兩遊大明湖
□高軍
巴金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曾兩次遊覽大明湖。由于當時他帶着任務來山東開展工作,是來去匆匆到大明湖的,随後又去蘇北,再接着去抗美援朝戰場,是以并沒有留下描寫大明湖的文字,這固然讓我們感到遺憾,但弄清楚巴金遊覽大明湖的過程,對于當地的文化積澱也有重要意義。

那是1951年初秋,中央人民政府派出老根據地通路團走訪、慰問革命老區人民,巴金擔任北方老根據地通路團華東分團副團長來到山東,主要是去沂蒙山區的沂南縣深入農村開展工作,在濟南的三次逗留主要是開會、彙報、總結等。
巴金來到濟南的第三天,是7月28日。上午他忙着召開通路團團委擴大會,由于有很多工作需要安排,具體環節也都需要周密考慮,這個會開的時間比較長,直到12點才結束。中午他和老友朱梅到聚豐德飯莊吃飯。下午的時間比較寬裕。當地的作家對巴金很尊重,也很熱情,大家決定陪着通路團一行中的文藝界朋友出去走走,看看當地的風景,讓他們放松一下。下午4點,劉知俠、陶鈍、臧雲遠三個人來到住處接大家。劉知俠是濟南市文聯主席、省文聯編創部長、秘書長、黨組成員,剛發表了産生巨大影響的短篇小說《鋪草》,正在創作《鐵道遊擊隊》;陶鈍作為山東省曲藝協會、山東省文聯的上司,這次要陪同巴金一行到沂蒙山區,他是寫過長篇唱本《楊桂香鼓詞》、長篇小說《為了革命的後代》和《上升》、《黃犍》、《麥黃杏》等短篇小說的曲藝研究家、作家;臧雲遠是“左聯”成員,編過雜志,1932年開始發表作品,出版詩歌、劇本、文藝理論、譯著多種,時任當時在青島的山東大學教授兼藝術系主任。巴金對他三個人的到來很高興,他們簡單協商後,決定用晚飯前的這段時間去大明湖遊覽一下。于是他仨帶領巴金一行向大明湖走去。
大明湖是泉城濟南的一顆明珠。這天是農曆六月二十五,初秋的濟南天氣還是很熱的,他們選擇這個時段來遊覽就好多了。特别是到湖邊,水簇波紋,吹面而來的風也多了一絲涼爽。水中倒映着湖南岸的山影,增添了景色的層次感。陪同的人解釋說:“這就是劉鹗《老殘遊記》中描繪的佛山倒影。景美,劉鹗寫得也美。”在彙波樓駐足的時候,隻見柳絲飄蕩,夕陽返照,芰荷紅豔,舟棹唱晚,四周景物橘紅,相錯如錦,有人笑說:“我們看到的就是濟南八景之一的彙波晚照呢。”巴金他們緩緩前行着,一一欣賞着。整個遊覽過程中,巴金看得很仔細,聽得很認真。由于心情大好,傍晚他們在大華飯店吃飯的時候,巴金喝下了四五杯葡萄酒。
巴金第二次遊大明湖是8月24日。20日晚上巴金已從沂蒙山區回到濟南,忙着整理走訪座談材料,準備總結在山東開展的工作,24日晚上就将奔赴蘇北革命根據地走訪了。24日上午在省政府召開全體人員大會,散會後已經是10點多,巴金他們又去了大明湖。
這次遊覽是省裡安排的,由省政府副秘書長謝輝陪同,一路看醴泉、趵突泉、金線泉、黑虎泉、古物陳列館,然後在大明湖邊坐上船,登上湖心島。在曆下亭前,巴金指着亭前楹聯“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對謝輝感謝說:“杜甫的詩句,稱贊山東人才荟萃,人文會集。通過一路走訪座談和參觀通路,我們對山東的情況有了進一步了解,在革命老區學到很多東西,也深受教育。”最後,巴金又借用明末濟南詩人劉敕《曆下亭》中的兩句詩說道:“‘不見此亭當日古,卻逢名士一時多’啊。”在場的人都了解巴金的用心,發出了會意的笑聲。随後,巴金又坐船到鐵公祠,最後從這裡上車回去。
說到底,巴金這兩次光臨大明湖,是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是和當時社會現實密切相關的。帶有這種曆史内涵的遊覽,從某些方面來說,其本身的意義甚至比單獨留下一段文字更有意義。
主播/後期:劉雨絲
編輯:劉雨絲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