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至今,最辛苦就是在福臨門的十幾年,以前很多客人要求很高,其他師傅往往不夠膽接單,我就自告奮勇要拿來煮,煮着煮着,最後很多熟客,也習慣了我做的味道,當時就連劉銮雄先生點的菜,大部份也是我負責的。”劉國偉師傅,在他履新數月的新菜館包廂中,娓娓道來這段年輕往事。

劉國偉師傅
四十出頭,就在人稱香港最早期的“富豪飯堂”之一的福臨門位至二廚,手藝得出名挑剔的富豪大劉劉銮雄賞識,履曆亮眼,卻一直寂寂無聞,最近他在灣仔主理新店“何必館”,亦很低調,未有大肆宣傳。
開在灣仔的何必館
“好多拍檔也知道,我其實從早到晚就躲在廚房裡面,沒有什麼人知道我真名,認識我的,也通常隻叫我做成仔,因為我爸爸便是‘大哥成’。” 偉師傅父親“大哥成”,正是前港島福臨門總廚劉照成師傅,在粵菜界享負盛名,1972年加入福臨門,89年位至總廚,任内曾為餐廳摘下米芝蓮二星,直至68歲退休前,都一直在福臨門掌廚。“我小時候無心向學,放學後因利乘便,就去爸爸的廚房玩,幫師兄洗洗菜,到處執頭執尾。”
曾經紅極一時的福臨門
雖然自小與富豪飯堂結緣,而且朝中有人好辦事,不過到他17歲入行,也沒依靠父蔭。在外,到過香滿樓、周家莊等老牌粵菜學師,那時由上雜做起,蹲在廚房角落,浸發鮑參翅肚,花上十幾年時間,才等到可以掌勺待在鍋邊的機會。
這時爸爸才讓他随自己工作,薦他進港島福臨門從低做起。“其實入到福臨門,大哥成沒有特别照顧,也是由其他師兄指教。他唯一說了句,叫我不要搞小圈子,專注自己工作,人家勤奮,要比人家更勤奮,人家早開工,你要開得比别人早。”偉師傅說,爸爸公私分明,在廚房父子從不搭話,久而久之,也跟其他夥計一樣,改口叫父親作“大哥成”。
其時的福臨門粵菜,精緻多巧,獨樹一幟,像當年銷量最高的炸子雞,從浸雞、腌味、上皮、風幹、淋油,便要從頭學起。“每個步驟也很重要,從第一次将生雞淋熟,再風幹吹涼,入油鍋翻炸,炸雞更要練到懂得’聽油睇火’,聽出油溫變化,浸油到一定熱度,就開始用滾油淋雞,這樣做雞皮才會脆。”
首三、四年,撞過闆又給客人投訴過,堅持下去終得同僚認同,爸爸才慢慢放心,交托廚房要務,人手安排,由他幫忙。父子行軍至2016年,正值福臨門管理層世代交替,爸爸選擇榮休退隐, 偉師傅亦一同離開,為自己打算。
“其實,那時沒有想過會到劉銮雄先生家裡工作,不過那時劉生說很懷念以前福臨門的味道,就安排我上門做一頓,誰知翌日,陳小姐(甘比)就問我什麼時候可以上工。”意料之外,離開福臨門,卻成為了劉銮雄的家廚。那時,父親、行内人都不看好他服侍大劉,認為他熬不過三個月。“其實劉生隻不過是很會吃,也很喜歡吃而已,他會不停嘗試其他不同的菜式,譬如西餐,各式外省地方菜,他也會叫我試試做給他吃,當你達到要求時,他又會不斷逼你進步,結果最後在劉生家裡,也做了兩年時間,但短短時間也學了很多東西。”
離開,因為年輕,有心有力,仍想闖一片天。“劉生聽到我說想到外面見識,其實他也很支援,他對我說,他朝在外面,若然做得辛苦,做得不如意,或者人事關系複雜,也可以随時回來為他工作,這幾句聽來很窩心。”偉師傅莞爾道。後來也回過内地,為名牌酒家做餐飲顧問,高薪厚職,工作輕松,但最後他依舊覺得自己掌勺下廚,最合心意。
今年初,他于灣仔商業大廈開設小館,裝潢雅緻,更找來昔日在福臨門的手足重聚。“以前舊日的拍檔,昔日各散東西,今日大家可以聚在一起,無論廚房出品部,廳面同僚也好,其實也相識二三十年,很多老客人幫襯,都感覺像舊時福臨門一樣。”
譬如兩位燒味師傅,之前就在中環美利酒店的國福樓過來,他們做的大紅乳豬,相當有水準,即叫即燒,在烤爐慢慢滾熟,烤得焦紅透亮,再仔細片皮,與面餅同吃,豬皮薄脆不膩,叫人吃個不停!又如點心部,也是福記派系出身,福臨門招牌點心豆沙蘋葉角亦得以再現,糯米皮滑不留口,豆沙餡香潤起沙,加上蘋葉清香,口感細膩玲珑。
蟹肉桂花炒蝦絲
小炒菜式,就由偉師傅跟幾個同門師兄弟把關,像一道蟹肉桂花炒蝦絲,因為以前的客人吃厭魚翅,進而炒桂花翅,演變而來的一道老菜。肉蟹、圍蝦汆水,拆殼起肉,手撕小段,拌以嫩芽、雞蛋炒制。“以前在福臨門時就常常會烹調這道菜,每一晚至少炒三、四碟,才能炒出今天這個效果,吃起來幹身之餘不會出水,蛋絲、蟹肉與蝦絲,會有綿綿輕盈口感,達到這效果,是要經千錘百煉,磨練出來。”偉師傅說。
這次新店選址灣仔駱克道也頗有深意,餐館就開在同門師兄弟的餐廳附近,福臨門、家傳七福、國福樓,每一間都名堂響亮。“算是挑戰一下自己吧!因為以前總背着大哥成的名聲,客人常常都說這是大哥成兒子的出品,其實他本人也來過吃飯,但也沒有什麼意見給我,隻為看看我手藝有否走樣,他試過後隻是笑笑說,跟以前差不多。”
虎父無犬子,問起偉師傅,曾否想過超越父親,他摸摸頭,想了想說“不要說超不超越,我想起碼先要有人認同,保持平常心,做好自己本份,希望每一枱客人來到,就算吃得平價又好,貴價亦好,小菜又好,鮑參翅肚亦好,客人感到賓至如歸,滿意離開,這樣我已經心滿意足了。”
店名:何必館
位址:灣仔駱克道54-62号博彙大廈4樓
交通:港鐵灣仔站 C 出口, 步行約3分鐘
采訪:胡熙裕
攝影:關永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