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水清岸綠”好風光 海東生态河湖建設不停歇

“水清岸綠”好風光 海東生态河湖建設不停歇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用戶端訊 水,是海東市最為靈動的韻腳,更是海東人不懈守護的對象。

“水質一天天好起來,水環境一點點美起來。”這是近兩年生活在黃河、湟水河、大通河流域群衆共同的感受。

近年來,海東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為指導,自覺踐行“兩山”理念,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關生态保護工作的部署要求,全面推進河湖生态治理和保護,以推進河湖長制工作為抓手,科學施策,系統整治。紮實開展了“清河行動”、河湖“清四亂”“守護母親河,推進大治理”、河湖岸線利用項目專項整治行動等一系列專項行動,河湖治理與保護取得顯著成效,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有效提升。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道帏藏族鄉位于縣城東南35公裡處,海拔2620米,全鄉轄27個行政村,34個自然村,3962戶,14654人。境内有道帏河(大力加山至白莊段)全長25公裡、卧龍溝河(大力加山至甘青交界段)全長12公裡、渣子溝河全長3公裡、五山池周長485米(水域面積1.86公頃)及東灣寺水庫20畝(水域面積1.33公頃)。

河湖長制工作開展以來,道帏鄉制定印發實施方案,并與27個村簽訂了河湖長制目标責任書,全鄉設立鄉級總河長2名,村級河長18名,河道保潔員2名,建構起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河長制網格體系。

“我的主要工作是看河道有沒有亂采亂挖亂占現象,發現倒垃圾等小事,便聯系村裡的垃圾清運員趕緊清理,如果有非法采砂、排污等村裡解決不了的問題,就立即向鄉上反映。”道帏藏族鄉俄家村的河長韓馨榮說,有了河湖長制,村裡發生了大改變。

韓馨榮隻是海東市衆多河湖長中的一員。目前,全市各級上司幹部堅決扛起河湖管理保護政治責任和使命任務,全市市縣級“四大班子”上司聯點包片3條幹流、137條支流、95個湖泊和8處縣城水源地,堅決扛起河湖管護第一責任人職責,全市共落實河長1758名、湖長469名。巡河保潔員2077餘名,自主巡河2.8萬次。目前,黃河出省斷面穩定在Ⅱ類水質、湟水河出省斷面穩定在Ⅳ類,7個水質功能區水質達标率達100%,河湖治理全面見效。

為全面清除河湖“四亂”,海東市堅持做到上遊和下遊統籌、岸上和岸下齊抓、治标和治本并舉,水域岸線得到嚴格監管。近兩年來,共集中排查河道非法采砂、水庫垃圾圍壩、入河湖排污口、河湖固體廢棄物等問題268項,已整改完成266項,整改率達99%。累計投入整治資金602萬元,發動群衆21145人次,拆除違章建築物10548平方米,清理廢棄砂石料15439立方米,清理垃圾2033噸,拓寬行洪通道1345米,行政處罰20人。累計排查、溯源、整治湟水河入河排口點位數524個。同時,大力整治了以循化縣波浪灘生态旅遊觀光園、民和縣臨津古渡等為重點的涉水違規建設項目,10項黃河違規岸線利用項目全面完成整改工作。紮實開展三大流域周邊撂荒地整治,完成複耕複種4.2萬畝,着力推進河流兩岸撂荒地、垃圾地全面清零。大力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完成有機肥替代化肥105萬畝,實作化肥減量2.6萬噸、農藥減量210萬噸,農田殘膜回收率達89%以上,有效防止了農業地下水污染。

藍天碧水映青山,這是生态海東最美麗的生态畫卷。

為保護好畫卷中的這一江“碧水”,全市以山水田園新海東建設為目标,着力打造田中有城、城中有林、林中有景的城鄉發展格局,切實加大城市污水治理、城際污染防控、城邊環境改造力度,實施了一大批美化綠化工程,紮實推進全域國土綠化,高品質推進三大峽口、三大山麓、三大河谷“333”全域生态振興工程,投資2.8億元實施湟水河十大綠化工程,投資6億元在湟水河谷地建立10處濕地公園,海東的綠色顔值得到有效提升。連續五年開展春秋兩季百萬人次義務植樹造林“大會戰”,2020年完成國土綠化92萬畝,義務植樹786萬株,“林草護岸、林水相融”的河湖生态長廊初具雛形。同時,全面完成全市1000平方公裡以上河流圖上劃界工作,規模以下98條河流和246處水利工程确權劃界已完成圖上劃界,六縣區均編制完成《河湖岸線保護規劃》《河道采砂管理規劃》,建立起了以城護水的保障支撐體系。

近年來,海東市共投資9.35億元,實施了黃河幹流、湟水河、中小河流及山洪溝道治理工程46項,建立防河道堤防305.5千米,使黃河及湟水河重點河段防洪标準提高到20至30年一遇,水旱災害防控體系不斷完善。同時,重點實施了南北山綠化水利配套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等各類生态建設類項目80項。實施水土保持工程類項目共51項,完成投資合計6.62億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62.18平方公裡。

如今的海東,碧水穿城,青山環繞。生态優先、綠色發展,已經成為海東全體市民的共識,“水生态文明城市”已是海東又一亮麗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