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六畜“豬牛羊馬雞狗”,可見鴨在席面裡的地位是不行的。不過現在,各種鴨貨、烤鴨、蒸鴨、炖鴨、闆鴨...大行其道。
大熊都督喜歡吃烤鴨。北派烤鴨首選北京鴨。據說北京鴨起源于一千年前,祖先是純白野鴨苗,經過精心培育,成為了名貴的肉食填喂鴨子。
北京烤鴨原名“燒鴨”,發展到清末民初的時候,鴨子的燒法發展出三個分叉:叉燒、焖爐、挂爐。
叉燒鴨的做法,類似于叉燒肉,現在的北方基本是見不到了。
焖爐烤鴨其實起源于窮人擺席面。早年間,逢年過節、婚喪嫁娶講究要上一道燒肉。有錢的人家,上燒小豬;沒錢的人家,就用鴨子代替。久而久之,不少專門做燒肉的爐鋪,演變成了專門經營烤鴨的館子。
焖爐烤制,不見明火,爐子是磚砌成的,有門,鴨子放進爐子裡面,把門關上焖烤。這種方法對工藝要求很高,出鴨慢,而且火候若是不到位,烤不出口感蓬松、肉質細嫩的鴨子,是以并不普及。
挂爐烤鴨,是用明火烤制。講究用果木,一般都是棗木或者梨木,烤出來的鴨子有果香味。挂爐烤鴨講究“内煮外烤”,烤之前在鴨肚子裡灌進高湯,這樣烤出來的鴨子外焦裡嫩、味道更好。
現在各大烤鴨店,基本都是挂爐烤鴨,随點随烤,出爐快等的起。
鴨子烤好了,講究師傅當面片肉,要求每一片上都得有皮有肉有油,而且皮肉不能分離。片數有:八十八、一百零八、一百二十八。
顧客可以面餅抹甜面醬、夾上鴨肉和大蔥絲吃,還有少數特别喜歡用又酥又脆的鴨皮蘸白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