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熱的梅雨天氣終于進入尾聲,但是明天上海或将同步“出梅”“入伏”,迎來長達40天的三伏天,即刻開啟晴熱高溫“模式”。
“三伏天”不是一個節氣,但卻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時間節點,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悶熱的日子。

今年的頭伏從7月11日開始,中伏時間為7月21日至8月9日,末伏從8月10日始,預計到8月19日止,近四十天的伏期。
今年頭伏期間,南方多地都将會持續悶熱,最高氣溫基本在35℃以上,而且夜間最低氣溫也大多在26℃以上,真正進入到了“上蒸下煮”的連續三溫暖天模式。
不同地區,入伏習俗很有講究,北方多在伏天吃面、吃餃子,而長三角地區則各具特色,一起來看看滬蘇浙皖的“降伏大法”吧!
上 海
上海一直有“頭伏馄饨二伏茶”的風俗
馄饨個小皮薄
煮熟後有透明感
在毫無胃口的燥熱夏季
來一碗加花生醬、少許醬油和醋調味的
冷馄饨來拌食
冰涼惬意,食欲大增
伏茶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
在清朝時達到頂峰
一直延續至今
伏天氣溫高,人會大量的流汗
導緻體内水分快速流失
喝一些具有清熱效果的茶飲
能夠迅速補充水分,幫助身體解暑
如銀花、荷葉、夏枯草等
很多夏天常見的植物也都能融入到茶中
江 蘇 、 安 徽
在江蘇北部和安徽一帶
入伏天有着吃羊肉、喝羊湯的習俗
稱為“吃伏羊”
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
江蘇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
從當地民謠可見一斑
“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伏羊節”是蘇北、安徽一帶的傳統節日
于每年初伏之日開始
在之後的一個月裡
百姓們會集聚在各個酒店飯莊
吃羊肉、喝羊湯
羊的吃法也特别多
鮮美香溢的醇湯羊肉
後味純厚的紅燒羊肉
火辣辣的川江羊肉
燒羊頭、羊雜、羊肉湯
燒羊排、爆羊肉、烤羊肉
……
每一種都鮮香無比
蕭縣的伏羊宴習俗還被列入了
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徐州當地人還認為
入伏吃羊肉能“以熱治熱、發汗排毒”
民間也有着這樣的說法
“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
浙 江
“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吃對金銀蹄”
是杭州人的入伏傳統
伏天人們往往食欲不振,營養不足
中醫認為,火腿能健脾開胃、生津益血
和冬瓜燒湯
既有清補作用,又防暑祛病
一口飙汁的白切雞
是杭州人的夏日限定
正宗的杭派白斬雞水嫩嫩帶着湯汁
黃澄澄的雞皮脆彈好嚼
皮肉之間夾雜着些許湯汁和雞油
蘸汁是提前煮過的熟醬油
隻沾一點點就能提鮮解膩
一隻火腿腳爪
加一隻未經腌制的新鮮豬爪一起烹饪
顔色上正好就湊成了金銀雙色
金銀蹄的名字便由此而來
兩個蹄子先過一遍水撈出
放在鑄鐵琺琅鍋裡炖
水沸後加黃酒
再扔點黑木耳繼續炖兩個小時
香味撲鼻,鹹鮮可口
滿滿的膠原蛋白
除了吃的,入伏還有這些傳統習俗
貼三伏貼是民間的一種老習俗
利用這一時機可以治療某些寒性疾病
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
預防舊病複發
但“伏貼”不能包治百病
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宜
請遵醫囑哦
三伏貼
六月六曬伏
“六月六”相傳是龍宮曬龍袍的日子
民諺有雲
“六月六,人曬衣裳龍曬袍”
“六月六,家家曬紅綠”
“紅綠”就是各色衣服
伏天為一年中氣溫最高
日照時間最長的日子
家家戶戶多會把衣服晾到外面暴曬
去潮、去濕、防黴防蛀
俗稱“曬伏”
今年三伏的高溫魔力還在醞釀中
夥伴們可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防暑降溫一定要做到位
一起安然度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