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年9月,綠林起義軍攻入長安(今西安),城中也發生暴動,六十八歲的王莽被殺死在未央宮的漸台,起義軍從他屍身上找到了傳國玉玺,獻給更始帝劉玄。
公元25年9月,赤眉起義軍攻入長安,劉玄被殺。在河北稱帝的漢光武帝劉秀則趁機南下,攻陷洛陽,并定都于此,是為東漢的開端。後來在長安的小皇帝劉盆子(更始帝的接班人)投降劉秀,傳國玉玺歸于劉秀。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間到了公元189年,這一年成為東漢王朝衰落的轉折點。遭受了張角黃巾起義重創後,漢靈帝駕崩,在他老婆何皇後的運作之下,其年僅十四歲的兒子劉辯繼位,是為少帝,何太後則垂簾聽政,任用自己的哥哥何進做大将軍輔佐朝政。以蹇碩為首的十常侍宦官們則不想讓劉辯當皇帝,他們心中的理想皇帝是聰明伶俐識大體的皇子劉協。由此爆發了以十常侍為代表的宦官和以何太後為首的外戚之間的劇烈沖突,袁紹、曹操及皇宮中的大小官員,全部參與其中,結果是何進被殺、蹇碩也死掉,皇宮大亂。這年的八月底,幾個宦官帶着劉辯、劉協等數十人匆匆逃離皇宮,因為匆忙,皇帝所用的六顆禦玺沒有随身帶上。後來十常侍之亂平息,劉協、劉辯在董卓的護送下傳回皇宮,他們發現其它的五個皇帝用玺都在,而唯獨傳國玉玺不見了,找遍了整個洛陽城也沒找到。
由于宦官與外戚在内鬥中兩敗俱死,是年9月,掌握了東漢漢室絕對權力的董卓廢掉少帝劉辯,立九歲的劉協為傀儡皇帝,是為漢獻帝;為除掉後患,確定自己權力地位穩固,董卓鸩殺了劉辯和他的老媽何太後。11月,董卓升為相國,他沽名釣譽,提拔大批的名流當九卿、刺史、太守等官;他自己更是穢亂後宮,建媚塢、築宮舍,搜刮财寶、恣意聲色;為樹立權威,對不配合自己的官員和人民他則采用砍頭剁腳、挖眼掏心、喝人血剝人皮的手段進行殘酷鎮壓,并濫殺無辜,其手段之殘忍,曆史上無有人能超過他。
因董卓廢掉正統的皇帝,自立他人,犯了國人“受命于天”的大忌,全國各地的諸侯紛紛起事造反,讨伐董卓。最早起兵讨伐董卓的是關東洲郡,他們是渤海郡太守袁紹、袁紹的堂弟後将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河内太守王匡、山陽太守袁遺、東郡太守喬瑁等。同年,長沙太守孫堅起兵讨伐董卓,率兵到達魯陽,與袁術合兵,成為袁術收下了一名将軍,他的軍隊是關東軍中最勇猛善戰的。聯軍以袁紹為盟主,屯兵于河内(今河南武陟西南)、颍川(今河南禹縣)二郡和陳留郡(今河南延津北),南陽郡的魯陽(今河南魯山)等地,但都害怕董卓的威勢,不敢進攻,隻有當時在張邈手下的曹操率兵去攻打董卓,結果被打得丢盔棄甲,大敗而回。
公元191年2月,孫堅帶領部隊,打敗董卓軍隊,收複洛陽。董卓撤退時已經放火把洛陽城燒了,孫堅撲滅餘火後就帶領軍隊駐紮在城内。這一天晚上,星月交輝,孫堅按劍露天而坐,突然有士兵來報說發現洛陽城南的一口井裡,不時有五色毫光冒起,孫堅就軍士點起火把,下井打撈。經過一番折騰後,軍士撈起一具宮女屍體,屍體脖子上挂一了個華貴的包袱,包袱裡裡面有個朱紅色的小匣子,用金鎖鎖着。孫堅打開小匣一看,原來是一方玉玺:方圓四寸,上镌五龍交紐;旁邊還掉了一角,用黃金黃金鑲嵌補全;上面刻有八字篆文:“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原來因十常侍之亂丢失的玉玺竟然在井裡!孫堅一陣狂喜,心髒突突突跳,他趕緊找到部下詢問下一步該怎麼辦。重臣程普首先是“恭喜主公,賀喜主公”,然後給孫堅進行了分析:“漢室已傾,當今天下大亂,諸侯并起,現在大家都讨伐董卓,可這段時間你也看清了,雖然是聯軍,可他們都儲存自己的實力,并非真是為了讨伐董卓,匡扶漢室。我看,這個聯盟的頭頭們都各懷鬼胎,必定不能長久。主公經營江東多年,那裡物阜民豐,老百姓都擁戴你,我們又據有長江之險,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今天上天賜予主公傳國玉玺,這是要主公替代漢室,建立新朝啊!”孫堅聽了深以為然,衆部下亦附和,孫堅要求大家對得到傳國玉玺的事保密,并決定辭别聯軍,攜玉玺回江東。
第二天,孫堅到袁紹營帳議事時,說家裡老母病重,要回江東,袁紹直言不諱:“我看不是文台(孫堅字)老母生病,是你自己生了傳國玉玺的病吧?”原來孫堅軍中有袁紹親信,當晚他就把孫堅得到玉玺的事告訴了袁紹。孫堅大吃一驚,這事很少有人知道,袁紹怎麼就知道了?不過他臉上很鎮定,“玉玺,什麼玉玺?我根本沒;見過傳國玉玺,是誰造謠?”孫堅環視衆将,可看大家的眼神,沒有一個人相信他,他隻好拔出劍來,折劍發毒誓:“要是我孫堅得了傳國玉玺藏匿不交出來,就讓我死于亂箭之下!”袁紹看孫堅堅決不承認,就把告密的軍士拉出來:“文台可識的此人?”孫堅怒氣攻心,口裡喊着“無恥小人,敢污蔑本太守?”手裡的劍就要去砍殺軍士,軍士吓得連連後退,衆将也覺得驚悚。袁紹怕把孫堅逼急了自己不好收場,畢竟孫堅的武藝超群,自己不是他的對手:“文台息怒,我差點聽信了小人之言,冤枉了你,對不起了。”孫堅這才作罷。袁紹還想得到玉玺,又心生一計,就對孫堅說:“文台回江東探望老母後,可速速傳回,家眷們就不要帶了,畢竟兵荒馬亂的,她們跟着你颠沛流離,不如在這裡安全。”孫堅看到袁紹讓了一步,也借坡下驢:“好的,請盟主放心,孫堅去去就回。”
把老婆家眷留給袁紹作為人質後,孫堅帶着部下、玉玺,馬不停蹄,直奔長沙。袁紹也沒閑着,立即給荊州牧劉表寫信,說孫堅得了傳國玉玺,要逃到長沙,讓劉表于路途截殺之,搶回玉玺。劉表安排部将蒯越、蔡瑁與孫權必經之路截擊,并在路上設好埋伏,專等孫堅入套。孫堅到到達後,率黃蓋等部将擊敗了蒯越蔡瑁軍後繼續前行,走到一座小山時,就聽山後戰鼓齊鳴,原來是劉表親自領兵追上來了。孫堅向劉表行禮:“景升為什麼要相信袁紹的話,對鄰郡這樣苦苦相逼呢?”劉表:“你私藏玉玺,不是想造反嗎?”孫堅指天劃地的發誓說:“如果我有這件東西,将來一定死在刀箭之下!”劉表:“如果要我相信你,除非讓我搜查一遍你的行李和兵士。”孫堅勃然大怒,喝道:“你有什麼了不起,敢這樣小看我!”說着,去刺劉表,劉表不是敵手,撥馬逃走,孫堅縱馬去追。忽然,山背後殺出兩隊伏兵,背後蒯越、蔡瑁也追殺上來。一霎時,孫堅的隊伍被劉表的軍隊團團圍住。程普、黃蓋、韓當三員大将,拚死殺敵,救出了孫堅,逃回了江東。經此役,孫堅兵士折損大半,便和劉表結下了怨仇。
同年,袁術派孫堅攻打劉表,孫劉在樊城和鄧縣之間展開決戰,孫堅所向披靡,大敗劉軍。為追擊敗軍,孫堅率軍渡過漢水,包圍了襄陽。幾天後,劉表派黃祖與孫堅展開第二次決戰,黃祖依然不敵孫堅,率兵逃到了岘山之中,孫堅也跟了過去。孫堅追擊黃祖隻帶了大約三十來名士兵,劉表手下另一員大将呂公早已在草叢中埋伏等待孫堅的來臨。由于孫堅的馬迅猛靈活,孫堅隻身一人進入了密林中,他看到了呂公,倆人交戰了數十回合後,呂公便逃到山中去了。孫堅依然窮追不舍,犯了兵家大忌,全然忘了會有伏兵。突然一聲敲鑼的聲音,樹林中亂箭齊發,射向孫堅,孫堅人和馬當場死亡,時年他37歲,一代英雄就此命歸黃泉。
朝秦暮楚貓:向使文台不早卒,中國曆史也許會改寫,然而曆史沒有向使。曆史的長河浩浩湯湯,奔湧向前,多少英雄豪傑淹沒其中!讀史,歎息,一件很小的小事也會造成巨大的不可測的後果。吾輩當兢兢業業、謹小慎微、如履薄冰,負重前行,以期平平安安,度過此生。深切期待與有緣人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