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裡敦煌道,三春雪未晴。
送君走馬去,遙似踏花行。
——明•王偁”
兒時背詩,總是背誦到有關甘肅景色的詩句,
每每提到甘肅,都會感歎甘肅的地名都好詩情畫意呀~
酒泉、張掖、武威、嘉峪關、敦煌、天水、隴南......
而最負盛名的敦煌也如此: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
因其廣開西域,故以盛名敦煌。
這個城市自誕生的那一刻,就已揭示了它不平凡的、絢麗的璀璨的一生。
敦煌是絲綢之路的節點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聞名天下,是甘肅省四大綠洲之一。
它更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東亞文化之都。
也正如季羨林所說,“世界上曆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
隻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
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彙流的地方隻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也再沒有第二個。”
敦煌,位于甘肅與荒漠交界之地,經年累月的風沙構築了敦煌基礎戈壁沙漠地貌。從地域層面給與了敦煌一個差別于他者的獨特基因。莫高窟和壁畫,賦予了敦煌内在文化的靈魂。千年的文化基因,決定了敦煌的深度和厚度,造就了敦煌的千年燦爛。
莫高窟
充滿文化與曆史的敦煌,如果隻能去一個地方,遇姐認為非莫高窟莫屬。
莫高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内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735個洞窟、2415尊彩塑、45000平方米壁畫、70000餘卷文獻......
還有那個令人遺憾的藏經洞。
從曆史的角度看,在曆史中沒有或很少記載的敦煌石窟營造及其曆史過程,敦煌同周圍民族與西域的關系等,在莫高窟的這些畫像和遺迹中,能夠了解許多曆史狀況和曆史線索。
從中國繪畫美術的門類角度看,敦煌石窟壁畫中的人物畫、山水畫、動物畫、裝飾圖案畫都有千年曆史。
特别的一點是儲存了中國宋代以前的豐富的人物畫、山水畫、動物畫等的執行個體,莫高窟的這些畫,在世界各國博物館藏品中可見不着~
科技的發展緻使有了數字敦煌,可以線上觀看,但遇姐覺得還是要親身去感受一下,畢竟莫高窟是洞窟建築、彩塑、繪畫三位一體的綜合性藝術,是曆史的沉澱,是數字影像無法複刻的氛圍,是再難以見到的珍寶。
鳴沙山
如果還要加一處必去打卡點的話,遇姐推薦鳴沙山。
《沙州圖經》中寫道:“流動無定,俄然深谷為陵,高岩為谷,峰危似削,孤煙如畫,夕疑無地。”
鳴沙山的個奇特之處在于:人若從山頂下滑,腳下的沙子會嗚嗚作響;
白天人們爬沙山留下的腳印,第二天竟會痕迹全無。
所謂鳴沙,并非自鳴,而是因人沿沙面滑落而産生鳴響,是自然現象中的一種奇觀……
鳴沙山的沙峰遠眺着望過去弧度一如海上波浪一般,但卻是金黃,光是遠望就已然被震撼到。細細看山坡,沙浪也有别樣的趣味,随着行人走過留下的痕迹,風吹的痕迹,它們時而湍急,時而緩緩,宛如流水~
在沙鳴山站在“黃金沙”上,四周再沒有鋼筋水泥築成的一座座大樓,上是藍天,下是金沙,天地豁然開朗,視野和心胸頓時地開闊,而耳邊還有奇特之聲,如鐘如琴,如金鼓齊鳴……
此景此聲,久久難以忘懷。
鳴沙山還有一處月牙泉。
月牙泉被鳴沙山環抱,長約150米,寬約50米,因水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
月牙泉的源頭是黨河,依靠河水的不斷充盈,在四面黃沙的包圍中,泉水清澈明麗,且千年不涸,令人稱奇。
而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黨河和月牙泉之間已經斷流,隻能用人工方法來保持泉水的現狀。
“月牙泉明日是否會消失”這個話題開始被人們不斷讨論,不過好在已經加入保護監測,月牙泉的泉水依舊清澈,景觀依舊别緻。
而泉邊已建起了亭台樓榭,更是别有一番風味~
若是去鳴沙山,遇姐推薦一定要在鳴沙山看看日落!
日落時的景觀非常漂亮,落日餘晖配上大地上金色的沙漠,這樣别緻開闊地欣賞着……
還有月牙泉倒印着似火一般的夕陽雲彩……想一想都是一種幸福!
在大漠中行走遊玩,定是疲累的,若要一個好好放松的地方,遇姐在這裡推薦一個交通便捷,環境極佳的酒店吧~
中國的「東方」
風骨與氣韻
東驿 · 敦煌
又一個為了酒店而去的目的地~
東驿敦煌酒店位于敦煌文化區的中心部位,栖居于崖壁、沙漠、雅丹,距機場才15分鐘的車程,而到鳴沙山僅需5分鐘的車程哦!
東驿不僅是一個絕佳下榻地,還同時擁有美術館、藝術家工作室。
多元的形态,不同敦煌基因的酒店叢集,讓旅客透過東驿,感受到隐逸于千年曆史和自然景觀中的驚喜。
東驿·設計
酒店建築設計靈感來源于傳統西北民居,目前建築的土黃色是西北代表性的顔色,是沙漠的顔色,也是敦煌的底色。
在整體規劃上,東驿敦煌保留了原場地的沙丘關系,這是人們除了對敦煌文化和藝術的憧憬以外,必需要體驗的地理特質。
整體布局以下沉式建築環繞景觀為基礎格局,四周由大量白楊樹所包圍,給來者一種從外入内越走越深的“漸漸”之感,不誇張,但深刻。
院牆亦可防風沙,客房内所有産品的設計,設計靈感來源于敦煌的自然和人文因素,是對敦煌文化的一種表達。在這兒,一壺酒,一曲古樂,一處風景……
酒店大堂入口處有兩塊石頭,是從三危山滾落,經雨水沖刷多年,具有時間的美感和生 命力,将它們作為鎮石,希望給來到東驿的人平安健康。
酒店大堂命名為歸來,寓意着它應該是每個人家裡的客廳。當客人踏進這裡,就像是回到了家裡,下沉式台階、 矮塌、爐火、茶水吧,使身體瞬間放松下來,讓人覺得親切和安心。
火塘,這是從大堂進入之後的中心休閑區域,在形态優雅的胡楊樹的陪伴下,靜坐須臾,仿佛看到時光在身邊萦繞,沒有白駒過隙,也沒有白雲蒼狗,有的隻是悠然的甯靜和年歲的安閑。
當代的「東方」
也千古,也當代
東驿·體驗
酒店一期有小院房、景觀房、大漠泳池别院共64間客房、藝術家工作室8套。零距離接觸東驿月牙泉景,獨攬天台星月,或遠眺壯闊鳴沙山,放眼便能一覽大漠餘晖,在神話般的環境中享受超乎尋常的體驗。
自然哲學的「東方」
天人合一,天作之合
東驿.房型推薦
遇姐在房型中最喜歡的就是大漠别院類型~
寬敞開闊空間,配備舒适大床和觀景處,大玻璃窗讓景色盡收眼底,盡情享受。
具有敦煌配色的裝修設計,創造了一種和諧的藝術風格,使整個别院都富有了敦煌獨有的氛圍。一走進去,有一種歸屬感,也喚醒了一些“曆史的回憶”……
窗外便是大漠,一窗之景一覽無餘,仿佛就是茫茫天地間的甯靜栖息之所。
紅色的布匹被陽光曬得越發鮮豔,似乎在彰顯自己的生命力,也似乎在說“快和我一起享受敦煌的陽光吧~” 宛如花生油一般色澤的陽光,透過窗,照進我們的生命裡……
除去紅色,還有一塊清新自然的藍綠色。
是舒适的大床~紅綠對比色一起看,時尚不失美感,而在這單一顔色的大漠中也分外顯眼,充滿了活力卻又安穩的氣息~
敦煌壁畫文化,是敦煌人民在曆史和地理環境下的精神綜合,室内軟裝對這種文化元素的融合應用,是建構一種全新的呈現,使得藝術與文化居于自然中,而人們居于自然,這便是對敦煌最大的尊重。
而屋頂天台以及涼亭的設計靈感來源于對西北陽光的感受,在這樣的亭台上拍照,應該特别出片吧!
無論是晨曦還是夕陽,無論是無風還是有風吹拂,都能和紅色的布匹結合出不一樣的感覺…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東驿敦煌便在這廣大與精微間,逡巡、對話、回望、反觀,是融合外與内、粗犷與細膩、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天作之合。
晨曦時清淨閑适,夕陽時如火焰般活潑…
無風時歲月靜好,風吹拂時自由而狂野…
夜幕降臨時溫馨又暧昧……
敦煌粲然·無界·盛大
在東方文化精神的當代表達中
東驿建構着另一個可能的敦煌
東方生活藝術的栖居地
隐逸于千年曆史與天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