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寂靜無聲的痛苦,需關注藥物的耳毒性

寂靜無聲的痛苦,需關注藥物的耳毒性

01 《千手觀音》,感動中國的背後是用藥問題

2005年的春晚,《千手觀音》以其編排巧思、出神入化的肢體語言向世界展現了非凡的藝術魅力。由21個年輕的聾啞演員将舞蹈演繹得惟妙惟肖,營造出層出不窮、千變萬化震撼的視覺沖擊力。但是這背後的故事,21名聾啞演員絕大多數都是兒時由于藥物濫用引發的耳聾。

藥物本來是為了預防、治愈疾病,但由于使用不當,卻對人體可能造成極大的危害。耳毒性,是指毒物、藥物或某些實體因素對耳蝸系、前庭系和位聽系等耳器官所緻的有害作用,引起的結構和功能性損害。

藥物性耳聾,則指的是使用某些藥物治病或人體接觸某些化學制劑所引起的耳聾。多年來,由于大量化學藥物的開發和廣泛應用,目前已有百餘種耳毒性藥物。國内,許多耳毒性藥物的使用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悲劇的結果就是,不少人終身将承受這種寂靜無聲的痛苦。

02 《五歲聾兒的無聲訴說》,一個個真實故事

2016年,央視播出了一則兒童安全用藥公益宣傳片,視訊中5歲的浠諾,因為用藥不當緻聾,無聲的手語演繹,看哭了多少人。藥物性耳聾是一種聽覺系統的慢性中毒,常常出現在用藥1~2周之後,對于兒童早期的症狀家長并不容易識别。孩子不哭不鬧,變得安靜,具有很大的隐蔽性。特别是幼兒,由于表達能力還未成熟,往往等家長發現時,孩童的語言發育已經受到損害,錯過了治療時機。

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要慎用,特别是兒童、妊娠、老年等特殊人群用藥上禁用具有耳毒性的藥物。

常見的有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如慶大黴素、鍊黴素、妥布黴素、阿米卡星、卡那黴素、新黴素等;大環内酯類抗菌藥物,如紅黴素等;解熱鎮痛類藥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等;抗惡性良性腫瘤藥物,如卡鉑、順鉑、長春新堿、甲氨蝶呤、環磷酰胺等;袢利尿劑,如呋塞米等;抗瘧疾藥,去年在新冠肺炎防治中曾熱議的氯喹不僅有眼毒性,也有一定程度的耳毒性。

藥物中毒導緻的聽力損失與藥物本身毒性強弱、用藥時間的長短及藥物劑量有關,大多數藥物随劑量的增加和用藥時間的延長而表現出耳毒性,并與服藥者本身年齡、藥物易感性、遺傳等因素相關。

大環内酯類、解熱鎮痛類、袢利尿劑所引起的聽力下降,多為暫時性的,及時停藥一段時間後往往可恢複,屬于可逆的藥物耳毒性;而氨基糖苷類的抗菌藥物會導緻聽覺細胞中的外毛細胞受損,進而出現永久性的高頻聽力損失,随着劑量的增加和用藥周期的加長,有可能導緻永久性的聽力受損。

03 藥物的耳毒性,合理用藥需要注意的事

此前新聞報道,山西晉城一位2歲女童發生腹瀉後,其母親根據網友建議,給與了慶大黴素注射劑口服給藥,腹瀉後好轉。但一月後,發現女童已不能反應家人對她的呼喚,在急忙就醫後,孩子被确診為藥物性耳聾。

在之前許多種種不幸遭遇中,不難發現,許多患兒家人都是在缺少用藥知識的背景下,自行選用抗菌藥物用于治療一些自己認為“熟悉”的疾病,進而引發了這些悲劇。

對于患者而言,尤其是嬰幼兒、妊娠哺乳婦女、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用藥更應慎之又慎,如有不适及時就醫。嚴格遵循醫囑用藥,掌握用藥的适應症、用法用量及療程。

目前零售藥店較多,而網購藥品也大大興起,對于居民朋友而言,藥品更加容易、友善去獲得。這就要避免自己随意使用抗菌藥物,必須使用時,要就醫遵醫囑,劑量适量,療程适當,盡量避免打點滴使用。

聯合用藥時,不能忽視藥物的互相作用,比如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和呋塞米合用,會使毛細胞的通透性增加,進而極大地提高了藥物性耳聾的風險。

還有就是,對于使用這些存在耳毒性藥物的患者要加強用藥監護,合理的使用是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使用過程中觀察患者是否有耳鳴、眩暈、聽力下降、口唇麻木、平衡功能影響等症狀,早發現,早治療極其重要。

(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 郭澄)

■ 上海仁會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支援

本文版權屬于上海藥訊,配圖來自網絡,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來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