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作法自斃的大秦改革家---公孫鞅

作者:愛學習的小螞蟻

商鞅原是衛國人,今河南省内黃縣梁莊鎮一帶,本姓姬,公孫氏,名鞅,是以人們也稱它為衛鞅或公孫鞅。他從小聰明好學,對戰國時期流行的法家學說非常感興趣,看到衛國弱小不足以施展抱負,便去了魏國。

作法自斃的大秦改革家---公孫鞅

商鞅在魏國國相公叔痤手下任中庶子,負責諸侯、卿大夫的庶子教育,掌管公族的事務。公叔痤知道商鞅有治國的才幹,想将他推薦給魏惠王,結果還沒來得及上報這個事,公叔痤就得了重病卧床不起了。

有一天。魏惠王親自去探望公叔痤的病情。閑談之餘,詢問國相之後,誰可以承擔管理國家大事的重任。公叔痤認真的思考了以後,回複到:“可以交托給我的門下公孫鞅,他雖然年齡不大,但是聰慧,有才華,足以擔當大任,大王如果不同意,請一定把他殺掉,千萬不能讓他逃出魏國!”魏惠王根本瞧不起沒有名氣的商鞅,認為國相生病說了胡話,也就沒把這些話放在心上。

魏惠王走後,公叔痤就把商鞅叫到病床前對他說,“我向大王推薦你接替相位,看樣子王上并沒有這個打算,我對他說如果不能重用你就把你殺掉,我是先考慮君主,在考慮臣下,既然我先告訴了大王,現在我也得告訴你,趁着大王還沒殺你趕快逃跑吧。”

商鞅聽完後笑了笑,覺得主人真是考慮過多了,“惠王都沒有聽從你的話任我為相的建議,又怎麼會聽你殺掉我呢?”

商鞅始終沒有逃跑,後來秦國招募賢才。秦孝公聲稱誰能使秦國富強起來,就封誰為上卿。公孫鞅聽到這個消息,才決定離開魏國。商鞅沒有名氣,想直接面見秦王是非常困難的,于是他收買了秦孝公的寵臣景監。

作法自斃的大秦改革家---公孫鞅

他第一次去見秦孝公時,講了一篇“大道”,談了很多治國的禮儀。秦孝公聽到一半實在沒什麼興趣,連打了三四個哈欠,後來索性就睡着了。事後,秦孝公生氣的責備景監:“你怎麼搞的,介紹這麼個人,講的沒什麼道理,哪能重用呢?”五天後商鞅又想将又想拜見秦王,秦孝公勉強答應了,這回他講了“王道”,結果秦孝公還是聽不進去,依然沒有重用他的意思。

商鞅接連碰壁兩次,可他不甘心請求第三次觐見,這一次他道出了自己治國平天下的真正主張,法家的強國之術,“霸道”。孝公一聽說“霸道”就像小孩吃到糖唐一樣興奮不已,急忙問道,”你有什麼法子能使我秦國強大起來嗎?”

商鞅說:“王道講究的是順着民情慢慢的教導,人民“霸道”可不能這樣,有時候不能順着他們的心意,反倒要使勁的改變他們的習氣。沒有見識的男女們,隻知道得過且過的貪圖眼前的好處,看不到以後的安樂。相反有魄力的國君眼光遠大,他的計策是要顧及将來的長遠利益。一般人就不懂得這一點,他們的日子過得苦,可是已經苦慣了,叫他們改變一下他們準會反對。實行“霸道”就得有決心,老百姓喜歡的事情不一定馬上做,老百姓不喜歡的事情,要做就得做。等到了改革有了成效,人民得到了好處,他們也就明白了國君的苦心。要求富,就得重視農業,要求強,就得獎勵将士,有了重賞,百姓才能拼命,有了重罰,百姓就不敢犯法。再者想要徹底改革,大王要學會用人不疑。任用一個人叫他放開手腳大幹,不能因其他人反對就改變主意,否則不光改革的成效會前功盡棄,朝廷也會失去威信的!”秦孝公聽完連連點頭稱贊。

作法自斃的大秦改革家---公孫鞅

過了幾天商鞅第四次去見秦孝公,這時孝公一改冷漠的态度,十分熱情地接見了他。兩個人越談越投機,甚至忘記了君臣的禮節。孝公興奮地坐在了商鞅的席上。景監覺得很奇怪,偷偷問商鞅“你給大王講了什麼?他這麼高興啊?”商鞅笑和他答道,“我給他講了強國之術“霸道”大王自然高興了。不久,秦孝公任命商鞅為左庶長相當于丞相,讓他具體負責秦國的變法。

改革意味着大的變動,它将牽動全國政治,經濟、軍事的所有格局,它必然會與傳統受益者發生利益沖突。商鞅怕遭到貴族和百姓的激烈反對,便想出了一個樹立新法權威的計策。

作法自斃的大秦改革家---公孫鞅

他派人在國都的南門外立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棺杆,并貼了一張告示,寫着“能将這根木杆搬到北門的人賞賜十金。”南門外人來人往,大家看到這則告示紛紛奇怪:這麼容易的事情為什麼要給這麼高的賞金?人們都不相信這是真的,始終沒有人去動手。商鞅見沒有人相信,當場下令說,“誰要能把木頭搬過去我賞五十斤!”這回終于有人吱聲了,當着百姓的面搬走了木杆,并獲得了五十賞金,由此秦國上下都意識到了秦王變法圖強的決心。

從任左庶長到秦孝公去世的二十多年間,商鞅一共進行了兩次變法。

作法自斃的大秦改革家---公孫鞅

公元前356年,他下達了第一批變法指令。首先獎勵耕田織布,發展農業,禁止經商。他重視農業的思想是受裡悝的影響,認為農業才是發展經濟的根本手段,隻有重視農業才能富國民強。其次編訂戶籍實行“連坐”,也就是說一家犯法,其他家必須告發,不然就要一同受罰。第三獎勵軍功,有功勞才能獲得封賞和官位,國君的親屬,沒有軍功的也不得享受特權,這種做法調動了秦人的戰鬥積極性。此外他還制定了嚴苛的法令,法家最大的特點是“嚴刑峻法”,原則是“輕罪重刑”即使犯了很輕的罪,也要處以極重的刑法,連把灰倒在路上也要處以嚴刑。甚至王子犯法也,與平民同罪。

商鞅因變法有功,與秦孝公十年,公元前352年被提升為大良造,這是朝廷中一種重要的官職。為了維護變法的成果,公元前350年商鞅進行了第二次變法。

作法自斃的大秦改革家---公孫鞅

其中兩個最重要的制度對後世影響深遠:一是設立郡縣制。新法規定,全國普遍推廣郡縣制,每縣設立縣令和縣丞,這是地方最高行政長官,從此以後,縣就成為地方政權的基本組織形式,打破了過去貴族世代為官的制度。二是規定全國的度量衡都必須統一,進位制度,即把升、鬥、丈、尺等度量機關作統一規定,這種統一對當時秦國的經濟發展是非常有利的,也為後來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礎。

變法遇到很多障礙,但日漸成效,經過多年的努力,秦國日益強強盛富強,終于具備了統一天下的實力。

魏國在秦國的東邊,是秦國通往中原來的重要門戶,對秦威脅最大,也是戰國七雄中的頭号強國。秦國富強之後,商鞅對孝公說道,“秦國和魏國因為地勢的關系,不能相容,好比人換了心腹之病早晚是禍害,最終逃不過吞并與被吞病的下場。現在君主您英明,國家興盛不如趁現在興兵伐魏,魏國如果撐不下去,必然遷都避讓,然後秦國具有山河的險固,才可以往東邊發展,制服中原的諸侯,成就霸王之業!”秦孝公聽後非常贊同他的計劃。

作法自斃的大秦改革家---公孫鞅

公元前340年,齊趙兩國向魏國進攻,魏國形勢危急,商鞅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就率軍趁機攻打魏國。魏國派魏卬為将,領兵抵抗秦軍。憑秦魏當時的兵力而論,秦國想迅速取勝,困難還是很大的。于是商鞅給魏卬寫了一封信:“從前我們是很好的朋友,如今各位如今各位其主與你交戰我是非常不願意的,咱們見見面罷兵求和,你看怎麼樣!”魏卬欣然同意。

作法自斃的大秦改革家---公孫鞅

秦軍将士提前躲在會面的地點,趁魏卬正在喝酒,埋伏的人一擁而上就活捉了他。秦軍趁勢打敗了魏軍,取得了一次重大的勝利。魏國連年對外作戰,國内空虛,隻好把黃河以西大部分土地割給秦國講和。魏惠王突然想起當年公叔痤病重時向他推薦商鞅的事,後悔地說,“我真恨我自己,當初為什麼不聽相國的話啊!”

商鞅打敗魏軍之後,秦孝公把於、商之地十五邑封賞給他,因而号為“商君”。

商鞅推行變法使國家繁榮昌盛,但是也侵犯了不少人的利益,一些貴族早就對他恨之入骨,秦孝公去世後對商鞅的打擊便一個個都來了。秦惠文王即位後,表面上仍然支援商鞅變法,而且對他也很尊重,并且時常在公開場合稱贊他對國家作出的貢獻,可是在背地裡他支援那些反對商鞅的人,千方百計的給他捏造罪名。

當時商鞅的一些朋友已經看得很清楚,知道惠文王,說不定哪天就要對他下毒手,私下裡勸他趕快離開秦國,而商鞅一方面被惠文王制造了假象所迷惑,另一方面貪戀在秦國的榮華富貴,不願意離去。沒多久,秦國的王子誣告商鞅密謀反叛,惠文王下令立即逮捕商鞅。商鞅得知消息後趕緊逃跑。

作法自斃的大秦改革家---公孫鞅

在逃亡的路上,他想投宿旅店,因為沒有任何憑證,店主不敢收留并對他說:“這是商鞅的規定,誰讓沒有憑證的人住宿,誰就要連坐。商鞅沒有辦法又跑到魏國,魏國對他早已恨之入骨,他隻好回到自己在秦國的封地商邑。他組織了一些人馬,準備抵抗秦軍,但寡不敵衆,被惠文王的軍隊抓獲。

作法自斃的大秦改革家---公孫鞅

惠文王以殘酷的刑法“車裂”把商鞅處死。商鞅死後新法被廢,許多舊習俗、舊勢力有卷土重來,秦國曆經近二十年的變法。最後以失敗告終。

變法雖然幫助秦國迅速強大起來,然而秦朝統一中國之後,由于法律太嚴酷,很快就被農民起義推翻了,而當年商鞅本人,也死在自己設定的嚴刑酷法之下,可見隻用嚴格的法律治理國家,雖然能夠一時強大,但往往很快就會滅亡,是以漢朝興起以後就不再用嚴酷的法治,而是采用道家和儒家的思想,使國家逐漸興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