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南不能代表中原,河南文化不能代表中原文化】

前言:到底哪裡是中原?什麼是中原文化?通過這篇文章,從地理、曆史和文化全方位解讀“中原”的内涵。雖然中原的概念有一個發展演化的過程,但從始至終關中是其核心是亘古不變的。

曆史是一個民族最為珍貴的文化記憶,來不得半點虛妄。

【河南不能代表中原,河南文化不能代表中原文化】

中原所處的汾渭平原和洛陽以東的華北平原是不同的地理概念,在考古學文化上也是不同的。

自八十年代河南省鄭州市成立“中原區”以來,冠以“中原”字号的名稱在河南大量湧現,譬如:中原路、中原銀行、中原戲曲、中原福塔、中原大佛、中原人才網、環中原國際自行車賽等,直到後來的“中原城市群”和最新的“中原科技城”。随着媒介的大量傳播,我們一般國人的感覺河南好像和中原劃了等号,河南就是中原,中原就是河南了。河南在“中原”的表述上從沒有把自己當外人,經常以“中原大地”自居,以“中原文化”的代表自居,“中原”俨然成了“河南”的代名詞,包括百度百科和某些詞典也随聲附和。那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河南能代表中原嗎?河南文化能代表中原文化嗎?

答案是否定的。

【河南不能代表中原,河南文化不能代表中原文化】

汾渭平原就是最早的中國、中原、中州、中土的所指。

“中原”是研究哲學社會科學的一個重要基礎性名詞,牽扯到地理、曆史、文化等多個方面。自古以來,關中是中原地理概念的發源地和文化中心,無論從宏觀曆史學、考古學、地理學還是文化方面講,中原都是以關中為中心來建構的,對應的是周秦漢隋唐五大中原王朝。通過研讀史籍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中原的中心在關中,在古都長安,長安是中原文化的代表和辨別,沒有長安何談中原?“原”這種概念主要集中在關中,譬如:白鹿原、周原、鹹陽原、五丈原等等,有上百個,除過豫西和晉南有少量“原”的稱謂外,其他地區沒有這種稱謂。“中原”者,“原中”也,原通“塬”,本指高台之上的平地,中原本指四塞之地中間的平原,“中原”必須要有“中心點”,必須要有“山嶽相擁”,類似關中平原、汾河平原和伊洛平原的地理特點。洛陽以東河南部分屬于華北平原,史前一直是洪水泛濫的沼澤地,是大象犀牛的樂園;從地理到文化,都不是“中原”的概念。

【河南不能代表中原,河南文化不能代表中原文化】

從考古學方面講,中原是以關中、晉南和豫西為中心。

中原指的是以關中為中心的陝西、晉南和豫西地區,洛陽以東不屬于曆史學意義上的中原,這是一個基本的古代地理概念,其實這也是一個史學常識。“中原”主要指的是“汾渭平原”連接配接體,包括關中平原、汾河平原、靈寶盆地和伊洛盆地。這一地區一直是中國史前人口最為集中的區域,也是仰韶文化的中心,是著名的黃土高原區和窯洞文化區,是中華文明的核心發源地,其他地區不能稱謂“中原”。

關中平原自古有“中原”之稱,古人一提起中原,首先想到的是關中,是古都長安。

明•缪希雍在《葬經翼》說:“關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龍首也”。

《三國演義》:“蜀兵已到祁山,入寇中原,卿安忍坐視乎”?(祁山位于甘肅省隴南、天水一帶,兵臨祁山即意味着侵犯中原地區)。

諸葛亮•《出師表》:“北定中原,還于舊都”。(蜀國位于秦嶺山脈之南,這裡的“中原”指的是關中,舊都指西漢都城長安)。

隋•王通《中說》:“夏都安邑,湯都亳,周都雍洛,皆中原之望也”。(“周都雍”即周建都雍州,雍是陝西的舊稱)

宋•謝采伯《密齋筆記》:“關中,中原一大形勝之地”。

宋•薛季宣《浪語集》:“論中原形勢,常以關中為諸夏首”。

宋•陸遊:“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

元•方回《瀛奎律髓》:“金陵可以北望中原唐都長安,故太白以浮雲遮蔽,不見長安為愁焉”。

清•王猷定《四照堂詩文集》:“以通漕實關中,為經理中原之首”。

《詩經•小雅》:”漆沮之從,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這是最早的關于“中原”名詞的記載,指的就是“關中平原的原野”。《辭海》對中原的注釋是指“黃河中下遊漢人居住地”,這也是“大中原”所指,是已經被泛化的中原概念。這時的北京和鄭州已經被納入中原的範疇。“中原”自古都是以關中為中心的,從沒有什麼以河南為中心的“廣義狹義說”,所有的中國史籍記載從沒有“中原”專指“河南”一說。到了近代,“中原”一詞被賦予了文化内涵,也泛指“漢地十八省”或整個“中國”,這就是“廣泛意義上的中原”。明末清初滿人跨過山海關“入主中原”,這裡的中原指的就是廣大漢人居住地。其實我們多看些古籍就會清楚的知道河南不能代表中原,河南文化不能代表中原文化,河南人不能代表中原人,河南話更不能代表中原官話,這就是曆史的真相。

【河南不能代表中原,河南文化不能代表中原文化】

嚴格意義上講河南話不屬于中原官話的範疇,洛陽以東已經不屬于中原官話。

【河南不能代表中原,河南文化不能代表中原文化】

文化區系類型說中原是以陝西、晉南和豫西為中心,這是考古學中的一個基本認知。

【河南不能代表中原,河南文化不能代表中原文化】

陝西是中國唯一被仰韶文化遺址全流域覆寫的省份。

【河南不能代表中原,河南文化不能代表中原文化】

最早的華夏誕生于關中平原

【河南不能代表中原,河南文化不能代表中原文化】

汾渭平原連接配接體包括關中平原、汾河平原、靈寶盆地和洛陽盆地,這裡是真正的中原,其他地區不能稱為“中原”

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從考古學角度劃定的中原隻包含關中(陝西)、晉南和豫西地區,這也是一般曆史學意義上的“中原”的地理範圍,當代著名秦漢史專家周天遊教授也有過相關的描述。抗戰時期的“中條山大戰”在日本學者的記述裡也稱“中原大戰”。

中原文化就是以長安為中心,以周秦隋漢唐五大中原王朝為主軸,以儒家思想為正統,以汾渭平原為核心的廣大中原地區在漫長的曆史程序中所衍生出的文化總稱。

曆史上從沒有“河南又稱中原、中州的說法”,現在河南搞什麼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其實缺乏曆史學支撐,因為從曆史學上講鄭州不屬于中原,地理學上講更不屬于黃河流域而屬于淮河流域,改叫“豫州城市群”比較妥當。當然鄭州市八十年代成立的“中原區”也是違反縣級國家機關名稱管理的有關規定的,因為“中原”的涵義太大,鄭州一個地級市是不能容納的,就好比西安不能成立一個“西安市中國區”一樣。

炎黃故裡,大美陝西。陝西是中華文明之源,是華夏民族之根。關中自古帝王州,長安自古帝王都,渭水流域是中華文明的核心發源地。關中是中原文化的根,長安是中原文化的魂。關中是中原正宗,是中原文化的核心,這點是毋庸置疑的。河南從政府到民間都向往“中原文化”,一直在蠶食“中原”的概念,一直在冒名“中原”的名号大肆宣揚“洛陽到開封之間是中原核心地帶”,“中原以嵩山為中心”,這既違背史學常識,也誤導了大衆,誤導了國家,割裂了曆史,可謂遺害無窮。

【河南不能代表中原,河南文化不能代表中原文化】

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

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說過“毀滅人類的十件事”之一就是:“沒有真實的曆史”。最後我要說靠宣傳搶奪曆史文化遺産危害巨大,河南長期冒名“中原”做虛假宣傳需要引起全社會的高度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