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

常熟日報訊 (融媒記者 徐鶴)人類健康需要傳統醫藥。今年10月22日是第31個世界傳統醫藥日。在世界傳統醫藥學中,我國傳統中醫藥學無疑是最為耀眼奪目的瑰寶,并對人類健康作出了卓越貢獻。常熟曆史悠久,人文荟萃。作為吳門醫派重要分支的虞山醫派更是中醫藥事業的一朵奇葩。

中醫藥發展,任重而道遠,需要傳承精華,堅持守正創新。作為本市中醫藥事業的引領者,市中醫院傳承發揚以缪希雍為代表的虞山醫學流派學術思想,積極采用冬病夏治、冬令進補等中醫養生調理治療模式,深入開展冬令進補膏方等傳統中醫藥診療活動,不斷推廣針灸、推拿、拔罐等中醫适宜技術,充分發揮中醫中藥特色優勢。

10月21日,在家人的陪同下,95歲的楊慧英老人來到了市中醫院門診四樓的中醫特色診療區。在中醫專家的“望聞問切”後,老人拿到了“定制膏方”。“現在市場上的養生保健品真假難辨,我每年膏方節的時候都要專門來中醫院找專家開方。我吃了十幾年了,身體狀況保持得很好。”楊慧英說。

自古以來,膏方一直是人們延年益壽的滋補保健良藥。據記載,明代常熟名醫缪希雍就極力主張膏方,為了提高療效,他甚至指出了膏方的制作工藝,《炮炙大法》謂:“膏者,熬成稠膏也。”其調理腸胃的資生健脾膏、養肝明目的“眼花”膏、調理中風後遺症的“神效”膏備受推崇,尤其是他的資生丸一度是清代太醫們制作健脾膏的基礎底方。

膏方節是市中醫院傳承與創新的典型案例。時至今日,膏方節已連續舉辦20年,以藥材道地、制作工藝精細、療效顯著而備受廣大市民喜愛。日前,市中醫院已啟動2021年膏方節活動,特邀知名中醫藥專家為市民義診,普及和傳播中醫藥養生知識,讓更多的市民了解膏方的進補和調理作用、感受中醫藥在醫療保健和“治未病”中的獨特功效。據悉,市中醫院擁有取得準許文号的醫院制劑54種,其中中藥制劑50種。

面向新時代,為更好地傳承發揚虞山醫派文化,同時為市民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中醫藥診療服務,市中醫院始終緻力于傳承弘揚優秀的中醫藥文化。2017年9月,位于市中醫院門診四樓的中醫特色診療區啟用。在這個中醫特色診療區内,設有虞山名醫館、推拿科、針灸科、中醫綜合治療室、中醫護理操作室等。同年11月,虞山國醫館又在方塔公園旁開張,不僅提供純中醫藥診療服務,還特别展示了吳門醫派虞山醫學流派的曆史沿革,成為常熟市特色中醫藥服務的新平台和傳承中醫藥文化的新陣地。每天清晨,都會有不少中老年人早早前來“虞山國醫館”挂号。不到八點,整個候診大廳内患者比肩接踵,展現了群衆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