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迎世遺大會 · 展閩都風神”——何振岱:梅叟舊墨

【編者按】

閩都之光,薪火相傳。

今年3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福州三坊七巷考察,聽取福州古厝和三坊七巷保護修複等情況介紹,還步行察看南後街、郎官巷,參觀嚴複故居。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讓曆史說話,讓文物說話”,“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都活起來”。

今年,第44屆世界遺産大會将在福州舉辦。保護好曆史文化遺産,留住文化根脈、守住城市之魂,打響閩都文化國際品牌,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夯實文化根基,勢在必行。

為此,《閩聲》雜志重磅推出《清風來故人——近世閩籍名人墨迹摭談》,該書為閩籍書畫鑒藏的實物佐證,四十餘位名家舊墨,兩百頁二十萬字,百餘幅配圖,涉及晚清民國學界、政界、商界、書畫界、收藏界、宗教界、教育界、文學界等領域,具有不可低估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

本書為蘭若先生書畫鑒藏類随筆專著,涉及原作、釋文、小注、考證、鑒賞、評論等諸多知識版塊。我們将陸續刊發《清風來故人——近世閩籍名人墨迹摭談》的精彩内容,與您一同回歸“舊時明月”,觸碰那些有曆史、有溫度、有趣味的文字,領略博大精深的閩文化精神風貌。

“迎世遺大會 · 展閩都風神”——何振岱:梅叟舊墨

何振岱(1867~1952),字心與,号梅生,晚号梅叟、覺廬老人。寓居福建侯官(今福州),祖籍福清南華。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中舉,江西布政使沈瑜慶(沈葆桢之子)聘其為藩署文案。民國後受聘重修《西湖志》,參與編纂《福建通志》。著有《覺廬詩草》《我春室文集》《榕南夢影錄》等

“迎世遺大會 · 展閩都風神”——何振岱:梅叟舊墨

何振岱《梅叟舊墨》扇頁 紙本 水墨

榕垣坊巷的名字早已在人的口碑中磨蹭得發亮。在餘的印象裡,衣錦坊就像出人頭地得享錦衣玉食的新科狀元郎,光祿坊就是持重而不乏氣派的世代官宦人家,文儒坊則是位淡泊傲然的老文人,甯和安祥。

青幽幽的石闆小路引餘走進文儒坊深處,兩道綿延高高的風火牆,在夕陽餘晖中愈顯斑駁,帶着滄桑的氣息。

大光裡是溝通文儒坊和光祿坊之間的支巷,巷子小而幽靜,是昔日文人聚集的地方。在大光裡 21 号大門前站定,古老的翹檐門楣下,這裡曾是民國時期著名文人何振岱晚年安居之所。斜對面就是陳衍故居,何振岱傾慕石遺老人,特意買屋做鄰居。兩位都長于詩辭文賦,又都惺惺相惜,日夕對坐,想必有說不完的話題。

何振岱詩為世所重,時有《近人評詩》品評 32名詩家,何振岱列第 10,評曰:“何梅生如空谷佳人,無言倚竹”,在“同光體”閩派中獨樹一幟。

這位詩壇“佳人”, 詩詞文賦格調深微淡遠、疏宕幽逸,兼能撫琴,善書畫,極風雅。在池蓮初開之時,他置茶葉花房,隔宿烹飲,并有詩雲:“偶取小龍團,裹以新紗囊。池蓮初開時,密置花之房。經宿受風露,沸水舒旗槍。謂茶非茶味,無花有花香。恍如千芙蕖,化作吾肝腸。遵生思道妙,卻粒希仙方。小啜得花氣,一瓢猶天漿”。梅花盛開之時,他在湖心亭小飲,賦詩雲:“舟人載酒至,青山與勸客。杯空花不知,含情但脈脈。湖心寒轉高,湖氣淡欲夕。回舟數回顧,煙影蕩魂魄”。

何振岱愛梅愛蘭,時時吟詠:“角聲依舊度清霜,風外飄香石徑荒。不及别前舒素萼,梅花有恨倚紅牆”; “但沾清露莫沾塵,珍重風前碧玉身。君看百花俱可愛,對蘭何事話前因?獨許寒泉照素心,平生湘水不纖塵。函書在左琴在右,才是靈均一輩人”。他的詩,澄明清麗,确有出塵之感!

“迎世遺大會 · 展閩都風神”——何振岱:梅叟舊墨

何振岱與五子何敦仁

晚年何振岱自京返榕,寄寓文儒坊大光裡,“一時閨秀競拜門牆”——葉可羲、王德愔、劉蘅、王真、王閑、薛念娟、施秉莊、張蘇铮、洪守貞、何曦等先後拜何振岱門下學習詩詞,每月定期舉行詩會,這十名女弟子皆才華出衆,時譽“十才女”,後輯成《壽香社詞鈔》刊行,轟動一時。

何振岱酷愛梅花,晚年自号“梅叟”, 其生前院裡植梅兩株,一紅一白。1943 年其妻鄭岚屏(系林則徐外曾孫女)去世,紅梅枯死;1952 年先生去世,白梅亦枯死。何振岱喜繪事,常以梅為題,以贊美乾坤清氣,表達其孤潔、清高之文人情懷和道德操守。詩人觀梅畫梅,将萬千思緒化作手下的精妙筆墨,以情度物,潑灑知性靈性。他惜梅畫梅,其實是惜己寫己,意笃情真,使得畫作神韻超逸,書卷之氣橫溢紙上 。

“迎世遺大會 · 展閩都風神”——何振岱:梅叟舊墨

何敦仁《寒江歸舟》冊頁 紙本 設色

正如他在《我春室詩集》中所述:“我雖無畫學,而略有畫姿。自寫畫外意,實畫胸中詩。我詩率我性,别具歡與悲。”“詩中含畫意,謂詩即畫可。知詩在畫先,不畫詩亦妥。洪(亮吉)孫(星衍)不言畫,畫意詩能寫。此才本相通,根源在風雅。”

梅叟詩文一生,書畫為其風雅樂事,但其性格清高,這使得當今能看到他作品的機緣亦少,其真迹在市場稍一露面,便被識者珍藏。活在喧雜紛擾的當下,餘心向往的還是青簾沽酒、紅日賞花之幽情,雖晚生整百年,然對梅叟仰慕有加。或許與梅叟有緣,這些年陸陸續續收藏其片楮零箋。待夜深人靜之時,餘獨自在書房靜靜摩挲觀賞這些藏品,如與故主神交, “且有書畫樂,而無寵辱驚”,人生有此一樂,餘複何求?

“迎世遺大會 · 展閩都風神”——何振岱:梅叟舊墨
“迎世遺大會 · 展閩都風神”——何振岱:梅叟舊墨

何振岱 《芥舟學畫摘要》 抄本

按:沈宗骞(1736-1820),字煕遠、号芥舟,浙江吳興人。以書畫遍遊吳越,雅負盛名。著《芥舟學畫編》,痛斥俗學,闡揚正法,足為畫道指南

“迎世遺大會 · 展閩都風神”——何振岱:梅叟舊墨

何振岱《老梅懿意雪中開》橫披 紙本 水墨

“迎世遺大會 · 展閩都風神”——何振岱:梅叟舊墨
“迎世遺大會 · 展閩都風神”——何振岱:梅叟舊墨

何振岱“振岱畫印”(王福庵治印)

餘所收藏的兩幅梅叟墨梅,從筆墨看,一幅系其早年所作,畫風清隽飄逸,極有韻緻;另一幅系其晚年之作,題“老梅恣意雪中開”句,署“覺廬老人何振岱制”,詩人此時已進入垂暮之年,以老梅自拟,其筆墨亦愈見蒼勁、恣肆。兩幅作品雖然創作時間跨度大,筆墨亦有所不同,然作品意境、風格一緻,均見清韻雅逸,梅花的豐神綽約、冰清玉潔躍然紙上。梅叟書法格調高雅,深得王、褚兩家之秀媚清麗,具有濃郁的書卷氣息。從餘收藏其摘錄清沈宗骞《芥舟學畫》手抄本中可見,其書法運筆清靈暢達,筆勢剛強,神韻超逸,在明麗妍美中表達古質,字裡行間無不透出其清剛自信之個性。

何振岱名氣大、轶聞也多,最值一提吳石從梅叟學詩一事:吳石,字虞薰、号湛然,福州螺洲人,時任國民政府國防部史政局中将局長、福州綏靖公署中将副主任、國防部參謀次長等職。1922 年至 1924 年曾拜何振岱為師學習古典詩詞,著有《東遊甲稿》《東遊乙稿》等。何振岱作序贊曰:“餘覽君詩,骨清而語潔,覽物寫景,皆有會心,而躍馬橫戈,悲歌慷慨。尤不勝其故國河山之感。” 解放前後吳石為我黨提供了大量有重要價值的情報,1950 年 3 月被捕犧牲,臨終前寫下“憑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對我翁”豪壯詩句。1973 年吳石将軍被追認為革命烈士。周恩來在臨終前曾找羅青長談話,談到中共在台灣的老朋友不應被忘記,一個是張學良,一個是吳石。吳石将軍被普遍認為電視劇《潛伏》男主角餘則成之原型。

“迎世遺大會 · 展閩都風神”——何振岱:梅叟舊墨

吳石詩作墨迹

“迎世遺大會 · 展閩都風神”——何振岱:梅叟舊墨

何振岱及弟子雅集(吳石居後排右一)

來源:閩聲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