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迎世遗大会 · 展闽都风神”——何振岱:梅叟旧墨

【编者按】

闽都之光,薪火相传。

今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州三坊七巷考察,听取福州古厝和三坊七巷保护修复等情况介绍,还步行察看南后街、郎官巷,参观严复故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都活起来”。

今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福州举办。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留住文化根脉、守住城市之魂,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夯实文化根基,势在必行。

为此,《闽声》杂志重磅推出《清风来故人——近世闽籍名人墨迹摭谈》,该书为闽籍书画鉴藏的实物佐证,四十余位名家旧墨,两百页二十万字,百余幅配图,涉及晚清民国学界、政界、商界、书画界、收藏界、宗教界、教育界、文学界等领域,具有不可低估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书为兰若先生书画鉴藏类随笔专著,涉及原作、释文、小注、考证、鉴赏、评论等诸多知识版块。我们将陆续刊发《清风来故人——近世闽籍名人墨迹摭谈》的精彩内容,与您一同回归“旧时明月”,触碰那些有历史、有温度、有趣味的文字,领略博大精深的闽文化精神风貌。

“迎世遗大会 · 展闽都风神”——何振岱:梅叟旧墨

何振岱(1867~1952),字心与,号梅生,晚号梅叟、觉庐老人。寓居福建侯官(今福州),祖籍福清南华。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举,江西布政使沈瑜庆(沈葆桢之子)聘其为藩署文案。民国后受聘重修《西湖志》,参与编纂《福建通志》。著有《觉庐诗草》《我春室文集》《榕南梦影录》等

“迎世遗大会 · 展闽都风神”——何振岱:梅叟旧墨

何振岱《梅叟旧墨》扇页 纸本 水墨

榕垣坊巷的名字早已在人的口碑中磨蹭得发亮。在余的印象里,衣锦坊就像出人头地得享锦衣玉食的新科状元郎,光禄坊就是持重而不乏气派的世代官宦人家,文儒坊则是位淡泊傲然的老文人,宁和安祥。

青幽幽的石板小路引余走进文儒坊深处,两道绵延高高的风火墙,在夕阳余晖中愈显斑驳,带着沧桑的气息。

大光里是沟通文儒坊和光禄坊之间的支巷,巷子小而幽静,是昔日文人聚集的地方。在大光里 21 号大门前站定,古老的翘檐门楣下,这里曾是民国时期著名文人何振岱晚年安居之所。斜对面就是陈衍故居,何振岱倾慕石遗老人,特意买屋做邻居。两位都长于诗辞文赋,又都惺惺相惜,日夕对坐,想必有说不完的话题。

何振岱诗为世所重,时有《近人评诗》品评 32名诗家,何振岱列第 10,评曰:“何梅生如空谷佳人,无言倚竹”,在“同光体”闽派中独树一帜。

这位诗坛“佳人”, 诗词文赋格调深微淡远、疏宕幽逸,兼能抚琴,善书画,极风雅。在池莲初开之时,他置茶叶花房,隔宿烹饮,并有诗云:“偶取小龙团,裹以新纱囊。池莲初开时,密置花之房。经宿受风露,沸水舒旗枪。谓茶非茶味,无花有花香。恍如千芙蕖,化作吾肝肠。遵生思道妙,却粒希仙方。小啜得花气,一瓢犹天浆”。梅花盛开之时,他在湖心亭小饮,赋诗云:“舟人载酒至,青山与劝客。杯空花不知,含情但脉脉。湖心寒转高,湖气淡欲夕。回舟数回顾,烟影荡魂魄”。

何振岱爱梅爱兰,时时吟咏:“角声依旧度清霜,风外飘香石径荒。不及别前舒素萼,梅花有恨倚红墙”; “但沾清露莫沾尘,珍重风前碧玉身。君看百花俱可爱,对兰何事话前因?独许寒泉照素心,平生湘水不纤尘。函书在左琴在右,才是灵均一辈人”。他的诗,澄明清丽,确有出尘之感!

“迎世遗大会 · 展闽都风神”——何振岱:梅叟旧墨

何振岱与五子何敦仁

晚年何振岱自京返榕,寄寓文儒坊大光里,“一时闺秀竞拜门墙”——叶可羲、王德愔、刘蘅、王真、王闲、薛念娟、施秉庄、张苏铮、洪守贞、何曦等先后拜何振岱门下学习诗词,每月定期举行诗会,这十名女弟子皆才华出众,时誉“十才女”,后辑成《寿香社词钞》刊行,轰动一时。

何振岱酷爱梅花,晚年自号“梅叟”, 其生前院里植梅两株,一红一白。1943 年其妻郑岚屏(系林则徐外曾孙女)去世,红梅枯死;1952 年先生去世,白梅亦枯死。何振岱喜绘事,常以梅为题,以赞美乾坤清气,表达其孤洁、清高之文人情怀和道德操守。诗人观梅画梅,将万千思绪化作手下的精妙笔墨,以情度物,泼洒知性灵性。他惜梅画梅,其实是惜己写己,意笃情真,使得画作神韵超逸,书卷之气横溢纸上 。

“迎世遗大会 · 展闽都风神”——何振岱:梅叟旧墨

何敦仁《寒江归舟》册页 纸本 设色

正如他在《我春室诗集》中所述:“我虽无画学,而略有画姿。自写画外意,实画胸中诗。我诗率我性,别具欢与悲。”“诗中含画意,谓诗即画可。知诗在画先,不画诗亦妥。洪(亮吉)孙(星衍)不言画,画意诗能写。此才本相通,根源在风雅。”

梅叟诗文一生,书画为其风雅乐事,但其性格清高,这使得当今能看到他作品的机缘亦少,其真迹在市场稍一露面,便被识者珍藏。活在喧杂纷扰的当下,余心向往的还是青帘沽酒、红日赏花之幽情,虽晚生整百年,然对梅叟仰慕有加。或许与梅叟有缘,这些年陆陆续续收藏其片楮零笺。待夜深人静之时,余独自在书房静静摩挲观赏这些藏品,如与故主神交, “且有书画乐,而无宠辱惊”,人生有此一乐,余复何求?

“迎世遗大会 · 展闽都风神”——何振岱:梅叟旧墨
“迎世遗大会 · 展闽都风神”——何振岱:梅叟旧墨

何振岱 《芥舟学画摘要》 抄本

按:沈宗骞(1736-1820),字煕远、号芥舟,浙江吴兴人。以书画遍游吴越,雅负盛名。著《芥舟学画编》,痛斥俗学,阐扬正法,足为画道指南

“迎世遗大会 · 展闽都风神”——何振岱:梅叟旧墨

何振岱《老梅懿意雪中开》横披 纸本 水墨

“迎世遗大会 · 展闽都风神”——何振岱:梅叟旧墨
“迎世遗大会 · 展闽都风神”——何振岱:梅叟旧墨

何振岱“振岱画印”(王福庵治印)

余所收藏的两幅梅叟墨梅,从笔墨看,一幅系其早年所作,画风清隽飘逸,极有韵致;另一幅系其晚年之作,题“老梅恣意雪中开”句,署“觉庐老人何振岱制”,诗人此时已进入垂暮之年,以老梅自拟,其笔墨亦愈见苍劲、恣肆。两幅作品虽然创作时间跨度大,笔墨亦有所不同,然作品意境、风格一致,均见清韵雅逸,梅花的丰神绰约、冰清玉洁跃然纸上。梅叟书法格调高雅,深得王、褚两家之秀媚清丽,具有浓郁的书卷气息。从余收藏其摘录清沈宗骞《芥舟学画》手抄本中可见,其书法运笔清灵畅达,笔势刚强,神韵超逸,在明丽妍美中表达古质,字里行间无不透出其清刚自信之个性。

何振岱名气大、轶闻也多,最值一提吴石从梅叟学诗一事:吴石,字虞薰、号湛然,福州螺洲人,时任国民政府国防部史政局中将局长、福州绥靖公署中将副主任、国防部参谋次长等职。1922 年至 1924 年曾拜何振岱为师学习古典诗词,著有《东游甲稿》《东游乙稿》等。何振岱作序赞曰:“余览君诗,骨清而语洁,览物写景,皆有会心,而跃马横戈,悲歌慷慨。尤不胜其故国河山之感。” 解放前后吴石为我党提供了大量有重要价值的情报,1950 年 3 月被捕牺牲,临终前写下“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豪壮诗句。1973 年吴石将军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周恩来在临终前曾找罗青长谈话,谈到中共在台湾的老朋友不应被忘记,一个是张学良,一个是吴石。吴石将军被普遍认为电视剧《潜伏》男主角余则成之原型。

“迎世遗大会 · 展闽都风神”——何振岱:梅叟旧墨

吴石诗作墨迹

“迎世遗大会 · 展闽都风神”——何振岱:梅叟旧墨

何振岱及弟子雅集(吴石居后排右一)

来源:闽声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