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少年成名晚唐六友結義的羅兆威,報父仇三次挑戰李存孝的羅家将

羅家将的英勇一直是千古傳唱,羅藝大戰潼關連敗隋軍衆多名将,傲視群雄的羅成也憑着鎖五龍、槍挑楊林的事迹聞名天下。而到了唐朝末年羅家又出現了一位傳奇英雄羅兆威,為父報仇三戰李存孝的故事也讓羅兆威名震天下。

少年成名晚唐六友結義的羅兆威,報父仇三次挑戰李存孝的羅家将

【少年成名】

羅兆威出生的時候兩眼圓瞪緊握雙拳,這一舉動惹得羅府上下非常地好奇,父親羅弘信便給這個不尋常的兒子取名羅兆威。在羅家這個國術世家中,羅兆威從四五歲就開始學起了羅家槍法,由于父親的嚴格教導,加上羅兆威也确實具有練武的天賦,基本上他是一教就會,一會還能悟三招。憑着他的勤奮與聰慧,幾年下來羅兆威的槍法練到了快、狠、穩,羅家槍中的滾手槍、颠底槍、金雞三點頭、抽屜槍他都練得非常娴熟。

少年成名晚唐六友結義的羅兆威,報父仇三次挑戰李存孝的羅家将

羅兆威不僅槍法練得很好,他的力量也在不斷變強,每天早晚抱舉一百多斤的石墩已經成為了他的習慣。幾年下來能夠單手舉石墩的他,憑着一杆一百八十斤的亮銀槍已經在銅台府沒有對手了,就連父親羅弘信幾十個回合下來也占不到上風。十四歲的羅兆威就随父親平定叛亂而立過不少戰功,武藝高強一身白盔白甲加上亮銀槍的他,被大家稱為羅成再世的羅少保,少年成名的他也是名聲不斷傳揚。

少年成名晚唐六友結義的羅兆威,報父仇三次挑戰李存孝的羅家将

【晚唐六友】

羅兆威平常也喜歡四處闖蕩廣交天下英雄,他先後結交了三位英雄,一位是兖州府雙槍将周順,另一位就是楊衮的嶽父飛錘将金聖祖,還有一位就是聞名天下的金刀将赫連铎。他們也是不打不相識,一番較量之下都敗在了羅兆威的亮銀槍下,四人便在一起結拜成了兄弟。羅兆威回到銅台羅府後,又遇到另外兩位傳奇人物,一位是神槍将夏魯奇,另一位是楊衮的父親楊會,槍法更勝一籌的羅兆威便偷偷将羅家槍傳給了他們。不久羅弘信做壽時,羅兆威的這五位好友陸續來到了羅府,羅兆威将楊會與夏魯奇介紹了三位好友,就這樣六位年輕的英雄便在羅府結拜成了兄弟,他們也成為了名震天下的晚唐六友。

少年成名晚唐六友結義的羅兆威,報父仇三次挑戰李存孝的羅家将

【父親遺命】

羅兆威的父親羅弘信也是一位傳奇人物,沉寂多年的羅家槍法被他練出了一個新的境界,羅家将由于他的出現又不斷呈現出精彩。随着武藝不斷地提高,已經罕有對手的羅弘信也開始有些漂了,一件令他耿耿于懷的家事讓他開始了悲劇人生。那就是羅家槍法的紛争。

少年成名晚唐六友結義的羅兆威,報父仇三次挑戰李存孝的羅家将

羅家槍從羅昌與羅英兄弟開始就徹底分流了,羅昌憑着回馬槍和梅花七蕊槍創下了獻把梅花槍,他的後人羅谏又打破了羅家槍不外傳的家規,将槍法傳給了澹台譽和張處讓,而他們兩大弟子李存孝與黃巢也在天下揚名了。而羅弘信的槍法是羅英傳下來的嫡派羅家槍法,羅藝傳下來的三十六路羅家槍法基本上沒有改變。羅弘信一是想挑戰這位無敵将,二是想為羅家讨個說法,就這樣他前去挑戰李存孝,結果一個回合就奄奄一息地擡回了銅台府。臨終前羅弘信留下了遺命,要羅兆威有生之年替他報仇。

少年成名晚唐六友結義的羅兆威,報父仇三次挑戰李存孝的羅家将

【苦練槍法,三鬥無敵将】

父親很快病故了,羅兆威奮然來到了李存孝面前尋仇,其實李存孝并沒有學過羅家槍法,澹台譽與師弟張處讓有所不同,他遵守了對師父羅谏的承諾隻學羅家槍而不傳槍,李存孝跟随他學的是家傳三十六路霸王神槊,而張處讓卻沒失信将羅家槍傳給了黃巢。李存孝也對這位傳奇的羅兆威早有所聞,也想見識一下他的羅家槍法。就這樣兩人鬥了十多個回合後,李存孝也見識到了聞名的羅家槍法,他猛然一擡槊使出八分力氣砸了過去,羅兆威頓時被打成重傷擡回了銅台府。

少年成名晚唐六友結義的羅兆威,報父仇三次挑戰李存孝的羅家将

休養了兩個月的他此時還沒有完全恢複,每天早晚勤練槍法,那些尋蛇槍法、寸手槍法都讓練出了新的境界,轉身回馬槍更是出神入化,他的力氣又增進了不少,他特意又趕制了一杆兩百四十斤重的亮銀槍,信心勃勃的他再次來到了李存孝面前,勉強架住了第一槍,第二槍下來羅兆威卻因舊傷複發暈倒了。

少年成名晚唐六友結義的羅兆威,報父仇三次挑戰李存孝的羅家将

堅強的意志讓羅兆威休養了半年後,又帶傷勤練了一個多月的槍法後他又來挑戰李存孝。此時的李存孝也非常敬佩同情這位羅家英雄,于是李存孝隻使出了五分力氣與羅兆威在陣前鬥了十多個回合,羅兆威一直以為自己的實力與李存孝非常接近了,心中暗自高興起來。他看到無法戰勝李存孝便想到了回馬槍,詐敗之後引來了李存孝的追趕,一招回馬槍刺破了他的戰袍,這下李存孝可就大怒了,奔着羅兆威使出九成力氣砸了過去,槍彎了寶馬也亡了而羅 兆威也暈迷不醒了。這次大半年的時間他都下不了床,羅兆威也明白了兩人的差距,又羞愧又憤怒的他從此隐退到了山林之中再也不出山了。

少年成名晚唐六友結義的羅兆威,報父仇三次挑戰李存孝的羅家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