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大公子周伯健在16歲那年病重,父母想盡辦法卻藥石無醫,無奈之下想到了“沖喜”這個辦法,周家父母給伯健定下了夏家8歲的女兒夏婉君。

成親當天,伯健因為病重無法去迎娶新娘,一切迎親、拜堂的禮節均由伯健10歲的二弟仲康代他執行……因為有了這一層緣故,婉君從小和仲康的感情就很要好。
多年後,伯健因為婉君的到來,徹底甩掉了病根,他從心底感激并深深地愛着她。
婉君是周家的大少奶奶,這是大家都清楚的事實,仲康更是明白這個道理,他還時常取笑婉君對伯健不一樣的情感。可是,在婉君和伯健即将圓房的時候,仲康卻和大哥搶起了婉君,還妄圖帶婉君私奔,可惜,最後伯健成功阻止了他們。
“私奔”事件曝光後,大家都知道大少爺和二少爺都在搶婉君,周家三少爺不高興了,他也說自己要娶婉君為妻子……周家一時亂成了一鍋粥。
周家三兄弟請父母評判,誰才是最有資格娶婉君的人。
周家父母看着兄弟失和,不免心中難過,但為了表明自己的開明态度,還是給了婉君自由選擇的機會。可是婉君一個都沒有選,她選擇了輕生……
婉君最終被救了回來,三兄弟愧疚不已,為了不再為難婉君,三兄弟都相繼偷偷離開了家……周家一時間“家破”了,婉君也是以被婆家趕出了家門。
這是台灣作家瓊瑤多年前的一部由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婉君》裡面的故事情節。
看完電視,很多人都在罵婉君矯情、白蓮花等,覺得她三面留情,搞得三兄弟失和,但如果往深一點去看,仲康才是那個“罪人”。因為有了“三選一”,仲康注定不是婉君的官配。
其實對比伯健和叔豪,仲康的性格似乎更适合婉君,他們一靜一動,少有的天生一對。可惜,婉君一早就許給了伯健,名義是仲康的“大嫂”,即使再喜歡,仲康也不能不顧倫理道德去搶婉君……但事實上,仲康去做了這件事,而且是強迫意味很重地去“脅迫”了婉君,讓婉君陷入萬劫不複的地步,讓父母傷心,讓兄弟失和……光看這一點,仲康的所作所為就已經讓人反感萬分。
也許有人說,仲康是“新新人類”,他不可能守着舊教條去壓抑自己的感情,但在我看來,這真的不是借口。現代社會已經夠開放了,但如果人人都以“真愛”的名義去介入别人的感情或者家庭,依然是令人唾棄的吧?
真愛沒有錯,但如果這份愛是建議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那就不值得同情了。從某種程度來說,這就是自私自利。
電視劇的結局還算是比較合理的,婉君最終還是回到了伯健的懷抱,這才真的符合人們的“三觀”。假設婉君最後嫁的是仲康,那婉君就成了“朝三暮四”的不良女子,而仲康則成了“男小三”,這部劇也就變得不那麼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