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悅讀陽明 | 傳習錄:明道踐行的人生法典

悅讀陽明 | 傳習錄:明道踐行的人生法典

作者:孫虹鋼

出版時間:2014年2月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4082840

内容簡介

本書摘錄王陽明的經典語錄,結合當今種種社會現象和現代人心靈困惑進行深刻解讀。分别從“心即理也 記憶體良知”“知行合一 格物緻知”“正心誠意 學問思辨行”“一以貫之 無我之境”“戒懼慎獨 成聖之路”五方面進行解讀,精辟透徹、情理交融,以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

書籍目錄

第一篇 心即理也 記憶體良知讓善在心中紮根回歸簡單,破除私欲之心淡定地面對一切誠信是人生的基石收斂鋒芒,低調做人專注的力量沉澱一下自己不斷加強自己的涵養拓展生命的寬度修身先修心知錯就改,善莫大焉第二篇 知行合一 格物緻知理想的實作,要付出實際行動實踐出真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力所能及的事靜以修身保持快樂的心境切勿好高骛遠坦然面對毀譽學會面對現實細節決定成敗擔負起自己的責任第三篇 正心誠意 學問思辨行循序漸進還是一步到位讀書在于了解運用用心去做事不要讓名利蒙住雙眼學習要持之以恒學習是無止境的後天努力比天賦更重要多一點質疑精神有所限制,懂得自律因材施教關鍵時刻考驗人第四篇 一以貫之 無我之境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年輕人需要不斷磨煉戰勝自己,心定不迷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把事情做到極緻有志向,有目标第五篇 戒懼慎獨 成聖之路寬容地對待朋友何必吹毛求疵攀比之心要不得挖一口屬于自己的井挖掘潛質,做最好的自己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做人不可過傲機會需要自己争取凡事要抓住根本為自己着想才能成就自己戒懼慎獨,心中有眼

原文試讀

讓善在心中紮根

王陽明說:“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卻是義外也。至善是心之本體,隻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處便是。然亦未嘗離卻事物。”

什麼是至善?簡單地說就是善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天理、道理等要遵循的準則。那麼,至善在哪?我們應該如何求至善呢?陽明先生認為,至善是人心的本體,是以我們應該到心中去求至善,如此,才算是找到了根本。做至善之人,行至善之事,應把重點放在我們的内心,而不是在“事事物物”上。内心懂得了善的道理并且在每件事上都這樣要求自己,如此在達到惟精唯一的程度時就是至善了。陽明先生教人處事待物,必先明其理、順其道、善其德、正其心,因為隻有心正了,才能達到至善。

但是,隻向内心求,就能求得至善嗎?陽明先生說,“心即理”。天下沒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既然事和理都出自于心,是以至善也隻能求于心。以孝敬父母為例,難道要去父母那裡求孝的道理嗎?孝敬父母需要我們每個人從自己的内心去認識,如果到事上去求,到别處去求,就找錯了方向,隻有在心裡才能找到真正的入手處。内心去除私欲,以這樣的心态去侍奉父母,怎麼能不孝呢?冬天的時候,自然想到父母會冷,就會為其求溫暖;夏天的時候,自然考慮到父母會熱,就會為其求涼爽。如果以物質的标準來衡量孝心的話,可以說這是沒有根基的,無法堅持很長時間,而且很容易枯萎腐朽,時間一長,便幾乎了無生氣。隻有真正發自内心的孝心,才能真正感動人,長存世間,愈久彌芳,乃至流傳後世。是以,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内心的修為,不能莽撞做事。隻有自己心裡想清楚了,弄明白了,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

心即理也,要求至善,就要去關注我們的内心。新科技、新技術的發達讓我們的生活日新月異,物質雖然越來越豐富,内心卻越來越貧瘠。如今,人們對内心的關注越來越少,道德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還記得小悅悅事件嗎?這個事件曾經讓中國人徹底檢討。道德的拷問、良心的譴責、善良的呼喚,不斷讓我們扪心自問:“我還是一個合格的公民嗎?”你要找回那顆原本善良的心嗎?在私欲膨脹的時代,我們要解決自身乃至國家的問題都需要從内心入手。首先要去内心深處求理,求至善,即在内心找到道德的法碼,去人欲,存天理,然後以至真至純的天理之心去做事。我們相信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将變成美好的人間。

如有侵權請聯系責編,我們将第一時間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