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中...
魯甸,系彜語地名
魯(諾)為彜族稱号
甸(迪),意為平地、水草壩子
即彜族居住的平壩之意

(魯甸縣城)
魯甸是雲南省昭通市下轄縣
地處雲南省第4大高原平壩、牛欄江北岸
位于雲南省東北部,昭通市西南部
國土面積1484平方千米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是座宜居康養之城
曆史沿革
早在約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
魯甸境内己有人類活動
西漢時,朱提山(今八寶一帶)已開采白銀
從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
曆經三國、西晉、東晉
南北朝、隋到唐初近千年
境内屬朱提郡、朱提縣地
其間雖小有變更
皆因境内朱提山出善銀而命名
唐南诏、宋大理、元、明時期
屬烏蒙土司領地
清初改土歸流
置魯甸廳屬昭通府
1913年改廳為縣
1958年并入昭通縣
1962年恢複魯甸縣至今
(魯甸“四館一中心”)
朱提銀故鄉
魯甸是朱提銀的故鄉
黃金生于麗水,白銀出自朱提
早在西漢時期
朱提銀就已作為制作官銀的原材料
清乾隆至嘉慶約60年間
是樂馬廠辦銀、銅礦的鼎盛時期
雲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0萬餘勞工
形成了“乾嘉大旺”的繁榮鼎盛時代
(魯甸朱提銀文化館銀礦開采場景浮雕)
旅遊勝地
魯甸曆史底蘊深厚、人文景觀荟萃
有馬廠、野石新時器時代遺址
樂馬廠銀礦遺址、江底五橋等
曆史人文景觀令人神往
(魯甸朱提銀文化館采銀煉銀場景雕塑)
魯甸山川秀麗、景色怡人
壯美秀麗的牛欄江峽谷風光
巧奪天工的黑石大溶洞
雄奇險峻的轎頂山
景色怡人的石龍河
風光旖旎的轉山包黑頸鶴保護區
生态康養的龍頭山旅遊小鎮等等
旅遊資源得天獨厚
(魯甸山景—轎頂山)
朱提文化公園
鑲嵌在城郊平壩中央
島上設定了八角亭及
長廊等江南風格園林設施
拱型廊橋将孤島與小島連為一體
形成湖中有島、小島四面迎水
風景優美
(朱提文化公園一角)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機關拖姑清真寺
始建于清朝雍正八年
曆史悠久、雕梁畫棟
氣勢雄偉、四角飛檐、古樸壯觀
兩株古柏挺拔于天井中
山茶、玉蘭随風搖擺
茵茵花草含笑迎賓
(拖姑清真寺)
一江橫五橋穿越三個時代
滄桑的鐵索橋,樸實的鋼梁橋
堅強的雙曲拱橋,飄逸的連續鋼構橋
令人既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更驚歎橋梁建設者的巧奪天工
江底五橋
不僅是五道靓麗的人文景觀
五道絢爛的人間彩虹
更是五個不同階段的紀年碑銘
見證着魯甸百年滄桑巨變
(江底五橋之鐵索橋、鋼梁橋、雙曲拱橋)
崇文閣位于縣城南郊
這裡地勢高昂,平壩中突起一巒
宛如卧龍,得名“卧龍山”
崇文閣正居龍頭
龍頭奮起、人文荟萃
雅化一方壯土,促進一方文明
(崇文閣)
物産豐富
魯甸礦産資源極其豐富
擁有鉛、鋅、銀、鎂、白雲石
鋁土礦、鐵等金屬礦達10餘種
分布着瑪瑙、矽石、煤等非金屬礦藏
獨特的地理優勢
賦予了魯甸豐富的水能
光能和風能資源
滔滔牛欄江圍繞縣境101千米
落差巨大,水能資源
蘊藏量達120萬千瓦
太陽能、風能資源蘊藏量達180萬千瓦
(魯甸龍頭山鎮萬畝花椒基地)
獨特的立體氣候
使魯甸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
生豬、黃牛、花椒、核桃、蘋果、櫻桃等
農副産品在省内外享有盛名
2013年,被中國經濟林協會評為
“中國核桃之鄉”
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1月19日視察魯甸
給予“小小花椒樹,緻富大産業”的贊譽
(魯甸花椒)
獨具特色的回族牛幹巴
噜咪啦洋芋片、絲窩糖等
地方民族食品享譽四方
(魯甸牛幹巴)
前景展望
蓄勢待發,前景廣闊
進入新時代,奮進新征程
魯甸迎來了持續疊加的發展機遇
随着全省“五網”建設
和昭通市“六大戰略”的實施
魯甸區位優勢、資源優勢
後發優勢越加凸顯
聚焦“三個定位”“四篇文章”
魯甸正着力打造“脫貧緻富示範區
綠色産業發展先行區
昭通中心城市融合發展先行區”
(魯甸縣城一角)
待開發的熱土
群眾的勤勞勇敢
淳樸善良、熱情好客
孕育發展的各種潛能
魯甸這塊寶地
定能繼續煥發新的光彩
END
相關資訊
雲南省情系列微視訊《美麗雲南》(第二季)由雲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出品發行,北京中外名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攝制,已陸續在百度等網站及各新媒體平台播出,敬請大家關注搜尋“雲南地方志”名稱注冊的騰訊微信公衆号、騰訊企鵝号、新浪微網誌賬号、頭條号、抖音賬号等圖文社交媒體、視訊門戶網站、視訊平台觀看,也可以在百度搜尋“美麗雲南”,進入百度百科詞條(秒懂全視界)線上觀看完整視訊,還可以關注搜尋以“美哉雲南”名稱注冊的大魚号、愛奇藝号、網易号、搜狐号、優酷視訊門戶網站和微視、美拍、快手、最右、秒拍等平台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