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課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備的一項技能,可以說評課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集中表現之一。在各級教研活動中,聽課、評課已經成了正常動作。筆者在參加一些大型的課堂教學展示課活動中,發現很多老師比較重視聽課,而對評課這一項環節給予的重視不夠,認為這個沒什麼意思,就是給執教者貼貼金,說說好話罷了。其實不然,評課的功夫有時真的比設計一堂課需要更紮實的功底。

評别人的課,心裡要有“底”,這個“底”是自己豐富的教學經曆、自己儲備的理論修養,但僅僅有這個還不夠,還必須領略執教者的風格,進行有個性的個人解讀。筆者也多次參加評課活動,自己評的,聽他人評的,都覺得有許多可學習的地方。現摘取一些評課案例與大家分享。
比如:評某老師《孤獨之旅》課
核心:《一堂本色、精緻的課》
這是一堂成功的課,原因有很多,但歸結起來,主要有兩點:本色,精緻!
這是一堂本色的課:
本色一:讓文本說話... 本色二:讓作者說話...
本色三:讓學生說話... 本色四:讓教師說話...
這是一堂精緻的課:
精緻一:多線并舉有“方”...
精緻二:文本細讀有“力”...
精緻三:拓展延伸有“度”...
這位老師的評課有個性,本色的四個次元實際上是從教師、教材、學生、作者四個方面來解讀的,也就是我們新課标現在強調得比較多的基本元素,統領精妙!而精緻的三維角度,選取的角度也比較獨特,精緻一是評教學設計的方法,精緻二是對教師文本解讀的肯定,精緻三是說教師對待教學資源運用。整體上給聽者一種清鮮的感覺。
對于評課,好說的是“是什麼”(好在哪,不好在哪),難說的是“為什麼”(為什麼好,不好的原因是什麼),最高境界是點評“怎麼做”(我來上,我怎麼設計,怎麼推進)。
個人感覺評課的精彩與否。首先,必須有一個“核心思想”,或者是一個“核心靈魂”,上課要有靈魂,評課同樣需要靈魂;其次,在核心靈魂之下要有一個好“結構”(如果核心靈魂是“内涵”,那麼光有内涵還不行,還必須要有“身材”);最後最好要有點個性特點;
當然,評課是一種交流,評課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而不是請你來批判,尤其是大型活動。是以,評課還是以肯定為主,建議為輔,搞錯了方向,于人于己都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