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秦鐘到妙玉牽連到的曆史,看“曹雪芹”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第一個瓜:妙玉和萬峰大和尚第二個瓜,“鬼臉青的花甕”與“骷髅石”第三個瓜,秦鐘與聖恩寺鎮之寶“朱公牼鐘”第四個瓜,“玄墓蟠香寺”的前世今生第五個瓜,“曹雪芹”名字的由來第六個瓜,邢岫煙與妙玉

于表面故事中,秦鐘與妙玉在《紅樓夢》裡沒有任何形式的交集;但在隐藏的故事裡,這倆人于某些方面則有着緊密、内在的連系。

并且,還可以說,這種連系還直接關聯着“曹雪芹”這個名字是怎麼得來的。

從秦鐘到妙玉牽連到的曆史,看“曹雪芹”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第一個瓜:妙玉和萬峰大和尚第二個瓜,“鬼臉青的花甕”與“骷髅石”第三個瓜,秦鐘與聖恩寺鎮之寶“朱公牼鐘”第四個瓜,“玄墓蟠香寺”的前世今生第五個瓜,“曹雪芹”名字的由來第六個瓜,邢岫煙與妙玉

也許會有熟讀紅樓的朋友會問:第十五回,秦鐘與小尼姑智能兒幽期密約偷情在饅頭庵,回目又是“王鳳姐弄權鐵檻寺,秦鲸卿得趣饅頭庵”,而妙玉最喜歡的兩句詩則是:“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難道,這就表明秦鐘和妙玉之間存在着緊密而内在的連系嗎?

“草蛇灰線,伏脈千裡”的寫作手法告訴我們,答案是肯定的。不過這僅僅是一根藤,如我們能順着這根藤仔細地摸下去,就能夠摸出許多瓜來,包括“曹雪芹”這個名字的來由。

如果有朋友嗤之以鼻的話,我們不妨一起順着這根藤的蔓延,看看是否能夠摸到一些瓜來。

<h1 class="pgc-h-arrow-right">第一個瓜:妙玉和萬峰大和尚</h1>

秦鐘從饅頭庵回到家後,“因在效外受了些風霜,又與智能兒偷期缱绻,未免失于調養,回來時便咳嗽傷風,懶得飲食,大有不勝之态。”

同時,因賈元春晉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而醞釀修建省親别墅大觀園。

這邊,饅頭庵(水月庵)的“智能兒私逃進城,找至秦鐘家下看視秦鐘,不意被秦邦業知覺,将智能兒逐出,将秦鐘打了一頓,自己氣的老病發作,三五日光景嗚呼死了。秦鐘本自怯弱,又帶病未愈,受了笞杖,今見老父氣死,此時悔痛無及,更添了許多症候。”

就在秦鐘因病至死的當口,大觀園也建成了,賈府不但從姑蘇買來十二個女孩子,還買得十個小尼姑、小道姑,另外又請來了帶發修行的妙玉。

文本中,秦鐘從病到死,與元春封妃至建成大觀園,是互相交叉着進行描述的。因而,我們不能不懷疑,這是在暗示兩者之間是存在着因果關系的。

也就是說,大觀園是因為秦鐘“夭逝黃泉路”才建造的。同理,如果沒有秦鐘的死,就不會有妙玉出現在大觀園内。

住在栊翠庵的妙玉,在請薛寶钗、林黛玉、賈寶玉品茶時說過這樣一句話:“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

蘇州吳中光福鎮的玄暮山确實有一座寺院,叫“聖恩寺”,全名是“天壽聖恩禅寺”。

這座“聖恩寺”,是不是就是妙玉口中的“蟠香寺”呢?

林之孝家的向王夫人所介紹的妙玉的經曆,不是無意的,也不是憑空而來。而是根據玄墓山聖恩寺的開山鼻祖,萬峰時蔚禅師的平生演繹而來:

從秦鐘到妙玉牽連到的曆史,看“曹雪芹”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第一個瓜:妙玉和萬峰大和尚第二個瓜,“鬼臉青的花甕”與“骷髅石”第三個瓜,秦鐘與聖恩寺鎮之寶“朱公牼鐘”第四個瓜,“玄墓蟠香寺”的前世今生第五個瓜,“曹雪芹”名字的由來第六個瓜,邢岫煙與妙玉

①.萬峰幼時“見僧辄微笑,作合掌态”;妙玉自幼多病,“買了許多替身也不中用”,出家後才好了。其意在暗示妙玉如同萬峰一樣,天生即有佛緣,而且都是從小就出家了。

②.萬峰“深造物谛,詞翰奇古”;妙玉“文墨也極通,經文也不用學了”。

③.萬峰身穿裟,卻不剃須發;妙玉是帶發修行。

④.萬峰“其行為與人迥異”;妙玉“自然驕傲些”,“天生怪僻”,自稱“畸人”。

⑤.萬峰的師傅千岩禅師精通先無神數,跟萬峰說:“汝逢汝名所止。”妙玉的師傅同樣精通先天神數,告訴妙玉:“在此靜居,後來必有你的結果。”

⑥.萬峰道:“不可攀高接貴,輕慢下流”;妙玉說:“候門公府,必以貴勢壓人。”

⑦.玄墓山與鄧尉山本來就是一座山,萬峰因尉字與自己的名字“時蔚”之“蔚”同音,而在此開宗立派,是以,“聖恩寺”還被人稱為“萬峰寺”;鄧尉聖恩寺本來就是一座佛門“廟宇”,妙玉之名就是從其。而來,說明妙玉同樣是“萬峰寺”的象征。

玄墓山本來隻有聖恩寺這一座廟宇,妙玉的經曆又是根據其開山鼻祖萬峰大和尚的平生事迹演繹而來,那“玄墓蟠香寺”當然是指鄧尉聖恩禅寺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第二個瓜,“鬼臉青的花甕”與“骷髅石”</h1>

妙玉這樣說:“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不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隻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

鄧尉山遍植梅花,被稱為“香雪海”,是江南人的探梅聖地,從梅花上收一甕雪,也不是什麼難事。隻是,這個“埋在地下”當然應該是埋在“蟠香寺”那裡,然而,她跟着師傅到都中居住,又展轉來到大觀園栊翠庵,難道一直帶着嗎?

況且,聖恩寺是座和尚廟,她一個女孩,怎麼會住在和尚廟呢?匪夷所思下,如此寫來,自然是有原故、是有隐喻的。

而隐喻之一,就是妙玉象征着鄧尉聖恩寺。

既然這樣,所謂的“鬼臉青的花甕”當然也不是實指,而是另有隐喻。隐喻什麼呢?

原來,在聖恩寺東北角将近一百米處,有一座景觀叫作“骷髅石”,外表就是青灰色,與明清時期的鬼臉青瓷器的顔色,可以說毫無二緻,将其喻為“鬼臉青的花甕”真的很恰如其分。

同時,“骷髅石”作為聖恩寺的重要景觀,人們在談起聖恩寺時,往往也不會把“骷髅石”遺漏掉,俨然有兩者不能分割之勢。

正是源于這個原因,妙玉在講聖恩寺的時候,也會順便将“骷髅石”夾帶隐于其中,當聖恩寺變成“蟠香寺”時,“骷髅石”變成“鬼臉青的花甕”,也就順理成章了。

從秦鐘到妙玉牽連到的曆史,看“曹雪芹”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第一個瓜:妙玉和萬峰大和尚第二個瓜,“鬼臉青的花甕”與“骷髅石”第三個瓜,秦鐘與聖恩寺鎮之寶“朱公牼鐘”第四個瓜,“玄墓蟠香寺”的前世今生第五個瓜,“曹雪芹”名字的由來第六個瓜,邢岫煙與妙玉
從秦鐘到妙玉牽連到的曆史,看“曹雪芹”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第一個瓜:妙玉和萬峰大和尚第二個瓜,“鬼臉青的花甕”與“骷髅石”第三個瓜,秦鐘與聖恩寺鎮之寶“朱公牼鐘”第四個瓜,“玄墓蟠香寺”的前世今生第五個瓜,“曹雪芹”名字的由來第六個瓜,邢岫煙與妙玉

這座看上去如同骷髅一般的石頭,本來是天然形成的,“透、露、瘦、皺”的特點極象人工假山,因而,又被稱為“真假山”。

明英宗“天順”元年(1457年),由于山洪的沖刷,“骷髅石”初見天日,立刻就變成了聖恩寺的著名景觀。明朝末年的戰亂中,又被埋于地下。直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夏天,因山洪沖刷,再次露出了真容。

妙玉說的五年前将“鬼臉青的花甕”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其實,就是借喻“骷髅石”于1673年再見天日,而五年後,便是1678年了。

由此可知,妙玉這段話另一個用意,就是暗隐這兩個年份,問題是,如暗隐有什麼意義呢?

原來,康熙十二年爆發了“三藩之亂”;康熙十七年吳三桂在衡陽稱帝,建立“吳周”政權幾個月後便一命嗚呼。

那麼,妙玉用“鬼臉青的花甕”代稱“骷髅石“,是在暗指把東北的滿清引入關的吳三桂呢?還是隐喻滿清和康熙呢?隻有各憑自己了解了。

其實,不管是聖恩寺,還是“骷髅石”,作為隐藏故事的意象,被賦予了多重隐喻和含義。

<h1 class="pgc-h-arrow-right">第三個瓜,秦鐘與聖恩寺鎮之寶“朱公牼鐘”</h1>

秦鐘與智能兒偷情的第十五回,回目是“王鳳姐弄權鐵檻寺,秦鲸卿得趣饅頭庵”,結果,秦鐘因饅頭庵而夭逝;

第六十三回,邢岫煙向賈寶玉介紹妙玉時說:“他(妙玉)常說:‘古人中自漢晉五代唐宋以來皆無好詩,隻有兩句好,說道:“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是以他自稱‘檻外之人’,……”

在“草蛇灰線,伏脈千裡”的筆法下,兩者之間肯定是有連系的。隻是,這連系究竟是什麼呢?

以書中暗隐萬峰禅師“骷髅石”等種種描寫來看,作者對鄧尉山聖恩禅寺是非常熟悉的,那作書人也必須的知道聖恩寺的鎮之寶:“朱公牼鐘”。

從秦鐘到妙玉牽連到的曆史,看“曹雪芹”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第一個瓜:妙玉和萬峰大和尚第二個瓜,“鬼臉青的花甕”與“骷髅石”第三個瓜,秦鐘與聖恩寺鎮之寶“朱公牼鐘”第四個瓜,“玄墓蟠香寺”的前世今生第五個瓜,“曹雪芹”名字的由來第六個瓜,邢岫煙與妙玉

原來,春秋時期在山東境内有一個子爵小國“邾國”,其第十四代君主邾宣公,名“牼(Keng)”,又被稱為邾牼公、邾公牼,“邾公牼鐘”就是他鑄造的。

邾國被楚國滅亡後,其國人便以“朱”為姓,逐漸向外遷徙,其中一支展轉來到了吳地沛縣,後來就從這一支中出了一個朱重八。是以,邾牼公原本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祖先。

而秦鐘與妙玉與聖恩寺形成連系,其意便是:朱明王朝為秦朝以後由漢族人建立的、正統合法的大一統王朝。

那麼,秦鐘字鲸卿又有什麼隐喻呢?

這是來自于古代一個神話傳說:

海邊有獸名蒲牢,形狀像龍但比龍小,好鳴叫。蒲牢平時最怕的是鲸魚,每每遇到鯨魚襲擊時,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們就将其形象置于鐘上,并将撞鐘的長木雕成鯨魚狀,以其撞鐘,但求鐘聲大而亮。

可見,“秦鐘字鲸卿”暗隐着似龍非龍的怪獸“蒲牢”,《紅樓夢》裡給“蒲”字賦予了特殊的含義,用“蒲蘆”“葫蘆”諧音“胡虜“來喑隐滿清。而秦鐘又諧音“秦終”,意為“明亡”,“秦鐘字鲸卿”則暗隐“朱明實亡于滿清”。同時,智能兒又稱饅頭庵為“牢坑”,有形無形中使饅頭庵與“蒲牢”形成了關聯。

從鐵檻寺到饅頭庵,從聖恩寺到蟠香寺,如此設定的深意,難道不值得每一個“紅迷”去深挖、去探究嗎?

<h1 class="pgc-h-arrow-right">第四個瓜,“玄墓蟠香寺”的前世今生</h1>

林之孝家的在向王夫人介紹妙玉時,暗隐萬峰禅師生平,除了妙玉象征聖恩寺這座“廟宇”之外,還有第二層涵義,那就是可以借此牽連出鄧尉聖恩寺的“前世”:

明洪武十四年(1381)正月,明太祖朱元璋派人到鄧尉聖恩寺召萬峰和尚入京,但在诏書到達寺院時,萬峰和尚已經于七天前的正月二十九日圓寂。

據《聖恩寺志》記載:洪武十四年正月二十九,萬峰禅師圓寂聖恩寺,享年七十九歲。是年初,皇帝召萬峰入京,旨至,萬峰前七日逝。”

從秦鐘到妙玉牽連到的曆史,看“曹雪芹”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第一個瓜:妙玉和萬峰大和尚第二個瓜,“鬼臉青的花甕”與“骷髅石”第三個瓜,秦鐘與聖恩寺鎮之寶“朱公牼鐘”第四個瓜,“玄墓蟠香寺”的前世今生第五個瓜,“曹雪芹”名字的由來第六個瓜,邢岫煙與妙玉

又《天壽聖恩寺記》記載了聖恩寺在明初,受明太祖朱元璋聖恩的情況,寺僧住持面見大明皇帝,“召奉天殿賜坐”,并“仰瞻應對”,“上大悅,欲授僧錄,綱領法門”。在聖恩寺住持“稽首懇請”下,“诏許之”。其後又“爰灑宸輸,遣中貴齋”………明太祖其後又”屢荷龍章、寵賜彌厚”。這一切對于太湖邊光福鎮的這座寺廟來說,是多麼巨大的榮耀,多麼隆重的聖恩!

《聖恩寺志》還記載了朱元璋為聖恩寺寫的《懷僧無念,特賜松實詩并序》和幾首詩,不妨且于此處節錄兩首:

其一、《賜僧無念詩用前松實詩韻》:

談空幽隐入煙蘿,路合蒼苔歲月多。

問道無門明五教,進離何處受三诃。

殘經對月從容誦,補納朝陽自在歌。

侶影山間真寂寞,俦燈松下任坡陀。

其二、《聖恩寺高僧及禮塔寺題僧無念九歲出家》:

從師童子問清玄,世事茫然學坐禅。

幼出漸知心是佛,老來悟得性通天。

朱門不谒藏金賜,茆屋無幹飲碧泉。

召至九重談妙法,向伊落魄幾經年。

這一切都淋漓盡緻地表現了早年為僧的朱元璋,使鄧尉山聖恩寺沐浴到隆重聖恩。

而到了明正統八年(1443),該寺得到了明英宗朱祁鎮所賜的“天壽聖恩禅寺”匾額;景泰六年(1453)明代宗朱祁钰下诏,在天壽聖恩寺建“保國道場”,并敕谕道宗禅師碑;天順三年(1459),複辟後的英宗又再書“敕賜聖恩禅寺”額。

一座江南臨濟宗寺廟,竟然得到明朝四任皇帝(英宗兩任)的诏請垂問,賜額敕封,如此聖恩沐露,垂青眷顧,是極其罕見的,這也使天壽聖恩寺事實上成為了明朝的皇室寺廟。

五年前埋下的“鬼臉青的花甕”,雖暗隐康熙十二年爆發的“三藩之亂”,康熙十七年吳三桂之死,可是這畢竟與“玄墓蟠香寺”沒有直接關系,有關系的恰恰是康熙帝玄烨。這就是鄧尉聖恩寺的“今生”:

“三藩之亂”平定三年,台灣歸順剛剛一年的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此時離南明滅亡僅二十二年,離南明在大陸最後一支抗清力量,“夔東十三家”抗清失敗僅二十年。帶着平複江南僧道、文人、群眾的反清情緒之目的,康熙帝玄烨進行了第一次南巡。

是以,在他南巡來到南京時,帶領文武大臣拜谒明孝陵,恭恭敬敬地行完三跪九叩之禮。五年後的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于第二次南巡中,到南京拜谒明孝陵的同時,玄烨還來到了蘇州吳中的“玄墓蟠香寺”。

據《聖恩寺志》,《光福鎮志》和《鄧尉聖恩寺志》記載:康熙二十八年(1689)早春,第二次南巡的康熙途經蘇州時,于二月初五,慕名前往玄墓山聖恩寺。84歲的住持濟石大師率衆僧出寺迎候。康熙“溫語慰勞”下與衆僧問訊交流後,不顧勞頓,上鄧尉吾家山觀賞梅花,當時“夕陽在山,花光掩映,上情歡甚,至酉刻方回”。寺中四宜堂陳設禦榻,内侍進膳畢,傳谕“取紙筆入内”。初六日,卯刻,和尚朝見,面賜禦書“松風水月”四字,帑金二百兩,和尚與衆僧謝。恩進《山寺》一部,上翻閱數頁,命侍衛收貯。另外,康熙還為聖恩寺賜詩一首:

鄧尉知名久,看梅及早春。

豈因耽勝賞,本是重時巡。

野藹朝來散,山容雨後新。

缤紛開萬樹,相對惬佳辰。

對于江南一個地處偏僻的寺廟,第二次南巡的康熙為什麼給予如此隆重的恩賜呢?

此間,隐隐形成了康熙帝玄烨,與明太祖朱元璋相隔三百零八年的時空對話:

明太祖的诏書是二月初六到的聖恩寺,康熙則提前一天,二月初五駐跸聖恩寺;

明太祖向聖恩寺“爰灑宸翰”,康熙就“面賜禦書”;

明太祖對聖恩寺住持“诏請垂問”,康熙帝亦對聖恩寺高僧“溫語慰勞”;

明太祖對聖恩寺“屢荷龍章,寵賜彌厚”,康熙帝亦賜“帑金二百兩”;

明太祖為聖恩寺寫詩作序,康熙亦即興賦詩。

這種時隔三百年時空的模仿與對話,既是為了平複化解江南僧俗對滿清的抵觸情緒,也為了證明滿清不但取代了朱明的江山,即便是屬于朱明的皇室寺廟滿清也要取而代之。

在明,為鄧尉聖恩禅寺,或聖恩寺喻明;

在清,則為玄墓蟠香寺,或蟠香寺喻清。

<h1 class="pgc-h-arrow-right">第五個瓜,“曹雪芹”名字的由來</h1>

聖恩寺鎮寺之寶“朱公牼鐘”的鑄造者朱宣公,他所上司的邾國具體定位是:東夷(山東)境内魯國之屬國,北邊緊鄰孔子故裡曲阜。

其中的“東魯孔”,不就令人想到了開卷楔子中的“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

那麼,楔子中的“至吳玉鋒題曰《紅樓夢》;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後因曹雪芹于悼紅軒中……”這段話是不是都另有所指呢?是以,很有必要對其作重新認識。

楔子中講了一個“女娲補天”剩一個頑石的神話,而邾牼公的祖先同樣能夠追溯到“女娲補天”。

神話中女娲補天是因為火神祝融戰敗水神共工後,水神怒撞不周山,把天撞出了一個窟窿。可是火神重黎也被帝喾斬殺,然後封重黎之弟吳回作了火神祝融。

吳回的後人安,因随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封到了曹地,因名曹安。周武王時,曹安的後裔曹挾因滅商纣有功,被封到邾地建立了邾國,于是曹挾也被稱為了邾挾,而邾牼公正是邾國的第十四世國君。

由此可見,楔子中的那段表述,完全可以看作是暗隐朱姓的發源史:“吳玉峰”暗隐吳回是曹朱兩姓的共同祖先;“東魯孔”暗隐明朝皇室朱姓得姓于邾國;“曹雪芹”之曹,因與朱姓同源,隐指朱明,“雪”隐指來自東北寒冷之地的滿清,“芹”的含義是,生長在水邊的野芹萊,代指明朝遺民淪落于滿清,身份低賤。綜合起來,“曹雪芹”三字的意思就是“明遺民”。

<h1 class="pgc-h-arrow-right">第六個瓜,邢岫煙與妙玉</h1>

邢岫煙與妙玉作過十年鄰居,兩人有亦師亦友之宜。這是在暗隐什麼呢?

妙玉象征的聖恩寺,因地處光福鎮,也稱為“光福寺”。“光福”諧音“光複”,在欲要光複大明王朝的南明,“三帝一監國“中,最能展現“光複”二字的會是誰呢?

聖恩寺又座落于鄧尉山,傳說東漢“雲台二十八将”之首鄧禹,曾在此山隐居而得名。跟随南陽人劉秀光複漢室江山的鄧尉也是南陽人,而南明弘光政權滅亡後,黃宗周等明朝大臣,因為唐王朱聿鍵是南陽人,期望他能象老鄉光武帝劉秀光複漢室一樣光複朱明,共同推舉朱聿鍵在福建稱,仿“光武”而将年号定為“隆武”。

在朱聿鍵四十四歲人生中,有二十四年是在監獄裡度過的,其中第二次是被崇祯帝關在了鳳陽府的皇室監獄,在他稱帝的一年前,才被弘光帝朱由崧下旨釋放出來,妙玉自稱“檻外之人”,是借助“檻”與“監”同音,隐指隆武帝曾長期蹲監獄。

隆武帝朱聿鍵恰恰正是南明“三帝一監國”中,最有“光複”之志,最有作為的皇帝。

如果說妙玉既象征鄧尉聖恩寺,又影射朱聿鍵的話,與妙玉特别有交情的邢岫煙又會影射誰呢?

邢岫煙說與妙玉做鄰居時,隻一牆之隔,而與鄧尉聖恩寺一牆之隔者,隻有被稱為“骷髅石”的“真假山”。

明朝吳縣教谕,石湖人盧熊在真假山上命名并題刻了八景,分别為“神獅出岫”、“海湧門”、“汲硯泉”、“涵輝洞”、“峭壁岩”、“螺髻峰”、“流雲洞”、“淩空橋”。其中的“神獅出岫”和“流雲洞”,應來自于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的句子“雲無心而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岫”本意指從光滑的山洞中飄出的雲煙。是以,“出岫”、“流雲洞”與邢岫煙的“岫煙”有着相通相同的含義。如果說從“神獅出岫”引伸出了邢岫煙的名字,那麼含義相同的“流雲洞”就暗隐了邢岫煙的原型、我們都熟知的何騰蛟。

何騰蛟,字雲從,正如邢岫煙占了“神獅出岫”的“岫”字一樣,何騰蛟占了“流雲洞”的“雲”字;而從“雲無心而出岫”上講,便是“曆史上因為何雲從的存在才有了《紅樓夢》中的邢岫煙”。

從秦鐘到妙玉牽連到的曆史,看“曹雪芹”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第一個瓜:妙玉和萬峰大和尚第二個瓜,“鬼臉青的花甕”與“骷髅石”第三個瓜,秦鐘與聖恩寺鎮之寶“朱公牼鐘”第四個瓜,“玄墓蟠香寺”的前世今生第五個瓜,“曹雪芹”名字的由來第六個瓜,邢岫煙與妙玉

當然,這樣說何騰蛟就是邢岫煙的原型,是不具充分說服力的。

且看邢岫煙下面的話:“他在蟠香寺修煉,我家原寒素,賃的是他廟裡的房子,住了十年。作為貴州黎平縣人的何騰蛟未必去過鄧尉玄墓山,更不要說在聖恩旁邊住十年了。那麼這句說的是什麼呢?原來何騰蛟曾以舉人身份在河南南陽做官,雖然隻做了三年南陽知縣,但卻娶妻生子,在南陽留下了後代。

而朱聿鍵曾為南陽唐王,何騰蛟在唐王地盤上做官,也就被隐寫成了“賃的他廟裡的房子”。同時何騰蛟1636年任南陽知縣,與唐王朱聿鍵結識,到1646年隆武帝朱聿鍵在福建汀州殉國,正好十年。

邢岫煙下面的話是:“無事到他廟裡去作伴,我認的字都承他所授。我和他又是貧賤之交,又有半師之份”這是隐指從南陽到南明隆武時期,何騰蛟一直被朱聿鍵器重,其“半師之份”乃隐君臣關系。“因我們投親去了”是隐指1638年,何騰蛟因母親去世,而回黎平丁憂。

“聞他因不合時宜,權勢不容,竟投到這裡來”,一個小道姑有什麼“不合時宜,權勢不容”呢?這句其實是暗指1637年,唐王朱聿鍵違犯祖制,私自招兵買馬,建立武裝欲去讨伐農民起義軍,而被崇祯帝投進了中都鳳陽府的皇室監獄,八年後,才被弘光帝朱由崧放了出來。妙玉自稱檻外人”有兩解,讀作“坎外人”是指妙玉出家,脫離了世俗的羁絆;讀作“監外人”則隐指朱聿鍵分别曾被其祖父和崇祯在監獄裡關了二十四年。

“如今天緣湊合,我們得遇,舊情竟未易,承他青目,更勝當日”。這句話暗指朱聿鍵在福州稱帝後,對舊人何騰蛟格外信任和重用,已經是湖廣總督的何騰蛟,又被任命為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加封定興伯,統領五省兵馬。

我們再來看邢岫煙抽到“紅”字寫的《詠紅梅花》:

桃未芳菲杏未紅,沖寒先喜笑東風。

魂飛庾嶺春難辨,霞隔羅浮夢未通。

綠萼添妝融寶炬,缟仙扶醉跨殘紅。

看來豈是尋常色,濃談由他冰雪中。

這首七律的颔聯指的是何騰蛟與隆武帝被大庾嶺阻隔,沒能彙合到一起,最後飲恨,使複明變成了羅浮空夢;頸聯指何騰蛟堅持抗清,卻終歸失敗;首聯與尾聯寫早春時梅花的景象,暗指1649年正月,何騰蛟在湘潭被俘,絕食七日後,在長沙被害。刑前何騰蛟口占一首《絕命詩》:

天乎人世苦難留,眉鎖湘江水不流。

煉石有心嗟一木,淩雲無計慰三洲。

河山赤地鳳悲角,社稷懷人雨溢秋。

盡瘁未能時已逝,年年鵑血染宗周。

這首詩與邢岫煙的《詠紅梅花》風格涵義是一樣的,而且隻有看了這一首,才能真正看懂前一首。其颔聯“煉石有心嗟一木,淩雲無計慰三洲”,與《紅樓夢》全書的意境都是相通的。

邢岫煙的名字來自于“骷髅石”,剛好還可以隐喻何騰蛟在湘潭被滿清所俘,而後在長沙被害。

其實從秦鐘到妙玉,能夠牽連出的真實曆史還有很多,而妙玉背後隐藏的一切,基本都與“秦終”有因果關系。比如,妙玉嫌棄劉外婆,栊翠庵那五樣茶具,凹晶館接續黛玉、湘雲聯詩等。

綜合來看,從秦鐘的“鐵檻寺”到“饅頭庵”,從妙玉的“聖恩寺”到“蟠香寺”,所展現出的都是以“排滿悼明”為主旨思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