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弘仁有一條線,這條線決定他是死士還是大師級的藝術家弘仁有一條線,這條線決定他是死士還是大師級的藝術家。

《畫人傳》~第275篇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弘仁有一條線,這條線決定他是死士還是大師級的藝術家。</h1>

文/盧秀輝

弘仁(1610-1664),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又名舫,字鷗盟。明亡後于福建武夷山出家為僧,字漸江,号梅花古衲。安徽歙縣人。

弘仁有一條線,這條線決定他是死士還是大師級的藝術家弘仁有一條線,這條線決定他是死士還是大師級的藝術家。

弘仁有一條線,跨過這條線他就成為一位了不起的大師級的藝術家。沒有跨過去,他就成為仁人死士,反清的仁人死士。

弘仁的這條線是1647年清順治四年(丁亥),他38歲的事。

三十八歲前的弘仁,叫江韬,他年少時,随父在杭郡“行商”考上了秀才。後來,他祖父和父親相繼去世,隻剩下他和寡母,生活便漸漸困苦起來。而他因“幼有遠志”,不願加入商人行列,依舊刻苦讀書,與母親相依為命。他雖為廪生,可是,供應的糧食不足母子糊口。明朝後期,後金屢犯邊界,斬關奪城,政府為了發兵抗擊,除重稅之外,又向百姓加派“遼饷”,弄得舉國上下不堪重負。為了生計,弘仁又帶着寡母回到了歙縣。

弘仁回到歙縣後,拜當地名儒汪無涯為師,習五經,準備考科舉。為了生活,弘仁還給人“傭書“,得到報酬後,他常常“一日負米行三十裡”,擔米歸家供養母親,被當地傳為孝子佳話,為人稱道。他的母親去世時,他仍然無力婚配,以賣畫為生,他的舉子業亦不振。他留存下來他最早的繪畫作品,是他畫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秋的畫。他25歲時用黃公望法所畫,畫的是一把扇子,上題:“甲戌秋寫為靈運詞壇。江韬。”

弘仁有一條線,這條線決定他是死士還是大師級的藝術家弘仁有一條線,這條線決定他是死士還是大師級的藝術家。

甲申之變,明亡後,江南抗清正是盛時,徽州自也不示弱。1645年,清順治二年,南京失陷後,弘仁36歲,時徽州人金聲及其學生江天一集士民抗擊清兵,金聲與門生江天一召集士民保績溪、黃山,分兵扼六嶺,弘仁也随金聲參與抵抗。唐王加封金聲為右都禦史兼兵部右侍郎,總督諸道軍。金聲率軍拔旌德、甯國諸縣。以“殺虜者昌,降虜者亡”為口号,一時聲威大震,金聲的隊伍,在江南一帶産生了較大的影響。

同年九月下旬,清軍大隊圍攻徽州諸縣,金聲率部堅守叢山關隘。時徽州籍前禦史黃澍,在左良玉病重期間,串聯了36名左軍大将,陷左夢庚率70萬大軍投降了阿濟格,黃澍也投降成了滿清的官。黃澍為了奪取徽州,穿着大明衣冠求見金聲,果然得到了重用。黃澍進城後進行了大串聯,瓦解了金聲的隊伍,清軍趁機裡應外合打進了徽州,俘獲了金聲,金聲及江天一被俘而亡後。弘仁遂随師入閩,繼續抗清。弘仁離開徽州時,與他的好友程守哭别于相公潭上,然後經水路過杭州,到達福州。

弘仁有一條線,這條線決定他是死士還是大師級的藝術家弘仁有一條線,這條線決定他是死士還是大師級的藝術家。

1646年清順治三年,清朝貝勒博洛率軍攻福建,黃道周憑一腔忠義,自己出錢,加上朋友資助,僅帶萬餘兩白銀,攜數名弟子慷慨出征。福建各地義民聞之而附,近萬人加入他的指揮之下。隆武帝非常感動,流涕送行。由于人、财、物皆在鄭芝龍家族掌握之中,隆武帝隻能給這位老忠臣一百道空白委任狀,沒能拔給他一兩軍饷和一個士兵。八月底,鄭氏集團唯一的忠臣鄭成功在延平辭别隆武帝後,帶領一批義士,駐軍閩粵沿海抗清。十月,隆武于汀州被俘,絕食而亡。時弘仁37歲,被逼入武夷山,居天遊峰最勝處一年。他在《與程蝕庵》書雲:“入武夷,居天遊最勝處,不識鹽味且一年。”

當時,有氣節的知識分子普遍做法,一做隐士,二就是出家。1647年,清順治四年(丁亥),江韬38歲時,在武夷山,出家為僧,皈依古航道舟禅師,始用法名弘仁,字無智,号漸江。他在給程守的信中寫道:“業披缁皈古航本師”。弘仁的學生鄭旼在《憶漸江師八首》,其一雲:

忠孝還從大處分,

沙門祝發固雲雲。

恐湮至性人難識,

隻把臨池重右軍。

弘仁有一條線,這條線決定他是死士還是大師級的藝術家弘仁有一條線,這條線決定他是死士還是大師級的藝術家。

弘仁就此開始了一生雲遊四方,所到之處,随性而作,信筆拈來的藝術生活。1649年,清順治六年(己醜),弘仁40歲 自武夷返歙後,居住在西幹山披雲峰下的五明寺,禅室名為“澄觀軒”。他“歲必遊黃山,坐卧其間,或圖或詩,奚囊恒滿”,故黃山三十六峰之一松一石無不貯其胸腹,無不入其畫。他沉浸在畫境中,他在題畫詩中寫道:

雨餘複雨鵑聲急,

能不于斯感暮春?

花事既零吟莫倦,

松風還可慰宵晨。

他筆下的天都峰,巍峨陡峭,山石用細勁有力的線條空勾而成,大大小小的幾何體錯落有緻,局部以披麻皴和荷葉皴進行渲染,并伴以少量的豎式點苔。山峰用淡墨渲染,山腳下的兩株古松則施以濃墨,濃淡分明。他筆下的黃山雲海,用奇絕的構圖,虛實互補的手法,筆勢一波三折。用大片墨色渲染山色,松樹的刻畫則用工細,樹幹的扭曲、翻轉,形成了陰陽向背形神兼備。弘仁在題畫中說:“挂瓢曳杖,憩無恒榻。每尋幽勝,則挾湯口聾叟負硯以行。或長日靜坐空潭,或月夜孤嘯危岫。倦歸則鍵關畫被,欹枕苦吟,或數日不出。”他自題詩道:曆盡巉岏霞滿衣,

歸筇心與意俱違。

披圖瞥爾松風激,

猶似天都歌翠微。

弘仁有一條線,這條線決定他是死士還是大師級的藝術家弘仁有一條線,這條線決定他是死士還是大師級的藝術家。

弘仁為明末遺民,他的個人際遇不得意,他的政治際遇不得意,于他,稍有得意的唯有繪畫。他一生心性孤傲,落落寡合,與其交往者皆為品行高潔的隐居不仕之士。他的思想内涵、遺民情結和美學觀念,都因為主觀因素、客觀因素,異于常人。他堅持自我,超脫于傳統,執着于造化;超脫于物,執着于心,創造出獨特的繪畫語言體系,以幾何符号的完美結合來勾畫心目中的殘山剩水。弘仁一生除卻長期在黃山雲遊寫生外,也時常遊曆至南京、蕪湖、宣城、揚州、武夷等地,與蕭從雲、龔賢、程嘉燧、查士标、梅清等山水畫家交善,彼此切磋畫藝,使其畫風和思想得以傳播,進而對清初畫壇産生了重要影響,新安畫派的産生和黃山寫生的流行,是清代繪畫史上的兩件大事,而都與弘仁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弘仁在《畫偈》中有詩雲:

坐破苔衣第幾重?

夢中三十六芙蓉。

傾來墨沉堪持贈,

恍惚難名是某峰。

弘仁是新安畫派的領軍人物。清初張庚《浦山論畫》雲:“新安自漸師以雲林法見長,人多趨之,不失之法,即失之疏,是一亦一派也。”弘仁早年從學孫無修,中年師從蕭雲從,從宋元各家入手,後來師法“元代四家”,尤崇倪瓒畫法。弘仁以畫黃山著名,“得黃山之真性情”,深得傳神和寫生之妙,筆墨蒼勁整潔,富有秀逸之氣,給人以清新的感受。與石濤、梅清成為“黃山畫派”中的代表人物。查士标在題弘仁山水畫雲:“漸公畫入武夷而一變,歸 黃山而一奇。”石濤則說:“公遊黃山最久,故得黃山之真性情也,即一木一石,皆黃山本色。”弘仁的山水畫,無論冊頁獨幕喜劇還是長篇巨制,或實地寫生,或構思取意,黃山為他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弘仁有一條線,這條線決定他是死士還是大師級的藝術家弘仁有一條線,這條線決定他是死士還是大師級的藝術家。

1663年清康熙二年(癸卯),54歲的 弘仁在鄱陽呂家畫《始信峰圖》軸,又畫《山水圖》卷寄吳伯炎。他在上題道:“癸卯春,弘仁寓芝陽東湖上,寄伯炎居士。”是春又作《疏泉洗研圖》,弘仁自題:“疏泉洗研圖,癸卯春弘仁作。”天稍暖,在王艮陪同下遊匡廬,憑吊宗炳、雷次宗、慧遠等人遺蹤以及晉宋時白蓮社舊迹,宿雪庵處。夏初,已下匡廬,經鄱陽湖回,又暫息于呂旦先家,并作畫《秋柳孤棹圖》軸。然後,又回到歙縣披雲峰下休夏,回到歙縣,道過豐溪,時已是6月既望,吳不炎兄弟又留憩旬日。

1664年清康熙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即公元1664年1月19日,弘仁卒于五明寺。病中仍未辍筆,示寂前一日仍作畫送貧家以濟其度臘。弘仁天不假以壽,讓人扼腕。

弘仁年輕時,正是民族危難之時,他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明亡後,則遁迹名山,詩畫寄興,眷懷故國。他的繪畫初學黃公望,晚法倪瓒,尤其對倪瓒的作品情有獨鐘,在技法上,得黃公望最力。國破家亡,以及親身參與抗清,對他的藝術形成産生了巨大的影響。

明代後期,倪瓒的聲譽越來越高,時徽商興起,他們将倪瓒作品帶回了徽州地區,促成了這一地方對倪瓒作品的收藏熱,弘仁的仿倪之作也随之在市場走俏。故周亮工在《讀畫錄》中說,弘仁“喜仿雲林,遂臻極境。江南人以有無定雅俗,如昔人之重雲林然,鹹謂得漸江足當雲林。”

弘仁有一條線,這條線決定他是死士還是大師級的藝術家弘仁有一條線,這條線決定他是死士還是大師級的藝術家。

盧秀輝有《為弘仁漸江歌》一首,詩雲:

新安開宗師,

畫壇難奪志。

春秋數百年,

傳承無人棄。

昔為抗清入戰盟,

憶卻戰火已幹城。

綠樹蘭亭遊略處,

心無媿怍複歸傾。

漁歌煙中萬事誰?

荷锸寄學薄幸兒。

爛熳垂首殘句編,

天真病起夢斷機?

君子素守獨遊乘,

人間挂席丹青失。

皎皎高潔棄物遷,

悠悠敗雨惹君惜。

不怨此生舛,

何恨襟懷施?

浮雲芒屦路,

廢興何與嘻。

丈夫歎無出,

奇士破重圍。

乞死羞空囊,

賣畫交涕洟。

世上藝者全,

苦向小技吹。

老來無複放高歌,

大呼舉觞稱淋漓。

山水為我瘦,

雲鶴因詩歸。

持夢酬畫者,

卧遊知誰為。

閑雲欲入勝,

樂中恥言悲!

弘仁有一條線,這條線決定他是死士還是大師級的藝術家弘仁有一條線,這條線決定他是死士還是大師級的藝術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