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弘仁有一条线,这条线决定他是死士还是大师级的艺术家弘仁有一条线,这条线决定他是死士还是大师级的艺术家。

作者:医疗空间

《画人传》~第275篇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弘仁有一条线,这条线决定他是死士还是大师级的艺术家。</h1>

文/卢秀辉

弘仁(1610-1664),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又名舫,字鸥盟。明亡后于福建武夷山出家为僧,字渐江,号梅花古衲。安徽歙县人。

弘仁有一条线,这条线决定他是死士还是大师级的艺术家弘仁有一条线,这条线决定他是死士还是大师级的艺术家。

弘仁有一条线,跨过这条线他就成为一位了不起的大师级的艺术家。没有跨过去,他就成为仁人死士,反清的仁人死士。

弘仁的这条线是1647年清顺治四年(丁亥),他38岁的事。

三十八岁前的弘仁,叫江韬,他年少时,随父在杭郡“行商”考上了秀才。后来,他祖父和父亲相继去世,只剩下他和寡母,生活便渐渐困苦起来。而他因“幼有远志”,不愿加入商人行列,依旧刻苦读书,与母亲相依为命。他虽为廪生,可是,供应的粮食不足母子糊口。明朝后期,后金屡犯边界,斩关夺城,政府为了发兵抗击,除重税之外,又向百姓加派“辽饷”,弄得举国上下不堪重负。为了生计,弘仁又带着寡母回到了歙县。

弘仁回到歙县后,拜当地名儒汪无涯为师,习五经,准备考科举。为了生活,弘仁还给人“佣书“,得到报酬后,他常常“一日负米行三十里”,担米归家供养母亲,被当地传为孝子佳话,为人称道。他的母亲去世时,他仍然无力婚配,以卖画为生,他的举子业亦不振。他留存下来他最早的绘画作品,是他画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秋的画。他25岁时用黄公望法所画,画的是一把扇子,上题:“甲戌秋写为灵运词坛。江韬。”

弘仁有一条线,这条线决定他是死士还是大师级的艺术家弘仁有一条线,这条线决定他是死士还是大师级的艺术家。

甲申之变,明亡后,江南抗清正是盛时,徽州自也不示弱。1645年,清顺治二年,南京失陷后,弘仁36岁,时徽州人金声及其学生江天一集士民抗击清兵,金声与门生江天一召集士民保绩溪、黄山,分兵扼六岭,弘仁也随金声参与抵抗。唐王加封金声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总督诸道军。金声率军拔旌德、宁国诸县。以“杀虏者昌,降虏者亡”为口号,一时声威大震,金声的队伍,在江南一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同年九月下旬,清军大队围攻徽州诸县,金声率部坚守丛山关隘。时徽州籍前御史黄澍,在左良玉病重期间,串联了36名左军大将,陷左梦庚率70万大军投降了阿济格,黄澍也投降成了满清的官。黄澍为了夺取徽州,穿着大明衣冠求见金声,果然得到了重用。黄澍进城后进行了大串联,瓦解了金声的队伍,清军趁机里应外合打进了徽州,俘获了金声,金声及江天一被俘而亡后。弘仁遂随师入闽,继续抗清。弘仁离开徽州时,与他的好友程守哭别于相公潭上,然后经水路过杭州,到达福州。

弘仁有一条线,这条线决定他是死士还是大师级的艺术家弘仁有一条线,这条线决定他是死士还是大师级的艺术家。

1646年清顺治三年,清朝贝勒博洛率军攻福建,黄道周凭一腔忠义,自己出钱,加上朋友资助,仅带万余两白银,携数名弟子慷慨出征。福建各地义民闻之而附,近万人加入他的指挥之下。隆武帝非常感动,流涕送行。由于人、财、物皆在郑芝龙家族掌握之中,隆武帝只能给这位老忠臣一百道空白委任状,没能拔给他一两军饷和一个士兵。八月底,郑氏集团唯一的忠臣郑成功在延平辞别隆武帝后,带领一批义士,驻军闽粤沿海抗清。十月,隆武于汀州被俘,绝食而亡。时弘仁37岁,被逼入武夷山,居天游峰最胜处一年。他在《与程蚀庵》书云:“入武夷,居天游最胜处,不识盐味且一年。”

当时,有气节的知识分子普遍做法,一做隐士,二就是出家。1647年,清顺治四年(丁亥),江韬38岁时,在武夷山,出家为僧,皈依古航道舟禅师,始用法名弘仁,字无智,号渐江。他在给程守的信中写道:“业披缁皈古航本师”。弘仁的学生郑旼在《忆渐江师八首》,其一云:

忠孝还从大处分,

沙门祝发固云云。

恐湮至性人难识,

只把临池重右军。

弘仁有一条线,这条线决定他是死士还是大师级的艺术家弘仁有一条线,这条线决定他是死士还是大师级的艺术家。

弘仁就此开始了一生云游四方,所到之处,随性而作,信笔拈来的艺术生活。1649年,清顺治六年(己丑),弘仁40岁 自武夷返歙后,居住在西干山披云峰下的五明寺,禅室名为“澄观轩”。他“岁必游黄山,坐卧其间,或图或诗,奚囊恒满”,故黄山三十六峰之一松一石无不贮其胸腹,无不入其画。他沉浸在画境中,他在题画诗中写道:

雨余复雨鹃声急,

能不于斯感暮春?

花事既零吟莫倦,

松风还可慰宵晨。

他笔下的天都峰,巍峨陡峭,山石用细劲有力的线条空勾而成,大大小小的几何体错落有致,局部以披麻皴和荷叶皴进行渲染,并伴以少量的竖式点苔。山峰用淡墨渲染,山脚下的两株古松则施以浓墨,浓淡分明。他笔下的黄山云海,用奇绝的构图,虚实互补的手法,笔势一波三折。用大片墨色渲染山色,松树的刻画则用工细,树干的扭曲、翻转,形成了阴阳向背形神兼备。弘仁在题画中说:“挂瓢曳杖,憩无恒榻。每寻幽胜,则挟汤口聋叟负砚以行。或长日静坐空潭,或月夜孤啸危岫。倦归则键关画被,欹枕苦吟,或数日不出。”他自题诗道:历尽巉岏霞满衣,

归筇心与意俱违。

披图瞥尔松风激,

犹似天都歌翠微。

弘仁有一条线,这条线决定他是死士还是大师级的艺术家弘仁有一条线,这条线决定他是死士还是大师级的艺术家。

弘仁为明末遗民,他的个人际遇不得意,他的政治际遇不得意,于他,稍有得意的唯有绘画。他一生心性孤傲,落落寡合,与其交往者皆为品行高洁的隐居不仕之士。他的思想内涵、遗民情结和美学观念,都因为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异于常人。他坚持自我,超脱于传统,执着于造化;超脱于物,执着于心,创造出独特的绘画语言体系,以几何符号的完美结合来勾画心目中的残山剩水。弘仁一生除却长期在黄山云游写生外,也时常游历至南京、芜湖、宣城、扬州、武夷等地,与萧从云、龚贤、程嘉燧、查士标、梅清等山水画家交善,彼此切磋画艺,使其画风和思想得以传播,进而对清初画坛产生了重要影响,新安画派的产生和黄山写生的流行,是清代绘画史上的两件大事,而都与弘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弘仁在《画偈》中有诗云:

坐破苔衣第几重?

梦中三十六芙蓉。

倾来墨沉堪持赠,

恍惚难名是某峰。

弘仁是新安画派的领军人物。清初张庚《浦山论画》云:“新安自渐师以云林法见长,人多趋之,不失之法,即失之疏,是一亦一派也。”弘仁早年从学孙无修,中年师从萧云从,从宋元各家入手,后来师法“元代四家”,尤崇倪瓒画法。弘仁以画黄山著名,“得黄山之真性情”,深得传神和写生之妙,笔墨苍劲整洁,富有秀逸之气,给人以清新的感受。与石涛、梅清成为“黄山画派”中的代表人物。查士标在题弘仁山水画云:“渐公画入武夷而一变,归 黄山而一奇。”石涛则说:“公游黄山最久,故得黄山之真性情也,即一木一石,皆黄山本色。”弘仁的山水画,无论册页小品还是长篇巨制,或实地写生,或构思取意,黄山为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弘仁有一条线,这条线决定他是死士还是大师级的艺术家弘仁有一条线,这条线决定他是死士还是大师级的艺术家。

1663年清康熙二年(癸卯),54岁的 弘仁在鄱阳吕家画《始信峰图》轴,又画《山水图》卷寄吴伯炎。他在上题道:“癸卯春,弘仁寓芝阳东湖上,寄伯炎居士。”是春又作《疏泉洗研图》,弘仁自题:“疏泉洗研图,癸卯春弘仁作。”天稍暖,在王艮陪同下游匡庐,凭吊宗炳、雷次宗、慧远等人遗踪以及晋宋时白莲社旧迹,宿雪庵处。夏初,已下匡庐,经鄱阳湖回,又暂息于吕旦先家,并作画《秋柳孤棹图》轴。然后,又回到歙县披云峰下休夏,回到歙县,道过丰溪,时已是6月既望,吴不炎兄弟又留憩旬日。

1664年清康熙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即公元1664年1月19日,弘仁卒于五明寺。病中仍未辍笔,示寂前一日仍作画送贫家以济其度腊。弘仁天不假以寿,让人扼腕。

弘仁年轻时,正是民族危难之时,他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明亡后,则遁迹名山,诗画寄兴,眷怀故国。他的绘画初学黄公望,晚法倪瓒,尤其对倪瓒的作品情有独钟,在技法上,得黄公望最力。国破家亡,以及亲身参与抗清,对他的艺术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明代后期,倪瓒的声誉越来越高,时徽商兴起,他们将倪瓒作品带回了徽州地区,促成了这一地方对倪瓒作品的收藏热,弘仁的仿倪之作也随之在市场走俏。故周亮工在《读画录》中说,弘仁“喜仿云林,遂臻极境。江南人以有无定雅俗,如昔人之重云林然,咸谓得渐江足当云林。”

弘仁有一条线,这条线决定他是死士还是大师级的艺术家弘仁有一条线,这条线决定他是死士还是大师级的艺术家。

卢秀辉有《为弘仁渐江歌》一首,诗云:

新安开宗师,

画坛难夺志。

春秋数百年,

传承无人弃。

昔为抗清入战盟,

忆却战火已干城。

绿树兰亭游略处,

心无媿怍复归倾。

渔歌烟中万事谁?

荷锸寄学薄幸儿。

烂熳垂首残句编,

天真病起梦断机?

君子素守独游乘,

人间挂席丹青失。

皎皎高洁弃物迁,

悠悠败雨惹君惜。

不怨此生舛,

何恨襟怀施?

浮云芒屦路,

废兴何与嘻。

丈夫叹无出,

奇士破重围。

乞死羞空囊,

卖画交涕洟。

世上艺者全,

苦向小技吹。

老来无复放高歌,

大呼举觞称淋漓。

山水为我瘦,

云鹤因诗归。

持梦酬画者,

卧游知谁为。

闲云欲入胜,

乐中耻言悲!

弘仁有一条线,这条线决定他是死士还是大师级的艺术家弘仁有一条线,这条线决定他是死士还是大师级的艺术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