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西客家人●清●鎮南關大捷馮子材

作者:博聞天下人與事
廣西客家人●清●鎮南關大捷馮子材

馮子材(1818-1903),字南幹,号萃亭,祖籍博白,生于欽州,行伍出身。清朝名将。

鹹豐元年(1851年),參加劉八上司的天地會起義軍,旋投降清軍,賞補千總。

馮子材随向榮、張國梁尾追太平軍至南京,1853年協助向榮建立江南大營,圍困天京,擢副将、總兵。

1860年5月,太平軍再破江南大營時,張國梁敗死丹陽,馮子材集其殘部退守鎮江。

1862年(同治元年)升廣西提督,配合湘軍、淮軍與太平軍對抗。

1875年(光緒元年),馮子材調任貴州提督

1881年回任廣西,次年“稱疾”回家。

1883年12月,法國挑起“中法戰争”,清廷和戰不定,導緻清軍在越南北部的失敗和福建水師的覆滅。時滇桂邊境緊張,馮子材應兩廣總張樹聲之繳。督辦廣東高、雷、欽、廉四府團練,參加抗法戰争。

1885年初,督辦廣東軍務大臣彭玉麟新任兩廣總督張之洞推薦他為廣西關外軍務幫辦,出任前敵統帥。馮子材目睹戰局危殆,積極備戰,親率士兵于鎮南關(今友誼關)内十裡的戰略要地及關前修築長牆,在東,西兩嶺設定炮台,嚴加防守。派王孝祺、王德榜、蘇元春所部駐周圍各要地,成縱深梯隊陣勢,采“先發制敵”之政策,出兵襲擾法軍。3月23、24日,他身先士卒,指揮将士擊潰猛攻長牆的法軍主力,殲敵兩千餘。接着乘勝克服諒山,傷法軍司令尼格裡,取得“諒山大捷”法國茹費理内閣是以倒台。正當馮子材籌劃攻取河内、收複全越之時,清廷卻采用李鴻章“乘勝即收”之方針,下诏停戰。馮子材被迫撤軍回國,會辦廣西邊防。

1886年,授雲南提督,以疾未到任。

1894年,賞加尚書銜。藏夾“中日甲午戰争”爆發,奉調駐守鎮江,戰後仍回廣西。

1899年,任雲南提督。兩年後又調為貴州提督。

1903年,為會辦廣西軍務大臣。同年農曆七月二十七日,于南甯逝世,終年86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