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古風流人物曆代名将-封狼居胥霍去病

作者:夢回千年一歎

在戰場上,霍去病憑着血氣骁勇,率領八百精騎,在茫茫大漠裡奔馳數百裡,突襲匈奴後方,斬殺匈奴兩千餘人。殺死單于祖父一輩的籍若侯産,活捉單于叔父羅姑比。漢武帝封他為“冠軍侯”,贊歎他的勇冠三軍。

河西因位于黃河以西,故稱河西,又稱河西走廊。河南、漠南戰役後,匈奴在大漠以南的廣大地區僅剩左賢王及河西匈奴軍隊。

元狩二年(公元前 121)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為骠騎将軍,率領精兵一萬從隴西(今甘肅省臨洮縣)出發,出征匈奴。這就是河西大戰。

千古風流人物曆代名将-封狼居胥霍去病

19 歲的統帥霍去病,實施了千裡無後方,閃電長途奔襲,打了一場漂亮的大迂回戰。

霍去病六天中轉戰五國,長驅直入。他集中優勢兵力在連連攻破河西的五個部落後,避開渾邪、休屠二王的正面防禦工事,悄悄沿焉支山(今甘肅山丹縣東南)東急馳一千多裡至臯蘭山(今甘肅蘭州市南),與盧侯、折蘭二王鏖戰于臯蘭山下。

霍去病在臯蘭山與以逸待勞的盧侯、折蘭二王主力接戰,這是一場真正的正面攻堅戰,是雙方實力的較量、生與死的拼殺。此戰霍去病毫無取巧之機,相反以少打多、以疲打逸,戰鬥打得異常殘酷。此戰霍去病慘勝,一萬精兵僅剩三千餘人。而匈奴更是損失慘重——盧侯王和折蘭王都戰死,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被俘虜,斬敵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漢軍的戰利品。在這一場硬碰硬的對戰之後,年少的霍去病展現了一代戰神的風采。

同年夏天,漢武帝決定乘勝追擊,展開收複河西之戰。此戰,霍去病成為漢軍的統帥。

這次出塞的四位将軍是,骠騎将軍霍去病與合騎侯公孫敖都從北地出兵,分道進軍;博望侯張骞、郎中令李廣都從右北平出兵,分道進軍。從漢武帝的意圖來看,這次東北的作戰是一次戰略牽制,是為了西北的出擊,目的是全力打擊匈奴在西北的右賢王集團,以達到通西域的戰略目的。

這次戰役,公孫敖等大漠的“老馬”在大漠中迷了路,沒有起到應有的助攻作用。老将李廣所部則被匈奴左賢王包圍。霍去病遂再次孤軍深入。

在祁連山,霍去病所部斬敵三萬餘人,俘虜匈奴王爺五人以及匈奴大小瘀氏、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國将軍當戶都尉共計六十三人。

經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漢王朝收複了河西平原。秦漢以來一直侵擾邊境,強悍的匈奴悲痛的唱道:“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婦女無顔色。”

千古風流人物曆代名将-封狼居胥霍去病

從此,漢軍軍威大振,而十九歲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聞風喪膽的戰神。

經過這場戰役,霍去病指揮能力大增,并逐漸成長為優秀的軍事統帥。這時的霍去病對統兵已變得駕輕就熟,判斷、分析、決斷,調兵遣将、排兵布陣,出擊時機的拿捏等已臻成熟。更重要的是霍去病的部下有趙破奴、高不識、仆多三人封侯;随霍去病到達小月氏的校尉們也都被封為左庶長的爵位。這樣,霍去病在軍中的班底開始形成。

真正展現霍去病機智膽略的是“河西受降”。

兩場河西大戰後,由于渾邪王屢次被漢軍打敗,損失幾萬人,匈奴的單于大怒,想召來渾邪王,把他殺死。估計是消息不機密,是以被渾邪王知道了,于是渾邪王和休屠王等想投降漢朝。

漢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黃河邊受降。

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面對外虜的受降,霍去病一生征戰,處處行險,但險中之最險的恐怕要算這一次,心理戰尤勝于真正的交戰,霍去病控制大局的能力和臨危不懼的膽色千載之後仍令人歎服。

霍去病領兵一萬,渡過黃河與渾邪衆相望。當霍去病率部度過黃河的時候,匈奴降部中發生了嘩變。當時匈奴人一片混亂、情況不明,霍去病完全可以任由匈奴人自行内亂,不必自己冒險到一堆炸了窩的匈奴人中去犯險,因為被匈奴亂兵殺死或俘虜的機率很大。

千古風流人物曆代名将-封狼居胥霍去病

面對這樣的情形,霍去病隻帶着數名親兵沖進了匈奴營中,直面渾邪王,下令他誅殺嘩變士卒。霍去病的氣勢不但鎮住了渾邪王,同時也鎮住了四萬多名匈奴人,不傷己方一人卻殺死嘩變的八千匈奴人,再降伏了餘下 4 萬人。一場一觸即發的兵亂終于消于無形。

河西受降的順利結束,是今天的我們隻能用敬仰的心努力想象的。那個局勢迷離危機四伏的時候,那位剛滿 20 歲的青年是怎樣站在敵人的營帳裡,僅僅用一個表情一個手勢就将帳外四萬兵卒、八千亂兵制服的。

河西受降後,漢王朝的版圖上,從此多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走廊正式并入漢王朝。從此漢朝擺脫了兩線作戰的形勢,可以專一對付東北的匈奴左賢王部和單于本部。

有一個故事,霍去病河西立下大功,漢武帝特派使臣載了美酒到前線去慰問他。霍去病對使臣說:“謝謝皇上的獎賞。但重創匈奴不是我一人的功勞,功勞歸于全體将士。”于是,指令将禦賜美酒擡出犒勞部下。但酒少人多,怎麼辦?霍去病吩咐手下,将兩壇美酒倒入營帳所在的山泉中,整個山谷頓時酒香彌漫,全體将士紛紛暢飲摻酒的山泉,歡聲雷動,這就是“酒泉”的來曆。

漠北之戰,封狼居胥

元狩四年(公元前 119),為了徹底消滅匈奴主力,漢武帝發起了規模空前的“漠北大戰”。漢朝調集了 10 萬騎兵,随軍戰馬 14 萬匹,步兵辎重幾十萬人,由衛青和霍去病各領 5 萬騎兵,分東西兩路向漠北進軍。

在戰前策劃中,原本安排了霍去病打單于,結果由于情報錯誤,這個對局變成了衛青對單于,霍去病碰上了左賢王部。

這場大戰完全可以算是霍去病的巅峰之作。霍去病率軍出代郡和右北平,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作戰能力,穿越大漠,北進轉戰 2000 餘裡,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闾河,轉而攻擊匈奴左賢王軍事集團,與匈奴左賢王的強大騎兵集團在此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殊死決戰。霍去病一路追殺,經過激戰,漢軍大獲全勝,斬敵 7 萬餘人,俘獲匈奴屯頭王、韓王等,将軍、相國、當戶、都尉等 83 人,左賢王戰敗逃走。自己損失 15,000 人,此戰,徹底打垮了左賢王集團,是繼消滅右賢王集團和同期衛青打垮單于集團的又一決定性的勝利。

霍去病率軍乘勝追至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在這裡,霍去病暫作停頓,率大軍進行了祭祀天地的典禮——祭天封禮于狼居胥山舉行,祭地禅禮于姑衍山舉行。這是一個儀式,也是一種決心。

千古風流人物曆代名将-封狼居胥霍去病

封狼居胥之後,霍去病繼續率軍深入追擊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羅斯貝爾加湖),方才回兵。從長安出發,一直奔襲至貝爾加湖,在一個幾乎完全陌生、荒無人煙、很難找到敵人蹤迹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大勝,也成就了兵家史上的奇迹。

經此一役,匈奴的三大戰略集團都被打垮,沒有能力再和漢朝進行大規模的作戰,“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解除了西漢初年以來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

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從此成為中國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終生奮鬥的夢想。而這一年的霍去病,年僅二十二歲。

在完成了"漠北大戰"的功勳之後,霍去病也登上了他人生的頂峰――大将軍大司馬。

漢武帝為了獎勵他,特意命人為他建造了一座府第。但霍去病婉言拒絕了。他對武帝言道:“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短短九個字,不僅武帝大受感動,就是在兩千年後的今天,仍能令人振奮不已。

元狩六年(公元前 117),24 歲的大将軍霍去病英年早逝,一代戰神走完了他輝煌的一生。

漢武帝對霍去病之死非常悲傷。他調來鐵甲軍,列成陣沿長安一直排到茂陵霍去病墓地。并将霍去病的墳墓修成祁連山的模樣,彰顯他力克匈奴的奇功。墓前的“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為國家立下的不朽功勳。

他一生四次領兵出擊匈奴,滅敵十一萬,降敵四萬,開疆拓土,可謂是彪炳千秋的傳奇。

某種意義上,霍去病可以說是閃電戰的創造者,匈奴人對其敬畏之極,稱其為"蒼狼",他們在被驅趕出華夏大地之時,也将霍去病的名字傳播到歐洲。中國有衆多的優秀軍事家,然而在英國人編寫的《世界著名軍事家》裡邊,僅有兩人入選,霍去病便是其中之一。

千古風流人物曆代名将-封狼居胥霍去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