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Pablo

Picasso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巴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無疑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他的名字無人不知,在藝術圈、時尚圈、政治圈都能找到他的蹤影。他繪畫風格多變,與喬治·布拉克一起創立立體主義、發明拼貼畫、還對超現實主義做出貢獻。2021年10月25日是畢加索誕辰140周年,橄榄文藝帶你回顧這位“現代藝術偶像”的創作生涯。

神童

1881年,畢加索出生于西班牙馬拉加(Málaga),從口中蹦出的第一個詞不是“媽媽”也不是“爸爸”,而是"piz",即西班牙語lápiz(鉛筆)的縮寫。畢加索的父親何塞·魯伊斯·布拉斯科(José Ruiz y Blasco)是一名畫家,也是畢加索的藝術啟蒙老師。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鬥牛士》 Picador, 1889

畢加索9歲完成人生第一幅作品《鬥牛士》,13歲便被巴塞羅那美術學院錄取。父親無意間看到了兒子對自己的草稿的加工後歎為觀止,默默地放下畫筆,宣布放棄繪畫。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第一次聖餐》 First Communion, 1896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佩帕姨媽肖像》 Portrait of Aunt Pepa, 1896

藍色時期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人生》 La Vie, 1903

1900-1904年,畢加索四處遊曆,徘徊于馬德裡、巴黎和巴塞羅那。一位好友的自殺使畢加索這一時期的作品陷入陰暗憂郁的灰藍色調。畫作的主題有憔悴的母親與孩子、街邊的乞丐、妓女、和盲人。多年後回顧這一時期作品時,畢加索輕描淡寫地說它們“除了感性之外一無是處”。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老吉他手》 The Old Guitarist, 1903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湯》 La Soupe, 1902-03

粉色時期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狡兔酒吧》 Au Lapin Agile, 1905

1904年,畢加索逐漸從去世的朋友的陰影中走出來,畫布也變得明亮起來。這一時期,他常将馬戲團中的演員作為描繪對象,并運用大量紅色和粉色顔料,是以被稱為“粉色時期”。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雜技演員與年輕的醜角》 Acrobate et jeune Arlequin, 1905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拿着花籃的年輕女子》 Young Girl with a Flower Basket, 1905

1906年,畢加索為主要贊助人格特魯德·斯坦女士畫的這幅肖像标志了他藝術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他從古伊比利亞雕塑中汲取靈感,開始探索立體與平面的轉換。斯坦女士的臉相對以前的畫少了一份體積感,多了一份棱角分明的平面感。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格特魯德·斯坦肖像》 Portrait of Gertrude Stein. 1906

原始立體主義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拿着毛巾的裸女》 Nu à la serviette, 1907

與當時歐洲其他藝術家一樣,畢加索将目光投向其他文化的古老藝術,以獲得原始性啟迪。他相信,這些原始文化的雕塑比西方傳統繪畫所能表達的更深刻。基于對傳統非洲面具和古伊比利亞藝術的觀察,畢加索創作了這幅突破性作品《亞維農的少女》。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亞維農的少女》 《亞維農的少女》 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1907

畫中女孩的臉部被描繪為面具狀,為她們充滿性暗示的姿勢增添了一份原始的狂野。畫面整體呈現出被打破的幾何碎片形态,完全摒棄了文藝複興延續至今的線性透視,隻有徹底的平面。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三個女人》 Trois femmes, 1908

這幅作品在完成之際引來的絕大部分反應是震驚和厭惡,唯有喬治·布拉克(George Braque)對它産生了極大的興趣,并在其啟發下創作出第一批立體主義作品。這幅畫也是以被視為立體主義的雛形。

立體主義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拿着曼陀鈴的女孩》 Girl with a Mandolin, 1910

畢加索和布拉克的合作在現代繪畫史上留下一段佳話。畢加索将兩人的關系形容為“一根繩上的螞蚱”,時而互相學習,時而激烈競争,每天都會交流切磋自己對藝術新的願景。對同一個物體的分割、多角度描繪和碎片化重組是兩人達成的共識。形狀和空間是關鍵元素,是以兩位藝術家都将各自的調色闆限制在大地色系,與先前野獸派所使用的明亮色彩形成鮮明對比。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丹尼爾·亨利·卡恩韋勒肖像》 Portrait of Daniel-Henry Kahnweiler, 1910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有朗姆酒的靜物畫》 Still Life with a Bottle of Rum, 1911

“立體主義不是一個你可以握在手裡的現實。它更像是一支香水。在你前面、在你身後、在你兩側,香味無處不在,但你不知道它從哪來。”

——畢加索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小提琴》 Violin, 1911-12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詩人》 Le poète, 1912

畢加索本人拒絕“立體主義”的标簽,尤其是當評論家将他的作品分類為“分析立體主義”(Analytic cubism)和“綜合立體主義”(Synthetic cubism)。他認為自己的作品是一個連續體。但毋庸置疑的是,他的作品在1912年後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吉他,琴譜和玻璃杯》 Guitar, Sheet Music and Glass, 1912

從1912年起,畢加索不再關注物體在空間中的位置,而是着手嘗試拼貼藝術,通過将不同形狀和圖案的紙片拼貼重組來暗示物體的存在。這便是後來被稱為“綜合立體主義”的階段。這種影射物體的方式為構圖帶來了更多活潑性和裝飾性。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頭》 Tête, 1913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吉他,報紙,玻璃杯和酒瓶》 Guitare, journal, verre et bouteille, 1913

新古典主義 &超現實主義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噴泉旁的三女子》 Three Women at the Spring, 1921

一戰後,畢加索曾短暫改變創作風格,跟随當時席卷歐洲的“回歸秩序”(rappel à l'ordre)潮流,回歸至新古典主義風格。畢加索這一時期的作品常令人想起拉斐爾、普桑、安格爾等古典大師。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坐着擦腳的裸女》 Nu assis s'essuyant le pied, 1921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坐在扶手椅上的奧爾加肖像》 Portrait d'Olga dans un fauteuil, 1918

1925年,超現實主義詩人安德烈·布勒東(André Breton)在《超現實主義革命》(Révolution surréaliste)上發表文章,宣稱畢加索是“我們的一員”。雖然《超現實主義宣言》中定義的“純粹狀态下的精神自動化”概念從未吸引過畢加索,但他确實在其影響下創造了新的圖像和形式以表達和釋放内心情感。超現實主義重燃了畢加索對原始主義、色情主義和暴力的熱情。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紅椅上的裸女》 《紅椅上的裸女》 Large Nude in a Red Armchair, 1929

格爾尼卡

1936年,畢加索受西班牙共和國政府委托,為1936年巴黎世界博覽會的西班牙館畫一幅畫。世博會的主題是現代科技,而畢加索卻獻上一幅帶有濃郁政治色彩的《格爾尼卡》,引起世界轟動。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格爾尼卡》 Guernica, 1937

1937年4月26日,西班牙内戰期間,德軍對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小鎮格爾尼卡進行了三小時的轟炸,殺死了小鎮1/3的人口,也将小鎮夷為平地。當這次慘絕人寰的事件傳入畢加索耳中時,此前對政治主題毫無興趣的他憤然提筆,畫下對法西斯主義的控訴。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1937年格爾尼卡的廢墟

在這幅高3.5米,寬近8米的巨型油畫面前,你無處可逃。畫中的每個角落都布滿死亡。最左側的女人懷中抱着死去的嬰兒嚎啕大叫。她的右下角是一位戰士的屍體,斷掉的手中還握着殘劍。畫面的中間是一匹身體被長矛刺穿的馬,右邊三個似乎被大火困住的女人。黑白扁平的畫面就像毫無情感的新聞報道,但透過畫面,我們仿佛能聽見這場悲劇中嬰兒的哭喊聲、女人的哀嚎聲、馬的慘叫聲、男人的刀劍聲,還有熊熊燃燒的火焰聲。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數年後,巴黎被德軍占領後,一位納粹軍官參觀了畢加索的畫室,站在《格爾尼卡》的照片前問畢加索:“這是你幹的嗎?”畢加索答:“不,是你幹的。”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格爾尼卡》前的畢加索

晚年

畢加索晚年的作品風格和形式愈發豐富,有對普桑、委拉斯凱茲、格列柯等大師的經典傑作的再創作,也有為身邊無數的情人畫的色彩豐富的肖像畫,更有陶瓷、青銅雕塑等各種形式的作品。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宮娥》 Las Meninas, 1957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戴帽子的女人》 Woman with Hat, 1962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女人》 Femme, 1955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芝加哥的畢加索雕像

自其藝術生涯之初,畢加索就表現出對各種題材和風格的興趣。他的風格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且能同時以多種風格進行創作。他說:“每一個創造性的行為首先都是一個毀滅性的行為。”但風格的轉變對于畢加索來說并不是對某種無法抵達的藝術理想的追求,而是一種偶然的發現,一種思想上的轉變。他從不根據眼睛所看見的事物去畫畫,而是根據腦海中的所思所想。

畢加索誕辰 | 我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我花了四年時間畫得像拉斐爾,但花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孩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