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内經第十八
北韓、天毒
東海①之内,北海②之隅,有國名曰北韓、天毒③,其人水居,偎人④愛之⑤。
【注釋】
①東海:水名,這裡包括今黃海和東海。
②北海:水名,這裡指渤海。
③天毒:國名,即天竺,又叫身毒,即今印度。但印度與北韓所處方位差别很大,這裡置于一處,疑原文有誤,或應作别解。
④偎人:人與人緊挨在一起。一說即夫妻;一說疑為倭人。
⑤愛之:一作“夫妻”。
【譯文】
東海之内,北海的角上,有兩個國家,名叫北韓和天毒,這兩個國家的人都居住在水上或水濱,大家緊挨在一起并互相友愛。
壑市
西海①之内,流沙之中,有國名曰壑市②。
①西海:水名,一說指今甘肅的居延海或新疆的羅布泊。
②壑市:國名,在西北地區,具體所指待考。
西海之内,流沙之中,有一個國家,名叫壑市。
汜葉
西海之内,流沙之西,有國名曰汜葉①。
①汜葉:國名,在西北地區,具體所指待考。
西海之内,流沙的西部,有一個國家,名叫汜葉。
鳥山
流沙之西,有鳥山①者,三水②出焉。爰③有黃金、璇瑰④、丹貨⑤、銀、鐵,皆流于此中。又有淮山⑥,好水⑦出焉。
①鳥山:山名,在今新疆境内,具體所指待考。
②三水:三條河流。
③爰(yuán):這裡,那裡。
④璇(xuán)瑰:美玉名。
⑤丹貨:丹類物質,鉛汞之類。
⑥淮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是祁連山、昆侖山的古稱;一說即今新疆境内的桓山。
⑦好水:水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指今甘肅的疏勒河或黑河;一說在今新疆境内。
流沙的西邊有一座鳥山,有三條河流發源于這座山。河流中有黃金、璇瑰、丹類物質、銀和鐵。另外還有一座淮山,好水發源于淮山。
韓流生帝颛顼
流沙之東,黑水①之西,有朝雲之國②、司彘之國③。黃帝妻雷祖④,生昌意。昌意降⑤處若水⑥,生韓流⑦。韓流擢首⑧、謹耳⑨、人面、豕喙⑩、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①黑水:《山海經》中有多條河流稱為黑水,較多的是指西部發源于昆侖山的一條。一說此處指今四川岷江上遊支流黑水河。
②朝雲之國:即朝雲國。
③司彘(zhì)之國:即司彘國,國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在今四川、甘肅、青海邊境。
④雷祖:即嫘(léi)祖,又作累祖,傳說為西陵氏之女,黃帝正妃,是養蠶治絲方法的發明者。
⑤降:流放,放逐。
⑥若水:水名,即今四川雅砻(lónɡ)江。雅砻江與金沙江合流後的一段,古時亦稱若水。
⑦韓流:傳說中的人名,長相奇特。
⑧首:長頭。
⑨謹耳:小耳。
⑩豕(shǐ)喙(huì):豬嘴(豕:豬。喙:鳥獸的嘴)。
渠股:跰(pián)腳,即羅圈腿。
豚(tún):小豬;亦泛指豬。
止:足,腳。
取:通“娶”。
淖(nào)子:即蜀(又作“濁”)山氏之女,是颛顼之母。
流沙的東邊,黑水的西邊,有朝雲國和司彘國。黃帝的妻子嫘祖生了昌意。昌意被放逐到若水,生了韓流。韓流長着長長的頭、小小的耳朵,人一樣的臉,豬一樣的嘴,麒麟一樣的身子,羅圈腿,豬一樣的腳。他娶了一位蜀山氏的女子,名叫阿女,生了帝颛顼。
不死山
流沙之東,黑水①之間,有山名不死之山②。
①黑水:這裡指岷江。
②不死之山:即不死山,山名,一說即上面長有不死樹的山。
流沙的東邊,黑水岸邊,有一座山,名叫不死山。
肇山柏高
華山①青水②之東,有山名曰肇山③。有人名曰柏高,柏高④上下于此,至于天。
①華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可能指今四川青城山;一說指岷山。
②青水:水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即今四川的青衣江。
③肇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
④柏高:一作“柏子高”,柏子高是傳說中的仙人。一說是堯時之人。
華山和青水的東邊有一座山,名叫肇山。山中有一個人,名叫柏高,柏高上下于這座山,可以升到天上去。
都廣之野
西南黑水之間,有都廣①之野,後稷葬焉。爰②有膏③菽④、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⑤。鸾鳥自歌,鳳鳥自儛⑥,靈壽⑦實華,草木所聚。爰有百獸,相群爰⑧處。此草也,冬夏不死。
①都廣:一作“廣都”,一說在今成都一帶。
②爰(yuán):這裡,那裡。
③膏:形容味美如油脂。
④菽(shū):豆類的總稱。
⑤播琴:播種。
⑥儛(wǔ):跳舞。
⑦靈壽:木名,也叫椐(jū),多腫節,古時用來做馬鞭或手杖。
⑧爰:助詞。
西南黑水的岸邊,有一個都廣野,後稷葬在這裡。這一帶有味美如膏的豆類、稻、黍和稷,各種谷物在這裡自然生長,無論冬季還是夏季都可以播種。在這裡,鸾鳥在自由地歌唱,鳳鳥在自在地跳舞,靈壽木開花結果,各種草木聚集生長。這裡還有各種野獸成群相處。這裡生長的草無論冬夏都不會死。
若木
南海之外①,黑水青水之間,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
① 外:一說應作“内”。
南海之内,黑水和青水之間,生長着一種樹,名叫若木,若水發源于這一帶。
蠕蛇
有禺中之國①。有列襄之國②。有靈山,有赤蛇在木上,名曰蠕蛇③,木食。
①禺中之國:即禺中國,國名,一說在今重慶。
②列襄之國:即列襄國,國名,一說可能是夜郎國,在今四川、貴州邊境。
③蠕蛇:蛇名,具體所指待考。
有一個禺中國。有一個列襄國。有一座靈山,山中的樹上有一條赤蛇,名叫蠕蛇,以樹木為食物。
鹽長國鳥氏
有鹽長之國①。有人焉,鳥首,名曰鳥氏②。
①鹽長之國:即鹽(一作“監”)長國,國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鹽長”之名當與産鹽有關,可能在今四川境内。
②氏:一作“民”。
有一個鹽長國。有一種人,長着鳥一樣的頭,名叫鳥氏。
朱卷國
朱卷國又有朱卷之國①。有黑蛇②,青首,食象。
①朱卷之國:即朱卷國,國名,具體所指待考。
②黑蛇:一說即“巴蛇”。
另外有一個朱卷國。有一種黑蛇,頭部青色,能吞吃大象。
苗民神延維
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首蛇身,長如轅①,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②冠,名曰延維③,人主得而飨④食之,伯⑤天下。
①轅:車轅,車前駕牲畜的部分。
②旃(zhān):同“氈”。
③延維:即“委維”。
④飨(xiǎnɡ):用酒食款待,也指祭祀。
⑤伯:通“霸”。
有一種人,名叫苗民。有一種神,長着人一樣的腦袋,蛇一樣的身子,身長如車轅,左右兩側各有一個腦袋,穿着紫色的衣服,戴着用氈做成的帽子,名叫延維,一個國家的國君若能得到并祭祀他,就能稱霸天下。
鸾鳥、鳳鳥
有鸾鳥自歌,鳳鳥自舞。鳳鳥首文①曰德,翼文曰順,膺②文曰仁,背文曰義。見則天下和。
①文:通“紋”,指花紋。
②膺:胸。
有鸾鳥在自由地歌唱,鳳鳥在自在地跳舞。鳳鳥頭部的花紋像“德”字,翅膀上的花紋像“順”字,胸部的花紋像“仁”字,背部的花紋像“義”字。隻要這種鳥一出現,天下就會和諧太平。
菌狗、孔鳥
又有青獸如菟①,名曰菌狗②。有翠鳥,有孔鳥③。
①菟(tù):同“兔”,指兔子。
②菌狗:獸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指旱獺,體粗短,前肢的爪發達,善于掘洞。
③孔鳥:即孔雀,頭上有羽冠,雄的尾巴上的羽毛很長,色彩斑斓,展開時像扇子。
另外有一種青獸,形狀像兔,名叫菌狗。還有翠鳥,有孔雀。
幽都山、大幽國
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①,黑水②出焉。其上有玄③鳥、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④尾。有大玄之山⑤。有玄丘之民⑥。有大幽之國⑦。有赤胫⑧之民。
①幽都之山:即幽都山,山名,一說在今山西、河北北部,包括燕山及其以北諸山。
②黑水:水名,具體所指待考。
③玄:黑色。
④蓬:蓬松,散亂。
⑤大玄之山:即大玄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
⑥玄丘之民:一說指丘上的人物都為黑色。
⑦大幽之國:即大幽國,國名,具體所指待考。
⑧赤胫:小腿呈紅色。
北海之内有一座山,名叫幽都山,黑水發源于這座山。山上有黑色的鳥、黑色的蛇、黑色的豹、黑色的虎、尾巴蓬大的黑色的狐。山上有一座大玄山。山上有玄丘民。有一個大幽國。這個國家的人小腿都是紅色的。
釘靈國
有釘靈之國①,其民從膝已②下有毛,馬蹄,善走。
①釘靈之國:即釘靈國,國名,釘靈也作丁令、丁零等,是高車、回纥(hé)的先民,秦漢時主要分布在貝加爾湖以南地區。
②已:通“以”。
有一個釘靈國,國中之人膝蓋以下的部位都生有長毛,長着馬一樣的蹄子,擅長奔跑。
伯陵生鼓、延、殳
炎帝之孫伯陵①,伯陵同②吳權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為侯③,鼓、延是始為鐘④,為樂風⑤。
①伯陵:人名,一說為殷之諸侯。
②同:即“通”,指男女通奸。
③始為侯:發明制作了箭靶(侯:箭靶,用布或獸皮制成)。一說“始”前應有“殳”字。
④鐘:樂器名,用銅或鐵制成。
⑤樂風:指樂曲的格式。
炎帝的孫子名叫伯陵,他與吳權的妻子阿女緣婦私通,緣婦懷孕三年,生下了鼓、延和殳三個兒子。殳發明制作了箭靶,鼓和延發明制作了鐘,創制了樂曲的格式。
鲧
黃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是為鲧。
黃帝生了駱明,駱明生了白馬,白馬就是鲧。
番禺、奚仲
帝俊生禺号①,禺号生淫梁②,淫梁生番禺,是始為舟。番禺生奚仲③,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
①禺号:即“禺貌(mào)”。
②淫梁:一說即“禺京”。
③奚仲:傳說中發明制造車的人,姓任,黃帝的後代,夏代為車正(掌車的官)。
帝俊生了禺号,禺号生了淫梁,淫梁生了番禺,番禺發明制造了船。番禺生了奚仲,奚仲生了吉光,吉光開始用木頭來制造車。
巧倕、叔均
帝俊生三身,三身生義均①,義均是始為巧倕②,是始作下民百巧。後稷是播百谷。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大比赤陰③,是始為國。禹、鲧是始布土④,定九州⑤。
①義均:即叔均。
②倕(chuí):古代相傳的巧匠名。
③大比赤陰:人名,一說即“赤國妻氏”。
④布土:區分規劃疆土。
⑤九州:傳說中的中國上古行政區劃,起于春秋戰國時代,有各種不同的說法。
帝俊生了三身,三身生了義均,義均是最早的巧匠,他開始為下界的百姓發明了各種巧妙的工藝和技術。後稷發明了播種百谷的方法。後稷的孫子叔均發明了用牛來耕地。大比赤陰建立了曆史上最早的國家。禹和鲧開始區分規劃疆土,并劃定了九州。
炎帝子孫
炎帝之妻、赤水①之子聽讠夭生炎居,炎居生節并,節并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②處于江水③,生共工。共工生術器,術器首方颠④,是複土穰⑤,以處江水。共工生後土,後土生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⑥。
①赤水:一說指部族名;一說指黃河。
②降:流放,放逐。
③江水:指長江。
④首方颠:頭頂呈方形。
⑤複土穰(ránɡ):指通過翻耕土地而造成農作物豐收(穰:豐收。一說應作“壤”)。
⑥生歲十有二:指把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一說指生了十二個兒子,按照一年中的十二個月來命名。
炎帝的妻子、赤水的女兒聽讠夭生了炎居,炎居生了節并,節并生了戲器,戲器生了祝融。祝融被放逐到長江岸邊,生了共工。共工生了術器,術器的頭頂呈方形,他發明了通過翻耕土地而導緻農作物豐收的方法,并回到祝融曾經住過的長江邊居住。共工還生了後土,後土生了噎鳴,噎鳴把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
鲧竊息壤
洪水滔天,鲧竊帝之息壤①。以堙②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鲧于羽郊③。鲧複生禹④。帝乃命禹卒布土⑤,以定九州。
①息壤:也叫息土,傳說中一種能自己生長、永不耗減的土壤。
②堙(yīn):堵塞。
③羽郊:羽山之郊。此處所指羽山相傳為舜殺死鲧處,一說在今山東郯(tán)城東北,一說在今山東蓬萊市東南。
④鲧複生禹:傳說鲧死以後,屍體三年不腐,用刀剖開他的腹部後,誕生了禹(複:通“腹”)。
⑤布土:區分規劃疆土。
大地上洪水滔天,鲧未經天帝同意,偷了天帝的息壤來堵塞洪水。天帝指令祝融把鲧殺死在羽山之郊。鲧死以後,從腹中誕生了禹。天帝于是指令禹治理洪水,禹最終區分規劃了疆土,并劃定了九州。
【評析】
在《山海經》十八章中,海内經是最雜亂的一章。首先是它涉及的地域極為廣泛,包括今甘肅、新疆、四川、青海、貴州、湖南、河北等地,且無明顯的系統或脈絡。其次是有些内容亦可見諸海内經和大荒經,如窫窳獸,亦見于海内南經;苗民,亦見于大荒北經;流黃辛氏國,在海内西經中作流黃酆氏國;贛巨人,在海内南經中作枭陽;等等。是以,有學者推測,海内經的一些内容系根據與前面的海内經、大荒經相同或相似的古圖創作而成,但内容大多遺佚,目前所見隻是其中的一些殘篇。
海内經以大禹治水的曆史故事結篇,把曆史事實、神話、文明創造編織在一起,再一次提醒我們:《山海經》是一部奇書,它處于真實和想象之間,反映了我們的祖先極其宏富的創造力,蘊涵着無窮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