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航母爛尾一再延期傳遞,船廠又出事故,讓珍貴護衛艦縮水一半

利刃\Dark

面臨大選考驗莫迪最大的籌碼就是他的“印度制造”計劃(Made in India),計劃的初衷為,使印度擺脫對外國産品和技術的過度依靠,尤其是在武器裝備的制造上,盡可能實作國産化。海軍裝備不惜重金購買産權和技術在國内生産,最為有名的就是“維克蘭特”号航母。該艦已經連續建造10多年依舊沒有服役的迹象,而從最新的照片來看,航母上依舊沒有加裝任何裝置,僅是一副空殼而已。去年7月,印度不得不讓“維克蘭特”号推遲到2020年開展首次試航,最晚隻能在2025年服役。

航母爛尾一再延期傳遞,船廠又出事故,讓珍貴護衛艦縮水一半

“維克蘭特”号

按照莫迪的設想,在2022年前“印度制造”能創造出1億多個就業崗位,這是能有效解決印度社會問題的方案。然而該計劃到了2016年,僅僅為該國創造了近64萬個崗位。按照這種可憐的速率,1億是目标恐怕到2030年都無法達到。印度制造計劃滞後的原因,是制造業在其經濟中的占比很低,縱使有廉價勞動力也沒有能與之比對的能源和生産設施,印度的電力需求量遠超其發電能力、工業基礎薄弱、工業體系不健全,要實作印度制造的宏偉目标遠比建造一艘航母要困難得多啊!印度工業的弊病也給其造艦工作帶來了消極影響,在造船領域的基礎設施欠缺最為嚴重。

航母爛尾一再延期傳遞,船廠又出事故,讓珍貴護衛艦縮水一半

比如大型龍門吊的研發工作對于印度而言就十分吃力,而該裝置是建造大型船舶的關鍵。說起印度這個龍門吊,要從30年前說起。當時印度看中了一款250噸級的龍門吊,這是日本貨,還是二手的。印度盡管經濟效益不高,但在向高端制造業進軍的口号下,對造船業投入相當驚人,為了建造國産航母,科欽造船廠進行了數次基建擴張,而購買龍門吊裝置就是最燒錢的一步,英國甚至在伊麗莎白女王号航母下水後二手賣掉了龍門吊,以此回收一部分資金投入,可見航母工程真是個燒錢的事業。

航母爛尾一再延期傳遞,船廠又出事故,讓珍貴護衛艦縮水一半

印度缺少的不僅是資金,還有技術和專業素養,“維克蘭特”号之是以遲遲不能下水服役,就是因為建造技術跟不上,又缺乏關鍵的技術人才,一切都靠國外支援嚴重影響了進度。印度缺乏專業素養還展現在一艘護衛艦的建造工作上。正在加爾各答加登•裡奇造船工程公司船廠,進行建造的一艘P-17A隐身護衛艦的第3号艦險些報廢,其所在船塢上方的龍門吊突然倒塌,落地點與其近乎一步之遙。當時,加爾各答正在刮着大風,弱不禁風的龍門吊則是以倒塌,将子產品工廠中的房間、幹船塢和傾斜泊位等關鍵區域砸中,雖然沒有砸中P-17A護衛艦,但是卻嚴重影響了該艦的建造工程,上文已經提到,這些船廠的基礎設施是非常昂貴得。

航母爛尾一再延期傳遞,船廠又出事故,讓珍貴護衛艦縮水一半

龍門吊的倒塌,讓船廠很多船塢主體也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害,而P-17A護衛艦的子產品大廳也被徹底破壞。泊位和船塢因事故而被堵死。印度業界分析稱,現在的龍門吊已經完全損毀,啟用新的龍門吊從投标到組裝以及最終的調試至少需要3年,這将給後續的P-17A護衛艦建造工作增添不少的麻煩,延期是不可避免了。相比維克蘭特号的延期傳遞,此次P-17A護衛艦的延期更加驚險,一旦龍門吊砸中的是護衛艦,毫無疑問它會就此報廢,這艘護衛艦也同樣是外國裝置在印度組裝的産品,其價值相當高昂。

航母爛尾一再延期傳遞,船廠又出事故,讓珍貴護衛艦縮水一半

Project-17A的模型

P-17A護衛艦項目在10年前啟動,該艦是在P-17的基礎上研制的新一代戰艦,排水量近7000噸,這是目前南亞地區最先進的護衛艦,看它近似于驅逐艦的噸位就明白,印度對其寄予了厚望。2015年,印度決定生産P-17A護衛艦的7艘艦,分别在國内的孟買和加爾各答開工建造,前者的馬紮岡造船廠負責建造4艘,後者的加登•裡奇造船廠則負責建造3艘,是以說,龍門吊事故将導緻這批護衛艦至少有一半延期傳遞。即便是正在緊張施工的1号、2号艦也遠遠算不上高速,根據建造計劃是2022年入役,可根據印度制造一貫的拖沓它們很難如期傳遞。

航母爛尾一再延期傳遞,船廠又出事故,讓珍貴護衛艦縮水一半

P-17

作為印度最新一代護衛艦,P-17A護衛艦配備先進的雷達、天線等裝備,或被簡化或被隐藏,獲得了極佳的隐身特性,印度稱該艦的隐身性能在同類産品中出類拔萃。P-17A會配備 “閃電-8”遠端防空飛彈,該飛彈由印度和以色列一同研制,但核心部分仍為以色列提供;另外配備俄羅斯和印度聯合研制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艦飛彈,該艦還裝備有EL/M-2248“MF-STAR”四陣面源相控陣雷達和Ajanta電子戰支援系統,技術水準較為出色。而且該艦的艦員數量較P-17有很大壓縮,即從257人壓縮到了150人,這說明P-17A的自動化水準很高。毫無疑問,P-17A護衛艦将是印度海軍的未來主力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