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沿着黃河看寶貝丨十幾萬年前的河狸長啥樣?來安陽博物館聆聽黃河故道的生命故事

沿着黃河看寶貝丨十幾萬年前的河狸長啥樣?來安陽博物館聆聽黃河故道的生命故事

河南日報用戶端記者 楊之甜 趙阿娜

古都安陽,三千年前是帝都。這裡曾是殷商時期的都城,是3300年前我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這裡是我國最早成系統的文字——甲骨文的故鄉;這裡是世界出土青銅器之冠——司母戊鼎的發掘地;在這裡你可以領略到我國高度發達的古代文明。

11月4日,記者來到位于安陽市東區的安陽博物館。這是一座綜合性地方曆史博物館,收藏了從舊時代時期到近現代的1萬餘件珍貴曆史文物。

“古動物化石既是文物,又是一件藝術品,更是記錄生命的遠古文字……”在《安陽好——按陽曆史文物展》展廳,随着博物館講解員張安然生動的講述,記者猶如進入了通往遠古的時空隧道。

“其實,安陽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更早。2009年,考古學家在滑縣黃河故道河底,發現大批距今約10萬年左右的動物化石。”張安然介紹,這是黃河下遊黃河堆積中首次發現的時代較早動物化石和古人類文化遺存,對于研究晚更新世早期人類活動以及黃河形成時期古環境有重要意義。

“哇,這是豬!”隻見展櫃中放置着一個完整的豬頭骨,它有着撅起的拱嘴、兩隻大扇風耳和一雙小眼睛。

豬科化石首先出現于歐洲距今4000萬年前的始新世。在這裡展出的這具豬頭骨的骨架比較年輕,大約隻有12萬年曆史。之是以特别,是因為考古學者在滑縣的泥土裡挖掘出來後,一眼就辨認出這是隻憨态可掬的豬娃頭骨。

旁邊的展櫃裡,有一具非常小巧的河狸化石的标本。

“這具小型的河狸科動物原生骨架儲存得很完整,可以看到細細的肋骨、黑色的鋒利爪子,非常完美。這要歸功于修複室的從業人員,他們用小小的繡花針和小刷子,把它們一點點從堅硬的土塊中分離出來。”張安然說,修複這樣的一件化石标本,需要花4到6個月的時間,是從業人員艱辛的努力,讓每一件化石标本都成為一件特别精美的藝術品。

安陽博物館館長周偉介紹,這批出土的動物化石種類有原始牛、披毛犀、普氏羚羊、馬鹿、野馬、河狸和軟體動物麗蚌等近20種,均為晚更新世種類。“厚厚的砂礫層和純淨的砂質說明,當時黃河水量十分充足,一度清澈見底。”他說:“黃河幹流形成和各地古人類大量出現幾乎同期,這一時期大量古人類文化遺存為中國現代人起源于本土提供了有力證據。”

這批化石儲存十分完整,部分頸椎在出土時仍粘連在一起。有的鹿角和頭骨相連,符合人為狩獵特征。“骨骼石化程度較深,埋藏前未經風化,水力沖磨輕微,估計水力搬運的距離不會太遠。尤為重要的是,在一些肢骨關節面附近有人工砍痕和切割痕迹,直接反映了古人類獵獲、消費動物産品的有關資訊。”

他認為,這一遺存的發現,說明冰後期古人類分布空間迅速擴大,其活動範圍,由已知的山麓丘陵、山前崗地、黃土高原地區擴大到了廣袤的平原腹地。這是太行山以東黃河活動區時代最早、最重要的古人類文化遺存。

“一具具遠古的化石,總能激起你對自然、對科學的探索欲望,讓你在教科書之外觸摸到更為宏大和遙遠的知識世界,甚至可以向科學權威發起‘挑戰’。”周偉說,化石的價值正在于此。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千百年來,她激情澎湃,奔流不息,哺育着中華民族,孕育出燦爛的華夏文明。千萬年過去,曾經生存在這裡的動物,并沒有寂然無言,它們用化石的形态記錄了生命的曆史和山河的變遷——博物館,是一所開放的大學。

“太震撼了!沒想到來安陽能看到甲骨文,還能看到這樣古老的動物化石,真是大飽眼福。”從武漢自駕來安陽旅行的胡先生是個十足的“博物館迷”,此次到河南來,專程到安陽博物館和殷墟博物苑打卡。

如今,巨獸和先民都已走入曆史的深處,但在安陽博物館,觀衆還可以探尋到殷商時期的曆史。二層展廳裡别具一格的殷商陳列,讓觀衆仔細端詳、流連忘返。近年來,為了讓更多觀衆能夠了解安陽厚重的曆史,安陽博物館下了不少功夫:比如我們以館藏展品為媒介,用交流展覽的形式進行博物館之間的文化交流,先後在北京正陽門管理處、山西太原民俗博物館,以及安徽的銅陵、阜陽、黃山,雲南的楚雄、麗江等地博物館舉辦《安陽地區木版年畫展》等巡展,把我們豫北地區的民風民介紹給外地的朋友,同時也把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通過引進展覽展示給我們安陽的觀衆;又比如為本地的中國小生定制研學課程,通過在博物館實地參觀、學習,激發青少年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今年疫情期間,他們開通實景虛拟漫遊系統,從手機微信進入系統,輕滑指尖,就能在館内“漫遊”,欣賞《商代文字展》《安陽甲骨文書法邀請展》《安陽重寶耀中華文物特展》等展覽。

沿着黃河看寶貝丨十幾萬年前的河狸長啥樣?來安陽博物館聆聽黃河故道的生命故事

商 “父乙車衢”青銅觚,20世紀50年代出土于殷墟遺址,圈足内側有銘文“父乙車衢”四字,現收藏于安陽博物館。

沿着黃河看寶貝丨十幾萬年前的河狸長啥樣?來安陽博物館聆聽黃河故道的生命故事

青釉刻花杯盤:此杯盤器物深厚飽滿,制作精美,裝飾華麗,釉層均勻,釉色瑩潤,是隋代安陽窯(相州窯)的傑出作品,反映了我國隋代制瓷業的高度水準,以及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才能,是研究我國隋代北方青瓷和安陽窯瓷的重要實物資料,被定為一級文物。

安陽窯率先使用護胎釉,開了我國瓷器使用裝飾層(化妝土)的先河,白色護胎釉的使用,在我國制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

沿着黃河看寶貝丨十幾萬年前的河狸長啥樣?來安陽博物館聆聽黃河故道的生命故事

唐貼銀殼寶相花銅鏡:此展品為唐代文物。鏡體為棱花形,圓鈕,鏡背貼銀殼,銀殼上飾凸起的寶相花圖案,花紋以鈕為中心,莖葉相連,竟相開放,布滿鏡背。

安陽博物館簡介:

安陽作為商朝國都及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書寫了諸多中華曆史,安陽博物館自然是不容錯過的旅行地。安陽博物館是安陽建館最早的非物質文化館,館裡收藏有關于安陽曆史的諸多文物以及商周時期上萬件藏品,如甲骨、青銅器、玉器等,著名的商代淡黃釉原始瓷罐、商代饕餮文鼎及宋代磁州窯器都在這裡珍藏。在這裡感受到濃厚文化氣息的同時,還可以學到很多曆史知識,增長不少見聞。

安陽博物館官網:http://www.aybwg.org/

打卡小貼士:

參觀時間:1-3小時

交通:乘坐11、16、36路公共汽車到市圖書館站下即可

門票:具體詳情請咨詢景區0372-3776808

開放時間:周二-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逢節假日另行通知)。

編輯:李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