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味子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

五味子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

1 主要病害

1.1 黑斑病

危害症狀。在北方地區,黑斑病一般發生在6—8月,以葉片先發病,葉表面先後出現針尖大小的黑圓斑點,随後擴充成為較大的不規則病斑,病斑葉比較容易脆裂。如果粒感染此時,在果面先形成淺色失綠小點,後病部凹陷變成褐色,嚴重時可導緻落果;發生規律。此病多發表在一些環境潮濕、雨水較多的地區,如果園肥料不足或偏施氮肥時,或地勢低窪、通風效果不良時易發生此病;預防方法。秋季落葉後或春季萌芽前清理田間病枝落葉,帶出果園燒毀或深埋,減少越冬病原菌密度。在夏季加強田間管理,注意通風透光。春季萌芽前全園噴施1次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1:10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進行預防。在夏季管理中,注意架面枝蔓的合理分布,距地面30cm不留枝蔓,保證通風透光。青錢柳

1.2 白粉病

危害症狀。白粉病發生時,主要危害五味子的葉片和果實。幼葉逐漸上覆白粉浸染,葉片開始由綠色變成黃色、枯萎并脫落,葉片則向上呈卷曲狀;發生規律。白粉病發病時間一般在每年的5月下旬—6月初的這段時間,遇到天氣高溫炎熱或施用氮肥過多和通風不良的環境條件下,病發嚴重;防治方法。噴施1:1:10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預防。發病初期可噴施40%三唑酮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葉面噴施,7~10d噴1次,連續噴2~3次。吉山花瑤

1.3 葉枯病

危害症狀。葉枯病發生在每年的5—7月,發病時,病斑枯黃色或黃褐色,由葉尖逐漸擴大到整個葉片,最後至整片葉片幹枯、脫落;發生規律。在空氣濕度大、雨水偏多的環境下易發生葉枯病,在果園肥料不足或偏施氮肥、地勢低窪、架面郁閉都易于此病的發生;防治方法。此病防治方法與黑斑病相似,可參照黑斑病的防治方法。

1.4 根腐病

危害症狀。根腐病的發病時間在每年的5—8月,發病時,作物的根部與地面交界處逐漸出現黃褐色,顔色由淺變深,最後發生腐爛、脫落現象,根莖處髓變黑,葉片萎蔫下垂,最後地上部全部枯死;發生規律。目前發病比較普遍,危害嚴重。病菌在土壤中及病殘體上越冬,土壤裡病菌能存活5~6a,當地面溫度變化大、多雨條件或根莖處受到損傷時,病菌從傷口侵入。低溫、高濕利于發病,低窪積水,土壤闆結粘重地塊,植株發育不健壯等條件下發病較為嚴重;防治方法。生産作業避免碰傷根莖組織,平衡施肥,增強樹勢,雨季注意排水。發病初期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粉劑500倍液或30%惡黴靈3000倍液灌根,發病期連續用藥2~3次,間隔7~10d。

2 主要蟲害

2.1 女貞細卷蛾

危害症狀。以幼蟲為害五味子果實,果穗梗,種子,幼蟲蛀入果實在果實表面形成1~2mL瘢痕,取食果肉,受害果實4~7d後變褐色腐爛,呈黑色僵果留在果穗上;啃食果穗梗,形成不規則凹痕;咬破種皮取食種仁,最後導緻果食僅剩果皮和種殼,嚴重影響五味子産量和品質。發生規律。每年可發生2代,世代重疊,主要以蛹卷葉越冬,始見于5月中下旬,5月下旬—6月上旬羽化,5月下旬開始産卵,6月初卵孵化盛期。第一代幼蟲5月下旬開始為害,6月上中旬為害盛期,6月中旬逐漸老熟化蛹,6月下旬羽化,并始見第二代卵。

2.2 柳蝙蛾

危害症狀。以幼蟲鑽蛀枝蔓為害五味子,幼蟲蛀入枝蔓後,多數向下鑽蛀形成10~15cm的蛀道,蛀道口成環形凹陷,幼蟲将蛀屑排出蛀道,在蛀道口形成木屑包,嚴重時整株死亡。發生規律。柳蝙蛾主要危害楊、柳、刺槐、柞、柏等多種樹木及部分果樹,近幾年在五味子上發生,并且發生嚴重,已經嚴重影響五味子産量。柳蝙蛾1a發生1代,少數2a發生1代。5月中下旬越冬卵孵化,初齡幼蟲以草為食,6—7月蛀入五味子枝蔓為害五味子,并在蛀道内化蛹,8—9月出現成蟲,随即産卵,以卵在地面或地被物上越冬。防治方法。女貞細卷蛾和柳蝙蛾防治方法基本一樣,五味子落葉後,清理田間落葉、雜草,帶出果園以消滅蟲蛹,減少第2年發生蟲源。羽化期可用燈光誘殺成蟲,在羽化盛期和卵孵化盛期用20%溴氰菊酯乳油或5%來福靈乳油200~300倍液噴施,以後每隔15~20d噴1次,整個生育期噴2~4次。

五味子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