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還有什麼比生吃一條魚更能讓人體會食材的鮮美呢?

但病從口入,有些東西真的不能亂吃……
1、吃生魚成習慣,被診斷出患有肝吸蟲病
近日,廣東中山的一位朱先生腹部疼痛不止,到醫院檢查後結果讓他大吃一驚。朱先生本以為隻是小病,但沒想到醫生在檢查中發現,他的肝内居然藏有數百條近兩厘米長的小蟲子……
(圖檔來源:網絡)
我的天呢!這麼多蟲,到底是怎麼進入朱先生體内的啊,對人體有害嗎?
經過判斷,醫生懷疑病人肝内的蟲子很可能是肝吸蟲。并立即安排病人進行深入檢驗,結果顯示判斷沒有錯……
為了幫朱先生排出體内的肝吸蟲,醫院立即為他安排了手術。手術後給病人留置了一條膽道引流管,同時口服打蟲藥。最終,經過導管引流出來的蟲子,足足有上百條。
醫生也表示驚訝,朱先生是怎樣患上這種病的呢?細問之下,才得知有朱先生有吃魚生的習慣。之是以感染這種肝吸蟲病,大概同這一習慣有關。
其實在我國很多地區,“魚生”已逐漸成為一種飲食文化。
将精選的淡水魚除鱗、剔骨、切片,配之醬油、麻油和芥辣等蘸料,食客就可以享受生鮮魚肉原本的滋味。
但是,這種飲食方法卻隐藏了不少隐患。其中,肝吸蟲病就是最需要注意的一種疾病。
那什麼是肝吸蟲病呢?
肝吸蟲蟲卵喜歡“躲在”淡水魚蝦等體内,随着人們吃魚生、未熟透的魚蝦等方式悄悄潛伏進人體,使人患病。
人在早期感染肝吸蟲病時症狀不明顯,主要是腹瀉、腹脹、上腹部疼痛、身體不舒服、食欲不佳、乏力等。
如果不加以及時控制和治療,肝吸蟲病的重度感染者可能引發膽管炎、膽結石以及肝硬化等并發症。
也許有人會說,吃生魚片不是要蘸醋和芥末嗎,這些調料可以幫助殺死寄生蟲。
但其實,這種認知是錯誤的。
有專家專門做了一項研究,他們發現:
即使用高濃度的芥末、蒜汁、醋和醬油浸泡,肝吸蟲也能在裡面存活幾個小時,放在青芥辣汁裡蓋上蓋子悶20分鐘,也隻有3%左右的幼蟲死亡,浸泡在高度白酒裡的幼蟲都可以存活40分鐘以上……
是以想靠芥末和醋來殺死寄生蟲,并不現實。殺死肝吸蟲最好的辦法,就是高溫。隻有把魚肉煮熟煮透,才能殺死寄生蟲。
除了肝吸蟲,本報上周六的文章中也分享過生鮮緻病的案例。日本和澳洲的鮮魚中都發現過這類寄生蟲……
2、如何預防寄生蟲?
那麼這些寄生蟲這麼可怕,我們要如何預防呢?
首先,吃生魚片想要確定100%沒有寄生蟲這是做不到的。要追求100%的安全,就要忌口。
不過鮮魚如果急速冷凍(-35℃冷凍15小時),并經過有經驗的壽司師傅加工,那感染寄生蟲并發生嚴重疾病的可能性就會很低。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您或身邊的人屬于以下情況:癌症患者、艾滋病患者、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各類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海鮮過敏人群、3歲以下兒童,以及老年人(一般定義為65歲以上),請注意避免使用任何生魚!
那無法割舍美味,又擔心健康問題,該怎麼辦呢?
1.隻吃經過急速冷凍的海魚(包括三文魚、鮪魚等)。
2.找值得信賴的壽司店和壽司師傅,吃經過篩選加工的魚生。
3.隻吃鮪魚(鮪魚是深海中的戰鬥機,遊得很快,是以寄生蟲感染率極低,是美國食品藥監局特許的無需急速冷凍就可入關的生魚肉)。
4.最好不要生吃淡水魚。
5.生熟食品要分開存放和切割,避免食物間交叉感染。
在水産生鮮豐富的澳洲,也經常發生因食客貪吃生魚片而被感染線蟲的案例。喜食生魚片的華人要尤為注意了!
最後,
最重要的是,如果各位在食用魚生後感覺不适,一定要及時就醫,并且告訴醫生自己最近食用了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