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斑點叉尾鮰養殖管理要點

斑點叉尾鮰養殖管理要點

斑點叉尾原産于北美洲,屬于鲇形目、科魚類,營底栖生活,食性雜,較貪食,具有生長速度快、适應性強、肉質鮮嫩、營養價 值 高 等 優 點 , 自1985年由湖北省水産研究所引入我國後,已在湖北、四川、廣東、江蘇、河南等多個地區大規模推廣養殖。目前,全國年産斑點叉尾優質魚種11億尾(主要來自湖北省嘉魚縣),年産斑點叉尾成魚38萬噸,以國内消費為主,主要銷往加工廠及烤魚店。

江蘇省東辛農場水産養殖有限公司是一家隸屬江蘇農墾的大型國有養殖機關,現有養殖水面3萬餘畝,年生産斑點叉尾、草魚、鯉魚、鲫魚、南美白對蝦等優質水産品3萬餘噸,被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認定為“無公害農産品生産基地”。公司近幾年充分利用國有組織化優勢,不斷調整優化養殖結構,引入斑點叉尾養殖,積累了充足的經驗技術和銷售管道。現将斑點叉尾養殖管理要點總結如下。

一、苗種放養

斑點叉尾屬無鱗魚,苗種放養操作易受傷感染,需謹慎小心。苗種起捕放養建議在水溫15℃以上進行,在魚種長途運輸過程中每隔2小時翻攪一次,防止斑點叉尾在魚箱底部紮堆叢集缺氧。魚種到達放養魚塘後,排放魚箱水,同時用水泵不斷添加魚塘水,維持15分鐘,使斑點叉尾适應該魚塘水溫和水質,減少應激反應。排換水後,用 1%~2%食鹽水在魚箱消毒 10 分鐘左右,消毒過程中魚種躁動不安時應立即放塘。魚種放塘後第二天用硫醚沙星或者水楊酸、碘制劑全塘消毒,兩天後重複消毒一次。

二、飼料投喂

斑點叉尾放塘後立即馴化引食,此時可添加多糖、多元等免疫增強劑有利于快速恢複體質。3-4月,投喂沉性料,蛋白質含量28%,日投喂兩次,緩慢加料,日投餌率 0.5%~1.5%;5-7月,随水溫上升斑點叉尾進入生長旺季,改喂膨化料,飼料蛋白質提至32%,日投喂兩次,日投餌率1.5%~2.5%;8月水溫較高,斑點叉尾生長速度放緩,可改喂顆粒料,飼料蛋白質降至30%,日投喂兩次,日投餌率2%左右;9-10月為黃金生長期,加大飼料投喂量,飼料蛋白質32%,日投喂2次,投餌率2.5%~2.8%,10月中旬後逐漸将膨化料改為沉性料并逐漸減料,在水溫低于10℃時每兩天中午投喂一次,魚塘結冰後停止投喂。

三、水質調控

1.注重改底 斑點叉尾屬底栖性魚類,養殖過程中要注重改底。在6-9月養殖高峰期,每7天左右改底一次,生物底改與化學底改搭配使用;3-5月及10-12月每15天左右改底一次,以化學底改為主。如遇水質或底質較差,可加大改底頻率。

2. 強化肥水補菌 通過肥水補菌營造肥、活、嫩、爽的水質環境,降低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毒有害物質含量,有利于減少病害發生,降低餌料系數。肥水可用尿素、過磷酸鈣、市面所售氨基酸肥水産品,施足基肥肥好水後,以補肥為主,少量勤補。為降低成本,可自培光合細菌、芽孢杆菌、EM 菌、乳酸菌等微生物制劑,7天左右使用一次。

3.适時排換水 夏季8月高溫季節将魚塘水加滿;由于全年積累大量殘餌、糞便,冬季越冬之前必須排換水1/2以上,将魚塘水加滿;水質太差時可排掉部分塘水,添加新水。

四、病害防治

1.春季暴發性死亡 春季暴發性死亡為近幾年對斑點叉尾危害最大的病害,發病率高,死亡量大。發病時間在每年的3-4月,發病水溫為15~25℃,症狀為病魚呆滞、遊動遲緩,體表潰瘍、有大小不等的圓形褪色斑,鰓絲腫大,肛門紅腫,解剖可見肝髒纖維化,脾髒發黑、發紫,腎髒腫大,胃腸沒有食物,發炎嚴重且有膿液,後腸有套腸現象(圖見彩中插2)。

防治方法:水溫在15℃以下減少刺激,盡量不動網、頻繁加換水;越冬前不能過早停食,投喂保健料增強體質,越冬期間保持水體肥度;開春後緩慢加料,投喂保健料使魚盡快恢複體質。對于發病塘口,由于此時溫度低,斑點叉尾攝食量少,對藥物吸收效果差,用藥效果不明顯,此時應注重水體養護,減少消毒殺菌。外用較為溫和的碘制劑消毒後及時培藻補菌,保證充足的溶氧、良好的水質和底質,内服氟苯尼考或恩諾沙星搭配保肝護膽藥和多元5~7天,減少藥物對代謝器官的刺激,療程結束後用保肝護膽藥加多元康複保健一個療程。

2.夏季出血病 流行季節為夏季7-8月,發病急,損失大,通常伴随魚塘中鲫魚、花白鲢等混養品種死亡。病魚眼球周圍、下颌、鳍條基部充血,腹部腫脹有腹水,肌肉、内髒出血,胃腸充血有膿液(圖見彩中插2)。

防治方法:勤改底,善肥水,多補菌,去除水體中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毒有害物質,營造良好的水質環境;定期添加保肝護膽藥、多糖、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提高魚體免疫力;發病後減料1/3~1/2,連續外潑苯紮溴铵+戊二醛合劑兩次,條件允許可進行藥敏實驗找出敏感抗生素,再添加保肝護膽藥和多元投喂5~7天。

3. 腸道敗血症 流行季節為 5-6 月和 9-10月,由愛德華氏菌感染引起,又稱“一點紅”,病魚失去平衡在水面打轉,頭部有一條紅線,眼球突出,鰓絲蒼白,體表有小的紅斑,腹腔積水膨大,内髒有出血點和壞死點,腸道充血,部分有套腸。

防治方法:同樣為細菌性感染引起,防治方法同斑點叉尾夏季出血病。

4.寄生蟲病 主要有小瓜蟲、車輪蟲、杯體蟲、錨頭鳋,多危害斑點叉尾魚種,尤其小瓜蟲,目前尚無特效藥,危害極大(圖見彩中插2)。防治方法:魚塘幹塘後徹底清塘清淤;保持合理的放養密度;冬季及初春做好肥水工作;養殖過程中勤改底,保持良好底質環境;由于斑點叉尾無鱗魚特性,發生蟲害後盡量使用中草藥殺蟲劑或者阿維菌素、伊維菌素等較溫和的殺蟲劑。

五、産品銷售

斑點叉尾同其他傳統養殖品種不同,養殖過程中因搶食性差異會出現大小不均情況,其商品規格有三種:“呆子貨”規格在1.6千克/尾以上,“北京貨”規格在1~1.6千克/尾,“成都貨”規格在0.5~1千克/尾。其中“北京貨”市場銷量最大,價格最高,是以斑點叉尾在養殖過程中需要及時打樣,關注長勢,在行情理想的情況下達到“北京貨”規格即搬罾銷售,增加全塘“北京貨”比例,提高銷售價值。同時通過扳網可實作捕大留小,加快存塘魚生長速度,縮短養殖周期,提高魚塘産量。

斑點叉尾鮰養殖管理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