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都放棄的魚類人工繁殖技術,他卻成功做到還讓魚變成了白菜價

如今,我們可以随時随地在菜市場買到鮮魚,可是在以前,這卻是一種幻想,因為以前并沒有魚類人工繁殖技術,如果想要吃魚,就必須前往河流進行捕捉,或者在河流捕捉魚苗,再進行養殖(這些魚苗無法繁殖),人工加上運輸費用,讓鮮魚的價格變得更加高昂,尤其是對于缺少河流的北方來說,普通人吃魚就變的更為困難,魚純粹是奢侈品。

全球都放棄的魚類人工繁殖技術,他卻成功做到還讓魚變成了白菜價

《平凡的世界》第三部中就有一個“魚刺事件”。實行聯産承包責任制後,雙水村田海民夫妻辦起養魚場,給了全村每家幾條魚,引起“轟動”——村裡絕大部分人沒吃過魚,認為“過去皇上吃的就是這東西”,有些人家沒來,因為不敢吃這面目猙獰的怪物。

全球都放棄的魚類人工繁殖技術,他卻成功做到還讓魚變成了白菜價

這其實也是形象說明了在過去,由于地理位置加上距離限制,很多人都沒有見過魚,更不要說吃過魚了。中西部甚至有許多人甚至連魚是什麼都不知道。是以在那個時候,很多商人會把魚腌制成魚幹拿到北方售賣,但是價格也非常高昂。

可以說,以前對于不是生活在沿河而居的人家或者是靠海吃海的漁民,想要吃到魚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全球都放棄的魚類人工繁殖技術,他卻成功做到還讓魚變成了白菜價

吃大閘蟹,也隻有沿海才行,而且這穿着也不是窮人孩子

這不僅僅是中國,對于海外也是一樣,日本歐洲經過多次實驗,都宣告了失敗,魚苗的供應不足尤其是魚類人工繁殖問題沒有解決,是導緻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日本歐洲甚至宣布說不可能完成魚類完全人工繁殖。

我們這裡說的魚類,主要指的是四大家魚,家魚原本是指相對自然生長、分布廣泛的魚類,這類魚廣泛分布于江河湖泊,容易捕撈,後面更是誕生了“四大家魚”的說法,分别指的是青魚、草魚、鲢魚、鳙魚 。

全球都放棄的魚類人工繁殖技術,他卻成功做到還讓魚變成了白菜價

我國淡水養殖的鳙、鲢、青、草、鲮等主要養殖魚類的魚苗都是在長江、西江等河川裝撈的,漁農必須到魚苗産地購買,他們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且購回魚苗成活率低,受限于距離與運輸的問題,不能惠澤全國各大區域,北方的很多缺水少河的城市就沒有辦法吃到這樣養殖的鮮魚。

民以食為天,中國很早就開始了對于魚類的人工繁殖技術,30 年代的時候,我國學者開始利用江中的家魚進行人工授精和孵化試驗,獲得成功。但是要克服長途運輸和魚苗供應不足的問題,需要實作家魚的完全人工繁殖,也就是以池養的魚作為親魚進行産卵、受精、孵化。

全球都放棄的魚類人工繁殖技術,他卻成功做到還讓魚變成了白菜價

這在當時可以說深深困擾了一大批專家學者。這個時候,一位重要人物出現了,那就是鐘麟。鐘麟曾因為抗戰爆發,遷居進入香港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在這個時候,他加入了港英當局的水産研究所,拜我國魚類學家林書顔為師。但是, 因為中國人的身份,被許多人看不起,他發誓一定要振興中國的漁業。

全球都放棄的魚類人工繁殖技術,他卻成功做到還讓魚變成了白菜價

1935年廣東省立進階水産學校成立,鐘麟是第一屆(1935~1938年)就讀學生。圖為1938年首屆進階漁撈班畢業合照,前排右3為鐘麟。可以說鐘麟是純國産的漁業人才。

新中國成立以後,他成立了“廣東省人民政府水産管理局水産實驗所”,全力以赴開展亞熱帶海洋資源調查和淡水漁業的研究。

這個時候,鐘麟就開始着手解決家魚的完全人工繁殖問題,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解決魚苗的問題。

在自然條件下,“四大家魚”在食物充足的江河湖泊生長發育到性成熟,之後需要進入江中回溯到産卵場才能進行繁殖。它們的感覺器官感受江水溫度和上漲時水流的刺激,通過中樞神經系統指令下丘腦産生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進入腦垂體誘導産生促性腺激素,這種激素進一步誘使性腺分泌甾類性激素,促進生殖細胞發育成熟。在産卵受精後,它們的受精卵随水流向下遊漂流、孵化,幼魚再回到湖泊生長發育。

而當時,中外專家都普遍認為池塘養殖沒有江中的自然環境,家魚性腺不能發育達到催情的要求,不具備人工繁殖的條件。

針對當時有部分專家提出将池塘自然環境模拟江河湖泊,刺激腦垂體誘導産生促性腺激。但是鐘麟認為這樣治标不治本,沒有辦法在全國進行統一推廣,适用于廣大漁農。

是以他想要去解決家魚的生殖生理,把池養的家魚用人工方法繁殖魚苗,采取相應手段實作全人工繁殖。進而在根本上解決問題。

全球都放棄的魚類人工繁殖技術,他卻成功做到還讓魚變成了白菜價

鐘麟在觀察家魚胚胎發育

這個時候,西方對于促性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1954年5月,水生所的朱甯生利用魚腦垂體懸液嘗試對尚未完全性成熟的“四大家魚”進行催情試驗,其結果顯示在青魚和鳙魚有效,其中青魚的結果更為确切,一條魚最多可産卵達百萬粒。

1955年,他首次發現滿三齡的鲢、鳙能在池中成熟,這個發現推翻了過去認為池養的家魚不會成熟的論斷,但是池中的雄魚全部發育成熟,雌魚卵巢也發育良好,就是沒有繁殖。這個時候,鐘麟就特意跑到湖北向朱甯生學習了腦垂體催情的技術。

全球都放棄的魚類人工繁殖技術,他卻成功做到還讓魚變成了白菜價

鐘麟與助手、家魚人工繁殖發明者之一,劉家照在觀察家魚性腺發育

1956 年,鐘麟給池養成熟家魚注射鯉魚腦垂體作催産試驗,但沒有成功。這個時候,鐘麟意識到隻有進一步掌握野生家魚生長發育繁殖情況,比如産卵發情洄遊現象等,才能發現問題的所在

是以鐘麟跋山涉水,還特意廣西的浔江、郁江和柳江及西江沿岸主要魚類産卵場調查觀察研究,對第一手資料進行深入的分析。

這個時候鐘麟也不是青壯後生了,他在一條特别破舊的小漁船上整整呆了兩個月,背着一個四方形、裡面放着酒精、福爾馬林和解剖刀一類浸泡魚類标本藥物工具的鋅鐵皮箱子,一邊測量水文情況,特别詳細觀測和查詢了産卵場的變化規律、過去和現在的流速、溫度、水位等許多生态因子。這些因子對江河家魚自然繁殖是至關重要的。

全球都放棄的魚類人工繁殖技術,他卻成功做到還讓魚變成了白菜價

在經過特别仔細的觀測之後,他發現江河家魚的自然繁殖過程,實質上是一個性反射過程。從這點分析,家魚無疑是需要有一定的繁殖生态條件刺激,如流水加速、水位驟增等等。而池養家魚性腺接近成熟,恰恰因為缺乏了上述外部條件的刺激,是以不能在池中自然繁殖。

找到症結的所在,1957年,他依據當時盛行的米丘林學說,即“生物與環境統一”的原理,決定進一步用流水條件刺激産卵,他在惠州和肇慶分别設計了兩個生态刺激催産池。經過多次試驗,發現隻有一尾雌鲢産了少量卵子,但不受精,又失敗了。

這個時候,不知道是不是天佑鐘麟,這個時候天降暴雨,産卵池漲水水流加速,觀察到一條5齡鲢魚成功産卵,但卵被沖走。受此啟發,1958年6月3日,鐘麟用流水刺激加上腦垂體催情,第一次實作了鲢魚、鳙魚的人工産卵、授精和孵化。獲得了3萬多尾體質健壯的魚苗。從此結束了淡水養殖魚苗世代依賴江中裝撈的曆史,開創淡水養魚曆史的新紀元。

全球都放棄的魚類人工繁殖技術,他卻成功做到還讓魚變成了白菜價

家魚人工繁殖成功後的1958年6月7日《羊城晚報》率先報導了這一重大科研成果

也就是從今天開始,鮮魚開始走上了每一個普通人的餐桌,成為了普通人天天都可以吃得起的美味。1962年全國人工繁殖鲢、鳙魚苗10多億尾;1987年,全國人工繁殖魚苗超過2000多億尾,比曆史上從江中捕撈魚苗最高紀錄的1957年234億尾提高近10倍。

全球都放棄的魚類人工繁殖技術,他卻成功做到還讓魚變成了白菜價

1958年6月4日,家魚人工繁殖成功。圖為家魚人工繁殖發明者(自右到左):李有廣(1935年畢業)、鐘麟(1938年畢業)、劉家照(1957年畢業)、張松濤(1955年畢業)當年在北京推廣期間,在天安門前合照。

鐘麟成功實作了家魚的全人工養殖,在世界上創造了一個奇迹。鐘麟又與科技人員,相繼突破了草、鲮、鳊、青等魚類人工繁殖關,使我國淡水魚類全人工繁殖技術及其理論一直處于國際領先地位。鐘麟的“鲢、鳙魚的親魚生理生态培育法”更是獲得了國家頒發的發明證書。

全球都放棄的魚類人工繁殖技術,他卻成功做到還讓魚變成了白菜價

1965年頒發的發明證書

全球都放棄的魚類人工繁殖技術,他卻成功做到還讓魚變成了白菜價

1978年鐘麟參加了全國科學大會,并獲得大會獎勵。

不僅如此,鐘麟還把魚類人工繁殖技術推廣到了全世界,1975-1987年,鐘麟又先後主持聯合國糧農組織委托我國(珠江水産研究所)舉辦了五期淡水養魚教育訓練班,主講魚類人工繁殖技術課程。為亞洲、非洲、大洋洲15個國家和地區培養漁業官員、技術人員160多人,可以說推動了全球的魚類完全人工繁殖技術的大發展。

全球都放棄的魚類人工繁殖技術,他卻成功做到還讓魚變成了白菜價

  鐘麟為聯合國糧農組織舉辦的淡水養魚教育訓練班學員上課,戴眼鏡講課者為鐘麟。

全球都放棄的魚類人工繁殖技術,他卻成功做到還讓魚變成了白菜價

第一屆學員結業留影,第二排右6為鐘麟 。

他把長期從事魚類繁殖經驗升到理論,寫成10多萬字的專著《家魚的生物學和人工繁殖》,他還主編《中國池塘養魚》一書并與别人合著《青、草、鲢、鳙在我國的發展和成就》等專著和論文30餘篇。逐漸形成了一整套淡水魚類人工繁殖的理論體系。鐘麟也被稱為“家魚人工繁殖之父”。

全球都放棄的魚類人工繁殖技術,他卻成功做到還讓魚變成了白菜價

可以說農業袁隆平先生,漁業鐘麟先生是我們都不能夠忘記的人!

全球都放棄的魚類人工繁殖技術,他卻成功做到還讓魚變成了白菜價

當然,在鐘麟的基礎上,我們對于魚類全人工養殖技術取得了進一步突破,像後來我國學者又研發出地歐酮等催産劑和複合藥劑,使催産效果逐漸提高。

除了鐘麟之外,“魚聖”劉筠也是我國著名的魚類繁殖和育種專家。1959年,他也實作了人工催産草魚成功!繼草魚人工繁殖成功後,劉筠和弟子們又開始研究青、鲢、鳙魚,經過理論研究和無數次艱苦的對比實驗,1963年,劉筠帶領的團隊對四大家魚人工催産排卵終于都獲得了成功。

全球都放棄的魚類人工繁殖技術,他卻成功做到還讓魚變成了白菜價

劉筠用半個多世紀的努力,在理論上建立了系統的中國主要養殖魚類(四大家魚為主體)、中華鼈(甲魚)和食用蛙類的繁殖生理學,實踐上研制了養殖魚類和水生經濟動物人工繁殖和育種的技術體系;率先應用細胞工程和有性雜交相結合的綜合技術。

全球都放棄的魚類人工繁殖技術,他卻成功做到還讓魚變成了白菜價

劉筠在國内外建立了第一個遺傳性狀穩定且能自然繁殖的四倍體魚類種群,首次研制出了異源四倍體鲫、鯉。他們也被命名為湘雲鯉和湘雲鲫。他還成功地培育出優質的三倍體鲫魚和三倍體鯉魚。

全球都放棄的魚類人工繁殖技術,他卻成功做到還讓魚變成了白菜價

湘雲鯉和湘雲鲫

2008年美國糧食研究所的學者布朗來華,他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說道:在過去30年中,中國的淡水漁業取得長足的發展,對世界是一個重大貢獻。斯特·布朗認為,世界還沒有意識到這是多麼好的一件事情。中國是世界漁業大國,水産養殖産量占世界養殖總産量的68%,不僅為人們提供了大量優質蛋白質,還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全球都放棄的魚類人工繁殖技術,他卻成功做到還讓魚變成了白菜價

水産養殖業的發展,使得我國漁業在增長方式上發生了質的轉變和突破,從以捕撈為主轉向養殖為主,從“牧漁”變成“家養”,這是其他農業産業要花費上百年、上千年才完成的過程,我國才花了不到十年的時間就取得了突破,改寫了世界漁業的發展史和文明史,是了不起的貢獻。

全球都放棄的魚類人工繁殖技術,他卻成功做到還讓魚變成了白菜價

我們應該感謝這些科學家的付出,正是他們,讓鮮魚走上了普通人的餐桌。為了紀念他們,我決定今天晚上去吃烤魚!

全球都放棄的魚類人工繁殖技術,他卻成功做到還讓魚變成了白菜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