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魚和鯉魚是中國人餐桌上最常見的兩種魚類。鲫魚肉質細嫩,營養價值高,含有大量礦物質;鯉魚蛋白質含量高,人體消化吸收率可達96%。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劉筠院士為首的課題組,經過了十多年的研究,培育出一系列的新型魚種,湘雲鲫和湘雲鯉。本篇文章重點介紹湘雲鲫。

湘雲鲫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湘雲鲫之父</h1>
劉筠是我國著名的魚類繁殖生理學家,是我國四大家魚人工繁殖基礎理論研究及人工繁殖技術建立者之一,也是我國中華鼈繁殖生理學研究和人工繁殖技術建立的創始人之一。湖南當地人都親切地叫他“魚院士”。上世紀60年代劉筠就帶領研究團隊實作了四大家魚的人工催産排卵,從此中國人的餐桌因他多了一條魚。到了70-80年代,劉筠團隊又緻力于研究中華鼈和牛蛙的繁殖生理學和人工繁殖技術。使得甲魚和牛蛙這樣的水産品能夠被端上普通人的餐桌。80年代他就将目光投向細胞工程和有性雜交相結合的綜合技術,并建立了國内第一個魚類多倍體基因庫,培育出了湘雲鲫和湘雲鯉,并于1998年實作産業化。
不幸的是,這位中國魚類研究領域的學界泰鬥,人生楷模已于2015年1月21日病逝,享年86歲。
劉筠院士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湘雲鲫也叫工程鲫</h1>
湘雲鲫是運用細胞工程技術和有性雜交結合的方式培育出來的,是一種三倍體魚,大部分水産養殖戶都叫它工程鲫。三倍體就是由一個四倍體産生的配子與一個二倍體産生的配子通過受精方式結合。一般情況下,四倍體是由二倍體經過處理後得到的。
湘雲鲫以四倍體的基因庫魚為父本,二倍體日本鲫魚為母本,有性雜交後得到三倍體湘雲鲫。三倍體生物難以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通常是不育的狀态,是以湘雲鲫也有這種特性。
湘雲鯉是以四倍體的基因庫魚為父本,二倍體普通鯉魚為母本,有性雜交後得到的三倍體鯉魚,外形差別于湘雲鲫,但都具備湘雲鲫的優良特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湘雲鲫的特點</h1>
體型大 長得快
湘雲鲫的形态與普通鲫魚沒有太大的差別,成魚的體長一般是普通鲫魚的1.5~2倍,頭長為2.7倍,尾柄也比較長。由于自身不育,生長速度比普通鲫魚快3-5倍,據部分養殖戶描述,湘雲鲫1年可以長2~3斤。
适宜生長水域廣
湘雲鲫抗逆性強,因多倍體雜交的優勢,耐低氧能力強,耐低溫能力也強,水溫在10℃以上就可以正常攝氏生長,是以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适合養殖。而且因其不育特性,湘雲鲫可以跟其他品種魚混養,不用擔心和其他魚再次雜交。
好養活 易捕撈
湘雲鲫可謂是繼承了父本和母本的優良性狀。它不但繼承了父本食性雜而廣的特點,飼料系數(養殖魚增加一機關重量所消耗的飼料重量)比較低,兼食部分浮遊生物;它同樣繼承了母本不沾泥的特點,是以湘雲鲫易捕撈,網捕率高達80%。
市場前景好
湘雲鲫的内髒比例小,性腺發育也比較差,是以肌肉厚度肉眼可見的高于其他鲫魚,可食用部分比普通鲫魚高20%,也沒有其他鲫魚的肌肉細刺,适合老人和小孩食用。湘雲鲫肉質細嫩,吃起來有一種特殊的“甜味”,營養價格高,蛋白質含量是普通鲫魚的10%以上,人體易消化吸收。
湘雲鲫和湘雲鯉培育出來後,被國家水産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為優良品種,準許在全國推廣養殖。根據地區不同,采用稻田養法、池塘單混養法、水庫養法和網箱養法等。試驗表明,湘雲鲫能夠在任何養殖環境裡都得到較好的産量。稻田研制和池塘混養的模式,每畝都可以增加100公斤産量,網箱養殖每立方米産量更是高達200公斤。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湘雲鲫不能繁育 魚苗哪來的</h1>
很多人可能會困惑了,湘雲鲫自身不育,養殖戶也不能買一次魚苗後靠繁育獲得新的魚苗。每年将魚賣出後,是不是又要買新的魚苗了?
是的,湘雲鲫跟雜交水稻是一個道理,由于自身不能繁殖,是以隻能保留好父母本保證繁殖能正常進行就可以了。育種公司會負責整個制種過程。目前是湖南湘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擁有湘雲鲫、湘雲鯉苗種繁育技術的全部知識産權,每年可供給10億尾魚苗。湘雲鲫在1998年~2000年初期剛進入市場時很受歡迎,魚苗也比較貴。但現在養殖的人多了,魚苗和成魚都沒有這麼貴了,而且買魚苗的成本遠比養殖戶自己培育的成本低,是以隻需要每年購進魚苗養殖即可。
湘雲鲫魚苗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5">湘雲鲫為什麼沒有以前貴了</h1>
湘雲鲫養殖初期,老百姓喜歡,經濟效益好,很多養殖戶采取了填鴨式的養殖方式以追求高産量。導緻湘雲鲫肉質和口感越來越差,更多人懷念起了土鲫魚的味道,加上一些人認為湘雲鲫這種工程魚是轉基因魚類,吃起來不放心,不願意買賬,常有小販用湘雲鲫冒充土鲫魚。土鲫魚生長慢,數量少,價格高,用湘雲鲫冒充土鲫魚可以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但吃虧的總是消費者。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7">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分辨土鲫魚和湘雲鲫?</h1>
從個頭辨識
上文我們也說到了,湘雲鲫的體長是普通鲫魚的2倍左右,市場上賣的最小的湘雲鲫都有7、8兩,最重的有1公斤,土鲫魚最大也隻有0.5公斤左右。如果商販用未成熟的湘雲鲫幼魚來冒充土鲫魚,就可以用另一個方法辨識。
從鱗片辨識
湘雲鲫的鱗片沒有土鲫魚那麼黑,魚線和鱗片排列排列比較模糊,土鲫魚的魚線很清晰。湘雲鲫的鱗片比較軟,側線出的鱗片數量也比土鲫魚密集。
湘雲鲫和土鲫魚的對比
其實湘雲鲫也好,湘雲鯉也好,都是安全的新品種魚類,雖然有人為的幹預,但性質上跟雜交水稻、騾子差不多,跟轉基因扯不上關系。有人甚至覺得吃了不育的湘雲鲫也會導緻人自身不孕不育,簡直是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