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烘烤工場一角。(四川線上記者 王代強 攝)
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佳 四川線上記者 王代強
見過用化肥、農藥種植農作物,但你見過用昆蟲種植的麼?6月10日,全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現場會與會代表,走進涼山州冕甯縣現代煙草農業綜合示範區,發現了煙葉種植的“神器”——七星瓢蟲!
在當地若水鎮豐樂村的烘烤工場一間300多平方米的房間,擺放着68套養蟲架,每個架子上放置着數個托盤,每個托盤裡約有15個圓形玻璃皿,裡面有蟲子在爬動。
瓢蟲種蟲繁育區。(四川線上記者 王代強 攝)
“這是涼山州七星瓢蟲繁育中心冕甯繁育基地。”涼山州煙草專賣局局長郭明全說,之是以養殖這些七星瓢蟲,是為了有效防治煙葉種植最大蟲害——蚜蟲。
原來,七星瓢蟲是蚜蟲的優勢天敵,其壽命長、産卵量高,田間殺害蟲能力強。經測算,其高齡七星瓢蟲幼蟲和成蟲可日均取食100頭蚜蟲。
“結合煙蚜蟲的另一個天敵——蚜繭蜂,我們自主研發了‘蚜繭蜂+七星瓢蟲’的綠色防控體系,這也是涼山首創的。”郭明全說,目前冕甯基地一年約可繁育七星瓢蟲100萬隻,可為20萬畝煙田防治蚜蟲。“一般每畝,我們大約放5隻,人工、包裝、材料等各項成本加起來在5元左右。”
目前,“蚜繭峰+七星瓢蟲”的綠色防控體系,已在當地實作了100%覆寫。
繁育基地。(四川線上記者 王代強 攝)
經過多年的研究開發,涼山州已實作七星瓢蟲規模化擴繁,并建構了“技術突破-産品生産-産業發展-煙農增收”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當地已建有七星瓢蟲保種基地1個,擴繁基地3個,年擴繁能力達到了200萬頭,覆寫煙田規模可達30萬畝以上。
繁育七星瓢蟲,“以蟲治蟲”,是當地實施綠色化生産的一個縮影。作為全國最大的烤煙連片種植綜合示範區,近年來,綠色防控技術在當地得到大力推廣,例如:安裝殺蟲燈、性誘劑、黃闆,蟲口數量有效減少;實施“一控兩減三利用”,用有機肥替代化肥,煙農每施用1噸有機肥,公司補助資金970元,實作廢舊地膜、漂盤、農藥包裝物100%回收利用,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瓢蟲繁育。(四川線上記者 王代強 攝)
煙葉基地。(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佳 攝)
“除了烤煙,我們還有油橄榄、脆紅李等生态農業、綠色産業。”冕甯縣委有關負責人說,近年來,冕甯縣依托境内安甯河河谷地帶紮實的農業産業基礎,加快發展安甯河谷一、三産融合,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下一步,将繼續重點發展鄉村旅遊走廊,完善康養旅遊産業鍊。
七星瓢蟲繁育現場。(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佳 攝)
“十四五”開局之年,冕甯決心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文化特色、區位優勢,吸客留人,讓遊客在冕甯慢下來、留下來、樂起來,力争2022年建立為天府旅遊名縣,助推鄉村振興,繪就新的“冕甯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