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好消息!長江口生态改善,魚類增加、數量增多

6月23日,長江口增殖放流16.7萬尾暗紋東方鲀,标志着“長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生态修複”項目中的增殖放流工作全部完成。好消息也同時傳來:經過3年增殖放流,以及全面落實禁捕等措施,長江口生态環境顯著改善,九段沙附近區域各種魚類出現頻次增加、數量增多。

據中國水産科學院東海水産研究所專家介紹,為修複長江口南槽航道的生态環境,上海自2019年起連續開展增殖放流工作。此前,已放流脊尾白蝦、缢蛏、沙蠶、青蛤、四角蛤蜊共4097公斤、862萬粒。加上此次放流的暗紋東方鲀,項目共投放魚類、蝦類、多毛類、貝類和蟹類5個類别,中華鲟和胭脂魚珍稀保護動物等17個物種,共放流1999萬尾、113.6噸。這些水生物原本就是長江口的“原住民”,并且能構成生物鍊,改善長江口的生态環境。

好消息!長江口生态改善,魚類增加、數量增多

增殖放流從業人員準備放流

例如,此次放流的暗紋東方鲀就是俗稱的河豚魚,曾經是長江南京段以下主要物種之一。近幾十年來,随着長江生态環境惡化及捕撈量增加等,暗紋東方鲀野生種群等魚類規模減小、資源衰退。

是以,東海所通過增殖放流的方式,補充長江口水域經濟水生生物幼體和餌料基本要求,改善該水域漁業資源種群結構,并可減緩工程建設對相關水域生态環境的影響。

經過3年努力,相關監測結果顯示,目前包括暗紋東方鲀在内的長江口九段沙附近各種魚類出現頻次明顯增加,數量明顯增多。

欄目主編:吳衛群 文字編輯:任翀

來源:作者:任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