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驢子:阿富汗山地戰的利器,蘇軍和美軍都曾主動趕毛驢

随着軍事裝備向精細化、資訊化、無人化發展,貧弱小國與世界性大國相比,軍隊作戰能力差距越來越大。

然而,前陣子,在沒有空中力量的情形下,阿富汗塔利班竟然隻靠地面部隊,就順利控制了全國絕大部分地區,浩浩蕩蕩地開進了喀布爾。

而美軍撤離之狼狽,更不禁讓人想起一句非常形象的話——帝國主義夾着尾巴逃跑了。

驢子:阿富汗山地戰的利器,蘇軍和美軍都曾主動趕毛驢

這就讓人納悶了,帝國主義如此先進的武器裝備和戰術戰法,為何總是鬥不過那些看起來支離破碎的遊擊隊?尤其是美軍,曆來講究空中火力至上、大規模電子戰壓制,對付山溝裡裝備簡陋的民間武裝,那不就是毛毛雨嗎,為什麼花了20年,2.26萬億美元後,阿富汗政權又從塔利班換成了塔利班?

從城市方面來看,原本,阿富汗軍隊的一大部分工資由五角大樓承擔。可到了今年初,美國政府宣布要撤離時,選擇了直接甩手,發軍饷的責任就這樣冷不丁地落到阿富汗政府身上。可是,毫無準備的阿富汗政府又根本拿不出這方面的财政預算,官兵們的工資就隻能一直拖着,一拖就是好幾個月。

更糟糕的是,跟美軍一起撤走的,還有配套的美國防務承包商。這樣一來,拿着先進裝備的阿富汗政府軍立馬就陷入了軍備無法維護、武器彈藥不足的窘境。

驢子:阿富汗山地戰的利器,蘇軍和美軍都曾主動趕毛驢

全美械裝備的政府軍,必須得靠美國實時輸血,否則會馬上垮掉

這邊,沒工資,武器也癱了;那邊,塔利班又放出“招安”政策——隻要政府軍主動“繳械”,可以拿到5000阿富汗元路費(合計400塊人民币),然後既往不咎。

加之平時阿富汗政府軍的思想建設群組織建設都很潦草,結果,這導緻,塔利班在城市地區幾乎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一路順利挺進。

而且,處于前工業化社會的阿富汗,城市化水準非常低,農村地區和人口占了絕大多數,因而塔利班的後方勢力很強大。

驢子:阿富汗山地戰的利器,蘇軍和美軍都曾主動趕毛驢

阿富汗北部的一位父親正帶着他的孩子騎驢回家

不過,更值得注意的還是,此處特殊的地理環境——多山地幽谷。

阿富汗的高原和山地占全國面積的4/5,而剩下那些零星分布的平原,還幾乎都是荒漠。

驢子:阿富汗山地戰的利器,蘇軍和美軍都曾主動趕毛驢

曆來,所有陸地戰鬥模式中,世界公認的最為惡劣、困難最多的作戰環境,就是山地戰,特别是高原山地戰。

而山地戰之是以難打,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包括空中力量和地面裝甲等大部分現代化裝備,在此都很難發揮作用,甚至還容易先被當成靶子給打了。這種情形下,多數時候,要想搶占據點,輸送補給,隻能靠人+輕武器的模式,更要倚仗大量畜力——毛驢和騾馬。

驢子:阿富汗山地戰的利器,蘇軍和美軍都曾主動趕毛驢

人驢之間,感情深厚

很說明問題的,就是21世紀美軍的毛驢部隊。

在阿富汗,老早前就撤銷了馬隊的美軍遊騎兵團們,竟然再次主動跟毛驢合作,又成了拉着缰繩的“遊騎兵”。

騎驢趕車方面,美軍可是相當認真的,他曾經多方收集毛驢,在與阿富汗地形相似的内華達山區建立了毛驢學校,集中教育訓練美軍騎驢,趕畜力車.....

驢子:阿富汗山地戰的利器,蘇軍和美軍都曾主動趕毛驢
驢子:阿富汗山地戰的利器,蘇軍和美軍都曾主動趕毛驢

這是因為,阿富汗高原山地的環境中,很多區域都屬于喀斯特地貌,如同迷宮一般的溶洞漫山遍野,進而生成了許多觀察和打擊盲區,武裝分子很容易藏身——美軍在明處,塔利班們在暗處,戰場處于對塔利班方面的半透明狀态。

此種環境下,裝甲部隊很難開得進去,即便費大勁開進去,機動性也大打折扣,又很容易被從兩側伏擊,而且,由于俯仰角受限,裝甲還無法進行有效還擊,隻能被動挨打。

更糟糕的是,空中力量也往往鞭長莫及額。

塔利班一直隐蔽在山洞裡暗中觀察,他們有的是時間;

美軍這邊,固定翼飛機制空時間短,大多數時候隻能對“點目标”進行打擊,打完就得趕緊走。就算是來個大規模地毯式轟炸,把山頭炸平,深藏于山洞之中的塔利班,卻不會受到太大影響,照樣生龍活虎。

驢子:阿富汗山地戰的利器,蘇軍和美軍都曾主動趕毛驢

這樣的山洞,就非常可疑

這方面,蘇聯人曾經試過。

後來俄羅斯車臣叛軍的第一代首領杜達耶夫,就在1980年代的阿富汗戰場上,開着圖式轟炸機對着他的穆斯林“兄弟”,搞過地毯式轟炸,但依舊木有什麼效果。

更何況,固定翼戰機的活動成本極高,一分鐘就是一輛車的花費,它的活動隻針對高價值目标,天天開出來跟那些躲山洞裡穿着拖鞋,拿AK的散兵遊勇來回周旋,成本效益實在太低。

那麼,成本相對低一些的武裝直升機呢,照樣也很難高效地炸到山溝裡的武裝分子,而且生存率還非常堪憂。

驢子:阿富汗山地戰的利器,蘇軍和美軍都曾主動趕毛驢

美國電影《第一滴血3》中就有蘭博騎着馬匹進入天然溶洞躲避蘇軍直升機轟炸的橋段

就氣候而言,阿富汗的風沙很大,這會給直升機的起降和飛行造成一些麻煩;更悲催的是,因為相對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的速度和高度相對較低,讓它很容易遭到伏擊。

一些常見的低成本武器,比如高射機槍,小口徑高炮,RPG,甚至是手榴彈,都能給直升機造成很大威脅,搞得美軍動不動就得“黑鷹墜落”。

而且,無論是80年代的蘇軍還是21世紀的美軍,他們的直升機向來屬于遊擊隊們的日常伏擊對象。

遊擊隊們經常在直升機降落或起飛之時發起伏擊——事先在直升機着陸區周圍的隐蔽位置布設好陣地(一般是谷地地形),暗中形成一個嚴密的火力包圍圈。當直升機起降時,這些射擊陣地會傾瀉出大量輕武器火力和RPG火箭彈。

驢子:阿富汗山地戰的利器,蘇軍和美軍都曾主動趕毛驢

被伏擊的直升機

上述操作在三十多年前,遊擊隊們折騰号稱來履行“國際義務”的蘇軍時,就已經玩得得心應手了。

到了21世紀初,打着“反恐戰”旗号的美國人又來了。雖然美軍手裡握着比蘇軍更為先進的武器裝備和更嚴密充分的準備,但他們依舊隻勉強能控制大城市,拿鑽山溝的塔利班還是沒有辦法,平均每天耗資1億美元,也隻能望山興歎。

由此可見,打山地戰,主要還得靠人和輕武器深入其中迂回折騰。

正如前面說的那樣,面對崎岖險惡的阿富汗山地環境,現代化的裝甲運輸車往往束手無策,直升飛機被擊落的風險也非常高。

更要命的是,他們經常會面臨着“望山跑死馬”的窘境——從地圖上看顯得挺近,好像翻個山頭就到了,結果真走起來直接傻了眼——直線距離五公裡的山地,得走上差不多一天。

驢子:阿富汗山地戰的利器,蘇軍和美軍都曾主動趕毛驢

尤其是後來的美軍,大兵們還得背上四十五公斤的野戰裝備,靠自帶的“11路”去翻山越嶺,再猛的人,那也很難吃得消。

驢子:阿富汗山地戰的利器,蘇軍和美軍都曾主動趕毛驢

2016年美軍單兵負重約為120磅(約54公斤)

這時,耐力強,可攀越多種崎岖地形的小毛驢就派上了用場——把裝備和補給搭到了毛驢身上,牽着毛驢走山路,然後到了指定地點後,再與敵人周旋。有了毛驢戰友,不但途中省體力,而且動靜還小(受過專門訓練,克制住了定時鳴叫的習慣),不易暴露。

比如,一位當年入阿富汗作戰的蘇聯老兵說得非常實在:“一個牽着毛驢的阿富汗抵抗戰士,比擁有3個士兵的蘇軍坦克更有戰鬥力。”

而後來的美軍,更是把驢子稱作了“阿富汗的直升機”。

驢子:阿富汗山地戰的利器,蘇軍和美軍都曾主動趕毛驢

别說,大兵們的迷彩,跟驢子的毛色還挺“和諧”

原本美軍也覺得趕畜力車太土,曾經研發出了“機械狗”和“機械驢”。但到了實戰中發現,它們不但适應性差,故障率還挺高,而且使用起來噪音超大,最終還是放下了身段,去認真學習跟小毛驢打交道的手藝了。

這期間,除了前面說的美國内華達州的美軍“毛驢學校”,美國人在阿富汗境内設立的國民軍戰略投送中心,也肩負着訓練軍用毛驢的工作。在那裡,至少有20萬頭毛驢接受過美軍的“現代化軍事訓練”,能聽懂雙語指揮,也不會因為肚子餓或者驚恐就激動地嗷嗷叫。

說了這麼多,大家肯定也看出來了,雖然現代戰争的主流,都講究先發制人的空中打擊和非接觸性作戰,但在一些特殊環境中,可怕的大自然搭配着上異常頑強的對手,戰争的過程和最終結果,往往總是相當尴尬——“帝國墳場”這個響亮的名号,那可不是吹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