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定川寨之戰:宋代版“趙括”誤國,連犯錯誤葬送宋軍精銳

作者:曆史戰争

趙括是趙國名将之後,熟讀兵書,但他卻在長平之戰中表現平庸,葬送數十萬趙軍精銳,使趙國一蹶不振。自此,趙括“紙上談兵”成為成語典故,專門用以嘲諷隻會理論不會實踐解決問題的人。

不過趙括面對的好歹還是一代殺神白起,敗在他的手上,不能說趙括太弱,隻能說對手太強。而宋代也有一個紙上談兵的家夥,他在戰場上的無能程度比趙括有過之而無不及。

定川寨之戰:宋代版“趙括”誤國,連犯錯誤葬送宋軍精銳

這個宋代版趙括,就是葛懷敏,而定川寨之敗,就是他一手導緻的。

許多人對于北宋有一個誤解,認為宋朝打一開始就是文強武弱的朝代,軍隊中全都是草包,就南宋出了嶽飛等幾個名将。其實客觀地講,北宋中期以前的軍事力量,絕對不低,軍中出色的将領和士兵也不少。

要知道,北宋也是從五代十國這樣的亂世中殺出來的。趙匡胤是軍中将領出身,帶兵打仗很有一套,手下名将如雲。而且,經過長時間的戰争,北宋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将領和中層軍官,他們作為中流砥柱,撐起了北宋的軍事實力。

北宋禁軍羸弱不堪,一觸即潰的形象,其實是北宋後期才出現的,在北宋前中期,士兵的戰鬥素養還是不低的,尤其是對抗西夏的西軍,全部都是百戰精銳。是以,北宋同時面對西夏和遼人時,盡管處于被動,但也打過許多勝仗。

定川寨之戰:宋代版“趙括”誤國,連犯錯誤葬送宋軍精銳

然而,再好的士兵也有出色的将領率領。北宋有名将,但也有草包、有熊将,憑借一己之力,就能将大好的局勢變成瀕臨崩潰的局面。

葛懷敏就是這樣的人,他的出身和趙括有幾分相似,父親都是軍中名将,地位高,資曆重。葛懷敏的父親葛霸是宋太宗的府邸舊臣,深受皇帝的器重,做到了節度使的位置,後來還掌管天雄軍。

老子英雄兒好漢,這個規矩在宋朝尤為明顯,宋代的蔭庇制度對官員們很優待,即使父親是小官,子孫一般也能撈到一官半職。葛懷敏出身将門世家,自然顯赫非常,在京城中都屬于“貴人圈”。朝廷讓葛懷敏做了滄州知縣,讓他到前線曆練曆練,準備以後重用。

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重用葛懷敏的機會來了。西夏在好水川之戰勝利以後,就在不斷攻打北宋西北邊地,但宋朝在邊境上駐紮了大量精兵強将,西夏一時間打不過去。在這一年,李元昊的謀臣張元向皇帝獻計,說精兵在西北,那就從力量薄弱的關中攻打。

李元昊一聽有理,于是點兵十萬,并派出軍隊在西北方向制造聲勢,吸引宋軍主力的注意力。等到宋軍反應過來,敵人已經直逼渭州(今甘肅平涼)。

定川寨之戰:宋代版“趙括”誤國,連犯錯誤葬送宋軍精銳

葛懷敏這個時候的官職是宋泾原路經略安撫招讨副使,算得上位高權重。京城裡有人給正使王沿托關系,讓他多給葛懷敏建功立業的機會。于是此役前去阻擋西夏大軍的主帥,就成了葛懷敏。

王沿沒見過葛懷敏打仗,不知道他的水準到底怎樣,心中很是擔憂,是以臨行前數次告誡葛懷敏,讓他切忌深入,可以在第背城紮營。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确了,您老就去老老實實的堅守吧,隻要擋住了敵人,就是大功一件,千萬别大腦一熱,給西夏軍送了人頭。

葛懷敏連連稱是,但心中半點沒有聽進去。葛懷敏率軍進抵瓦亭寨以後,立即下令繼續北進,進駐瓦亭寨北邊的五谷口。王沿知道後十分恐慌,又急忙遣人給葛懷敏送信,讓他背城為營,示敵以弱,再設伏兵殲敵。

王沿都把打勝仗的方法告訴葛懷敏了,但葛懷敏依舊我行我素,他不聽王沿勸誡,率領數萬人馬繼續北進。一直行至鎮戎軍西南時,有下屬禀報西夏軍就在不遠處,葛懷敏這才下令安營紮寨。

将領趙珣認為西夏軍是勞師遠征,後勤壓力比較大,隻要派兵攔截其歸路,再固守鎮戎城,保障糧道的安全,就能等到西夏軍疲敝。到時候再出擊,定能取勝。

然而葛懷敏立功心切,覺得固守不是他的作風,不聽趙珣建議,下令将全軍幾萬人馬分成四路,向定川寨進發。

宋軍抵達定川寨以後,西夏軍對宋軍發起猛烈進攻。由于葛懷敏下令兵分四路,分散了兵力,緻使各部為西夏軍分割包圍。是時狂風大作,卷起漫天塵土,宋軍各部看不到友軍位置,陣腳大亂。

定川寨之戰:宋代版“趙括”誤國,連犯錯誤葬送宋軍精銳

結果就是河西的劉賀軍和東北部的曹英軍都為李元昊所敗,剩餘部隊驚慌失措,争相往定川寨中逃命,死于踩踏的士兵不計其數。這一切的始作俑者葛懷敏卻沒有心思主持大局,因為他是第一個往城裡逃的,他吓得從馬上跌落,差點被亂軍踩死。幸虧趙珣率領勇士守衛門橋,西夏軍才沒有攻進來。

經此一役,宋軍損失不小,但主力尚在。趙珣認為向鎮戎軍突圍,必定為西夏軍攔截,不如迂回籠竿城前往,但葛懷敏現在就想回到鎮戎軍,不聽趙珣,下令向外突圍。

臨行以前,有人跪在馬下再谏,請求轉道,但葛懷敏不許,立刻帶着人往東南方向逃去。結果正中西夏軍埋伏,前行的橋早被毀壞,後路又被西夏軍截斷。

就這樣,葛懷敏所部全軍覆沒,他本人死于亂軍之中,趙珣等十六位将領全部戰死。定川寨一戰,宋軍損失上萬精銳,還陣亡了一大批軍中的将領,可謂損失慘重,而這一切都是由葛懷敏的無能和愚蠢所造成的。

從定川寨一戰中可以看出,一位将領對于戰鬥勝負的影響有多麼大。宋軍不缺将領,亦不缺能戰之軍,唯獨朝廷喜歡任用無能之輩,幹涉将領,才導緻一次又一次失敗。這不能說不是宋朝政治軍事體制的失敗。

參考資料:

《宋史》

《西夏戰史》

《涑水記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