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年,泰和6年,金章宗還沉醉在爺爺“大定之治”帶來的繁華中,金章宗平日以“漢家天子”自诩,沒把自己當女真人。金國的封建化,在金章宗時代完成,連皇帝都說漢語,不知道女真語為何物。
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戰,祖先昔日的勇猛善戰,到了金章宗時代也不存在了。金章宗享受着“侄子”南宋每年按時送來的幾十萬歲币,生活很滋潤,他并不想打破這片甯靜,就這麼過着最好。
金章宗希望維持原有關系,雙方展開經貿往來,各取所需。但是,南宋并不願意接受這份屈辱。宋甯宗不想站起來接受金國“诏書”,也痛恨自己祖先被金軍俘虜,立誓要報仇雪恨。
南宋丞相韓仛胄,大權獨攬,有了封狼居胥的念頭,極力倡導北伐。為此,韓仛胄給嶽飛恢複榮耀,剝奪秦桧一切頭銜,重用辛棄疾、陸遊、葉适等主戰派,并在國内制造輿論,準備北伐中原。
南宋策劃北伐,金章宗有所察覺,趕緊派使者去杭州,希望能和談。金章宗願意在禮節上做出讓步,也可以減少一些歲币。金國妥協,南宋不接受,也派使者去金國提高“價碼”。
燕京大殿上,南宋使者底氣十足,壓根不怕金國。南宋使者直接告訴金國人:你們就不怕我們跟北方聯手,一起夾擊金國?言外之意,金國後方不穩,要認清現實,金國大臣無話可說。
金章宗不想打仗,原因不難了解,除了蒙古威脅,主要是金國将帥凋零,爺爺完顔雍留下來的仆散揆、完顔宗浩等名将垂垂老矣。此外,金軍腐朽沒落,士兵不願意戰鬥,朝廷财政也拮據,不适合打仗。
面對南宋的挑釁,金章宗選擇容忍,他讓仆散揆在開封坐鎮,重點布防黃河,守住中原。金章宗看來,能守住開封,保住黃河以北就行,兩淮力不從心,故而并未主動進攻。
1206年,南宋出兵北伐,皇甫斌、王大節、郭倪、吳曦等分路出擊,宋軍總計20餘萬,聲勢浩大,史稱“開禧北伐”。
起初,南宋進展還可以,但金章宗開始反擊後,宋軍就露餡了。尤其是東路軍主力更是慘不忍睹,中路皇甫斌直接潰逃,京湖、兩淮一敗塗地。
東路軍無疑最讓人痛心。郭倬、李汝翼、田俊邁攻克泗州,殺向宿州,試圖進入河南,奪取歸德、開封,與中路軍會師中原,收複失地。
宿州之戰,兩淮忠義軍紛紛起義,主動來協助宋軍,并率先攀登城池。忠義軍悍不畏死,冒着金軍箭雨拼殺,即将登上城樓。此時,郭倬、李汝翼就壞事了。
郭倬、李汝翼認為金軍容易打,不希望忠義軍來搶奪功勞。為此,郭倬下令宋軍射箭,擊殺忠義軍,對自己的盟友下手。忠義軍很惱火,幹脆協助金國守城。
金軍、忠義軍聯手,宋軍又缺乏攻堅武器,拿不下宿州,便就地紮營,準備圍困敵軍。此時,仆散揆率主力殺來,又不巧連日大雨,淹沒了宋軍營壘,郭倬隻好撤退,金軍則發起追擊。
宋軍連戰連敗,退守蕲縣,被仆散揆包圍。仆散揆給出條件:是田俊邁挑起戰鬥,你們殺了他,我就撤退,給你們一條活路。郭倬、李汝翼很高興,為了能逃出包圍圈,把田俊邁“送給”金軍。
仆散揆果然放開一條路,讓宋軍突圍而出,卻在半路設下埋伏,郭倬、李汝翼僅以身免,東路一敗塗地。至于畢再遇,所謂連戰連捷,這位高齡老将,還隻是中級将領,打赢局部,而不是大戰,于事無補。
西路吳曦作戰失敗,沒啥積極性,又擔心被追究責任,幹脆投降金國,獻出關外州郡,金軍奪取和尚原、大散關,四川門戶洞開。吳曦叛變稱王,川蜀内亂,宋軍自顧不暇,談不上出擊金軍。
一連串失敗下來,韓仛胄慌了,急忙派使者去議和,卻沒人願意。為此,韓仛胄找來縣令方信儒,讓他出使金國,商讨和議條件。此時,仆散揆病逝,完顔宗浩負責軍務,半路羞辱方信儒。
金國提出5項和議條款,包括各地賠款,以及補償軍費,還要得到韓仛胄人頭。方信儒回來告訴韓仛胄,說金國希望“得到太師首級”,韓仛胄無路可退,隻能硬着頭皮繼續戰鬥。
金章宗沒想到南宋這麼拉胯,本想打防禦戰,卻變成進攻戰,幹脆發起“泰和南征”,主動進攻南宋。但是,完顔宗浩也老了,軍中病逝,金章宗便讓完顔匡負責南征,他隻是二流将領而已。
開禧北伐,變成了泰和南征,金軍飲馬長江,拿下揚州、儀征,揚言渡過長江,攻克江甯、杭州,俘虜宋甯宗。如此,南宋内部沖突尖銳,楊皇後、史彌遠聯手處死韓仛胄,把首級送給金國,接受和議。
1208年,看着20萬宋軍慘敗,宋甯宗心灰意冷,對大臣說:“恢複中原誰都想去做,可惜實力不行”,接受了金國提出的條件,達成“嘉定和議”。
嘉定和議,南宋增加歲币10萬兩,還要為“泰和南征”付款300萬兩銀,雙方從叔侄之國變成伯侄之國。打了一仗下來,金國章宗從叔叔變成了伯父,雖說這場仗他并不想打。
泰和南征,金章擔心打不赢,還換了3次主帥,誰知南宋更差。嘉定和議後,金章宗很快就病逝。3年後,成吉思汗出兵南征,在野狐嶺擊敗45萬金軍。
如果南宋懂得積蓄力量,不輕易發動開禧北伐,等金軍與蒙古在野狐嶺激戰時出兵中原,應該就能收複失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