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陽之戰,種師中輕裝前進,與金軍交戰5戰3勝。但是,種師中忘記攜帶饷銀,宋軍便丢下武器逃走,68歲老将種師中力戰而亡。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那麼,如果“糧草不先行”又會怎樣呢?壽陽之戰,種師中給出答案:士兵逃走,主将陣亡。
1125年,宋欽宗迫于金國壓力,接受完顔宗望和議的條件,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座城池給金國。
北宋軟弱,宋欽宗沒有戰鬥的勇氣,但守城将領不願意拱手送出城池,他們堅決反對金軍入城。
将士鬥志昂揚,主戰派也強烈要求反擊金國,解救太原、中山、河間。如此,宋欽宗決定派西軍出擊,攻打金軍。
西軍,長期在西北與西夏作戰,是山地作戰的高手。再則,西軍裝備神臂弓,在組建方陣的情況下,也具備跟金軍一戰的實力。
西軍代表,種家軍、姚家軍、折家軍。其中,種家軍武力值強悍,由文轉武,世代出現名将,家族将領戰死沙場幾十人。
對北宋而言,種家軍的地位比楊家将強幾個檔次,隻是文藝作品沒有重視,如今種家軍的“人氣”太低,楊家将則家喻戶曉。
種師道、種師中,種家将第三代的扛把子,戰鬥經驗豐富,麾下精兵悍将雲集。
金軍圍攻開封、太原,種師中奉命勤王,率兵出擊河北,解救河間、中山,種家軍屢戰屢勝。
起初,種師中打算繼續前進,無奈宋軍各部配合不給力,朝廷指揮體系混亂,種師中隻好留在真定,避免被陷入包圍。
金軍撤退後,宋欽宗得到一個錯誤消息:完顔宗翰去大同放牧,西路金軍也準備撤退,這是解救太原的大好機會。
許翰給朝廷錯誤的資訊,宋欽宗也做出錯誤的判斷。宋朝君臣不知兵,還胡亂指揮,害苦了廣大将士。
完顔宗翰謀略過人,去大同避暑放牧,是麻痹宋軍。完顔宗翰去大同前,讓完顔銀術可負責軍務,這是僅次于完顔婁室的猛将。
為了解除太原之圍,宋欽宗讓種師中、姚古、張灏分三路北上,在太原城下彙合,與金兵決戰。
宋欽宗的作戰方案,種師中表示反對。因為,種師中不相信宗翰真的撤兵,對宋軍協同作戰的能力也不看好。
西北作戰,宋軍單獨出擊,經常擊敗西夏。一旦協同作戰,彼此配合就不行,反而被對手各個擊破,“五路攻夏之戰”慘敗就是例子。
後來的富平之戰、淮西之戰,宋軍都是因為各路配合不給力,被金軍反殺,在大規模會戰中遭到慘敗。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種師中身經百戰,對宋軍的優缺點非常了解。但是,宋欽宗連續催促,種師中也隻好出征。
出征前,種師中悲痛欲絕:我豈是貪生怕死之人,到了老年還被别人誤會,沒有什麼比這更加恥辱的。
聖旨、使者接二連三到來,種師中隻好輕裝上陣,連犒賞士兵的饷銀都沒有帶,為後面的慘敗埋下隐患。
種師中從井陉進入山西,在壽陽、榆次擊敗前來攔截的金軍騎兵,奪取兩座城池,取得開門紅。
初戰獲勝,種師中繼續前進,5戰3勝,前鋒殺到距離太原隻有20裡的地方,但問題也随之而來。
救援太原,除了種師中,還有姚古、張灏,但現在隻有種師中在戰鬥,其他兩路兵馬并沒配合。
種師中派人去聯系,催促姚古、張灏,希望能一起夾擊金軍,在完顔宗翰到來之前,擊退完顔銀術可,打通太原内外聯系。
西軍内部沖突重重,姚家軍跟種家軍關系不好,姚古又得到假消息,誤以為宗翰已經南下,故而儲存實力,觀望不前。
至于張灏,所部戰鬥力本就不行,又是宋欽宗“空降”而來,壓根就不給種師中面子,自然不會北上作戰。
如此,本該是三路出擊,成了種師中孤軍奮戰,獨自迎戰完顔銀術可、完顔活女等金軍名将,結果可想而知。
完顔銀術可出兵反擊,種師中且戰且退,一直撤到壽陽附近。此時,宋軍糧草耗盡,士兵疲憊不堪,金軍又加緊進攻,處境被動。
但是,種師中沒有放棄,他以方陣形式與金軍展開厮殺。打了一個上午,宋軍的左翼、右翼全部潰敗,金軍殺向中路。
種師中還是不退,他把神臂弓集中起來,在中路頑強反擊金軍,又打了幾個時辰。
神臂弓威力無窮,金軍死傷衆多,有了畏懼心裡,便停止進攻。此時,宋軍自己出問題了。
戰鬥剛結束,宋軍就提出要求,及時給饷銀犒賞。種師中出征太急,沒有帶銀子,無法滿足士兵的要求。
沒有饷銀,宋軍吵吵鬧鬧,大多人丢下武器,抛棄種師中,獨自逃走。
大戰目前,強敵還沒撤退,豈能為了饷銀而意氣用事呢?宋軍此舉,讓種師中陷入了絕望。
種師中本來也可以逃走,但他不願意,即便身邊僅剩下一百多人,種師中也要戰鬥到底。
種師中跨上戰馬,身先士卒,帶着親兵向金軍發起最後的沖鋒。
金軍箭如雨下,種師中坐騎被擊斃,自己也受了4處創傷。種師中改步戰,與金軍搏殺,力戰而亡。
壽陽之戰,暴露出宋軍的弱點:協同作戰水準太差,募兵制下的宋軍不靠譜。饷銀到位,他們奮勇拼殺;沒有及時給饷銀,士兵抛棄主将,無視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