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留美北大博士後王永強為何不回國?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曾遭到全網聲讨的不孝之子的故事,這是一個令人心碎的故事,最後結局來個大反轉,甚至讓人拍手稱快。在最後我也發表一些我的膚淺拙見,您看看是否有點道理。

今天這個故事有點長,但是希望你能看完後,認真地思考一下作為父母或是子女,故事發生在我們身上該怎麼做?

百善孝為先,這是深植于每個中國人骨子中的信念。衆所周知人類是群居動物,而以血緣為紐帶的宗親也一直存在于人類文明當中,而且對于人類曆史發展起着重要作用。

自古至今,在有關孝順與否上都出現一個争論,那就是父母有錯時,是否應該一昧的順從愚孝呢?

在《孝經》中,曾子也曾問過孔子,而孔子則回答:“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争于父“,意思是,如果父母有不義的地方,子女就應該提出來勸谏他們,不應該一昧的順從。

最近這個問題在網上争論得很火爆,各種觀點貌似都很有道理,又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發起猛攻。

起因是最近有人又扒出了那個出國後消失20年不回國看望年老的父母的王永強博士的故事,他曾因不孝被全網批判,但又因真相被全網同情,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位被稱為不孝子的北大博士後王永強的故事,王永強出生在江蘇常州的一個貧困家庭,父母都是地道地道的農民,母親更是一個老實的家庭婦女,而父親則是一個一事無成,而且好吃懶做的沒有擔當的男人。王永強哥哥還患有小兒麻痹症。王永強他年齡最小,從小母親就告訴王永強,以後你要是出人頭地了,一定要扶持哥哥。王永強當時也是傾盡所能地照顧哥哥,當時的王永強也深知,想改變這種貧窮的局面,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留美北大博士後王永強為何不回國?

幼年王永強每天都在和柴米油鹽打交道,在同齡小朋友放完學三兩人聚在一起玩耍的時候王永強往往都是獨自一個人喂豬,放羊。但是雖然生長在這樣一個環境中,王永強并沒有自暴自棄,他有一大愛好,那就是讀書。

家庭帶給他的并不是溫暖,而是一個累贅,他的肩上背負起了不屬于他這個年齡應該有的責任。隻有書本就像寒冷中的一縷陽光,給了他希望。他也非常努力,成績在班裡都是名列前茅。但他的父母思想過後,他們覺得讀書沒什麼用,甚至勸他辍學,早日打工來供養家人,而深知讀書重要性的王永強并不聽話,他為了攢學費就出去撿垃圾,做童工,挖山藥,靠着這些打零工取得的微薄收入,王永強堅持着自己的學業。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可能就是天道吧,王永強最後更是憑借優秀的成績考上了蘇州大學。但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她與父母的關系開始崩裂,噩夢即将開始,王永強,因為在校的學習成績優異,再加上家庭貧困的狀況,他申請并獲得了學校的獎學金和助學金,可當她的父母知道這件事後,卻要求他把除學費之外的所有錢都寄回家裡,就連學校發的四塊錢生活補助都要寄回。

當時的王永強并沒有違抗父母的指令,他按父母的要求,把這些錢都寄回了家裡,自己勤工儉學,能省則省,同時刻苦學習,考上了研究所學生,當然獎學金也增加了一些,考上研究所學生之後,他需要做一些課題,學業也愈加繁重,他想省下兼職的時間,專注于學業,也要為自己以後的成家立業做打算,是以并沒有告知父母獎學金增加的事。但他的父母不知從哪裡得知了獎學金增加的消息,跑到學校對他破口大罵,在大庭廣衆之下指責王永強的忘恩負義,罵他考上大學就忘了父母的養育之恩,抛下貧窮的家庭,不管這件事會不會對王永強的生活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在此期間,居住農村的父母,不但沒有文化見識淺薄,還提出了許多無理要求,比如讓他幫親戚的兒子上大學,給小兒麻痹的哥哥找個輕松的工作,找個老婆等等。王永強越來越感到不堪重負,他明白,隻有變得更加優秀,才能擺脫父母無限索取的糾纏。 是以他發奮圖強。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她考上了北京大學的博士生,同時也收獲了屬于自己的愛情,可父母的剝削仍在繼續,于是1999年他和妻子商量出國去日本發展事業。但王永強的父母,聽說自己的搖錢樹要走的時候,便對他出國的事情百般阻撓,直到王永強答應會借更多的錢來補貼家用才善罷甘休。

留美北大博士後王永強為何不回國?

王永強出國以後,他的父母更加變本加厲的要錢,數額也越來越高,頻率也越來越快。終于,妻子對公婆的無限索取和丈夫的懦弱忍無可忍,便向王永強提出了離婚。離婚的事情讓王永強備受打擊。終于,心灰意冷的他瞞着所有人獨自一人前往美國,之後再無音信。

正當王永強事業上蒸蒸日上的時候他卻身陷輿論風波。

2019年,也就是王永強出國後的20年,父母利用網絡媒體掀起輿論,找到了在美國的兒子。在他們口中,自己是辛苦供養兒子到博士後的可憐父母,而王永強是忘恩負義的不孝之子。

不明真相的網友開始強烈譴責王永強的忘恩負義的行為,紛紛要求他立刻回國照顧重病卧床的母親。但王永強不顧輿論的壓力,堅決不歸國,這也讓網友們義憤填膺,各種辱罵聲也不堪入耳。

他也一時被網友貼上不孝子,白眼狼的标簽。随着網絡的發展,現在資訊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很多人都隻是略有耳聞,并沒有深入了解一件事就開始化身鍵盤俠,用自己手中的鍵盤發洩自己的不滿。

殊不知這種管中窺豹的行為是幼稚可笑的,而且極有可能被打臉的。随着事情的發酵,人們逐漸意識到這件事并沒有那麼簡單,大衆隻是聽信了王永強父母的一家之言。

這時候,王永強的舅舅實在看不下去,網上的這些惡言惡語,于是站出來揭露了王永強的父母生而不養,剝削兒子的事實。輿論也調轉風向,開始指責王永強父母,而他們一看勢頭不對就立馬消失在了大衆的視野當中,這張鬧劇最後的結果讓人拍手稱快。

而了解真相的網友,此時也分成了兩個陣營,有的人支援王永強的做法,認為不該愚孝,有的人繼續批判,他認為養育之恩大于天,縱使父母有萬般不對,也應該盡到做子女的義務。但是不管外界的聲音如何喧鬧,都改變不了王永強不回國的決心。

正所謂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你若經我苦,未必有我。善孝道,的确非常重要,但是,父母也應該以正确的方式讓孩子回報自己,不然隻會讓親情消失。

我認為, 正如《遙遠的救世主》一書中丁元英說的那樣,如果你養兒就是為了防老,那就别說父母的愛有多偉大,你養來養去,還是為了自己,那是交換,等不等價還兩說着。

父母對孩子的愛,如果是奔着養兒防老和無底線的索取而去,那這愛就摻雜着利益,就不純粹,也不神聖。無論是養兒還是防老,都應該發自本心,母慈子孝渾然天成,如果是基于孝道而進行的索取,結局隻有一個,那就是親情的變味。

智慧并不稀缺,稀缺的是我們對于事物本質的認知, 思維就是思考的次元、角度、立場和立腳點,我們隻有站在不同的立場思考問題,才能讓事物完美呈現本來面貌。

那麼,你認為王永強的做法對嗎,我評論的對嗎?

留美北大博士後王永強為何不回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