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歲月》大結局了,朱鎖鎖還是和謝宏祖離婚了,5年後帶着女兒去了北京,蔣南孫和王永正複合了,但是沒有他們喜結連理的消息。相信有很多觀衆都覺得,這個大結局對有些人的交代太敷衍了,比如說袁媛,她做了一些不道德的,毀三觀的事,但卻沒有受到懲罰,這說得過去嗎?

袁媛的原罪不是窮,而是她僞造身份及經曆,還有搶别人的男朋友。袁媛一個從鄉下來的小姑娘,她已經在繁華的都市中逐漸喪失了道德底線,欺騙成了習慣,這讓知道真相的觀衆為她感到不恥。
袁媛的三觀肯定是有問題的,她是一個不讨喜的角色,觀衆們對她的讨伐聲也不小,但是大結局裡,卻沒有對她的行為有任何懲罰,甚至她的謊言也沒有被拆穿,這樣的價值觀導向是不對的吧,難道欺騙,僞造,小三這樣情節不用受到批判?
我覺得哪怕是一筆帶過,也應該對袁媛的結局給出一些交代,比如公司查到她履歷造假的問題将她開除了,再或者她的真實身份被男友發現,結果遭到了抛棄,這兩個結果都是對她的道德問題最直接的懲罰,但是卻什麼都沒有。
其實,這隻是我們把電視劇的大結局想得太美好了,而生活裡沒有那麼多嫉惡如仇,沒有那麼多現世報,把袁媛拿出來對比一下其他角色或社會現象,好像還真的沒那麼不可原諒了。
第一,社會現象。
一說起袁媛僞造身份僞造履歷,許多觀衆都覺得她人品有問題,膽子很大,恨不得讓她的秘密馬上被拆穿。但是,現實中履歷學曆造假的事并不罕見,可是說是時常發生,天橋上走道裡網絡上,鋪天蓋地都是制作假學曆的廣告,可見這件事有多麼泛濫了,是以不足為奇。
而袁媛用這些謊言包裝自己,隻是為了有一個更好的敲門磚,找到更好的工作,交到更好的朋友。事實上,她在得到了想要的工作後非常努力,也得到了公司的認可,甚至能和高學曆專業強的王永正成為同僚,這說明她的能力還不錯。
袁媛的問題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不是輕輕松松就可以改變的,她可以欺騙别人,甚至在短時間内不被人發現,但是,假的就是假的,不可能變成真的,曝光隻是早晚的問題。
而且,假的身份和假的履歷隻能讓她遊走在職業道路的最底層,因為底層不重要,真真假假影響不大,但是,想要往上走就沒那麼容易了,她的天花闆太低,她隻能止步于此,這也是大結局說袁媛還在為生活拼搏的解釋。
第二,和蔣南孫比。
說實話,論起不擇手段,袁媛可能還比不上蔣南孫,她們都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好日子的窮人,蔣南孫家裡破産以後,情況比袁媛更糟,起碼袁媛沒有負債,而蔣南孫外債累累,如果說袁媛是零,那蔣南孫就是負數。
為了快速積累财富,袁媛選擇賣房子,蔣南孫選擇利用專業找賺錢的項目,袁媛為了把房子賣出去,她騙客戶說自己是澳洲留學家裡有錢,出來做事隻是為了不啃老,而蔣南孫為了拿到更多的項目提成,她敲詐勒索潛規則她的上司,這手段也談不上有多光明正大。
正因為蔣南孫知道賺錢不容易,是以她才沒有戳穿袁媛的僞裝,本質上都是會用手段的人,都是身上藏着秘密的人,沒必要揭人老底。
第三,和趙馬琳比。
袁媛的第二大罪狀是搶人家男朋友,這點真的挺可惡的,她明知道王永正的女朋友是蔣南孫,但她還是堂而皇之地跟王永正表白,被拒絕了也不放棄,這一點真的是道德敗壞,人人喊打。
但是對比一下趙馬琳,對已經結婚的謝宏祖,她還是窮追猛打,還要搶走朱鎖鎖的孩子,是不是覺得袁媛也沒那麼可惡了呢?結局隻說趙馬琳跑了,也沒見她有什麼報應,那袁媛隻是喜歡一個未婚男青年,情節也沒那麼嚴重吧。
其實我想說的是,如果把袁媛當成一個角色來放大剖析,把她放在道德的制高點來批判,那她的确是三觀有問題,而且也不應該放過。但是,如果把袁媛當成一個社會人,那她的許多行為就合理化了,她沒有十惡不赦,她隻是投機取巧,而社會上比她更甚的大有人在。
《流金歲月》裡的每個人物都很立體,他們不是非黑即白的紙片人,有美好的一面也有現實的一面,灰色地帶非常明顯。就包括雙女主朱鎖鎖和蔣南孫,她們也有非常現實虛榮的一面,讓人覺得很真實。
但是,在袁媛的問題上,我還是覺得不應該就這麼不了了之,畢竟電視劇播出後,對社會人的三觀有一定的影響,對不道德的行為給出一定的懲罰也是一種警示,否則有人會認為這樣是對的,那就不太好了,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