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12日報道稱,立陶宛近日似乎想要改善與中國的關系,但他們明顯誠意不夠,甚至試圖把兩國交惡的鍋甩給中國。該國總統顧問斯凱吉裡特還表示,她感到很遺憾,因為中方尚未準備好讨論恢複大使工作的事宜,換言之,他們希望雙方大使都能重返崗位,然後把前面的糾紛一筆勾銷,讓我們單獨承擔所有責任,想得可真夠美的。
今年7月份的時候,立陶宛政府堅持同意台當局以“台灣”名義在該國設立“代表處”。随即,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作出回應,強調台灣地區是中國的一部分,并敦促立陶宛恪守“一中原則”,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可惜的是,立陶宛卻偏要在該問題上一意孤行,最終外交部決定召回駐立國大使,并要求對方也将駐華大使給撤走。在國際關系中,互相召回大使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号,在過去幾十年裡,我們也極少作出上述舉動,這意味着如果關系繼續惡化,兩國不排除會斷交。
在這個過程中,立陶宛始終展示出非常強硬的對華态度,好像與中國斷交并不會有什麼損失一樣。比如,該國有些政客鼓動政府放棄與中國5G供應商的合作,其國防部更是幹脆出具了一份所謂的報告,慫恿群眾扔掉中國制造的手機。斯凱吉裡特本人更是公然宣稱,中立兩國之間貿易額規模很小,與中國關系不友好不會給立陶宛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但是,立陶宛實際做的事情和他們宣稱的并不相符。9月23日,立總統在接受采訪時聲稱,希望能修複雙方外交裂痕,通過對話交流使兩國關系回歸正常。如今,該國總統顧問也做出了類似的發言,從這一點來看,立陶宛已經開始為之前的種種舉動後悔了。
隻是他們不想承認,是以哪怕是要求和,也依舊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把兩國關系緊張的責任推給中國。卻對自己在台灣問題上的錯誤立場置之不理,試圖以此來混淆視聽。不過,立陶宛群眾可比該國政客清醒得多,早就看清了目前局勢。
據相關媒體報道,立陶宛商人對該國政府的行為非常不滿,因為他們的草率導緻中立兩國之前為貿易合作作出的努力付之東流。而且,立政府不僅惹怒了中國,也得罪了俄羅斯。作為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國,前後兩三個月的時間就主動得罪兩個大國,以一挑二,不得不讓人佩服立陶宛的勇氣。按理說,立陶宛和俄羅斯之間一般不會有什麼大的沖突,可他們偏偏要在克裡米亞問題上插上一腳。
2014年,克裡米亞通過全民公投決定地區歸屬,最終的結果是加入俄羅斯。由于克裡米亞問題十分複雜,是以哪怕美國等西方國家也隻是名義上支援基輔方面,不會真的是以沖上去和莫斯科大打出手。但立陶宛卻沒看明白這一點,不斷對俄羅斯喊話稱,如果不把克裡米亞歸還給烏克蘭,将會同美西方一起制裁俄羅斯。
另外在本月11日,有兩架美軍B-1B轟戰機在立陶宛和英國的引導下展開軍事訓練,俄軍事專家科羅特琴科認為,B-1B在飛越立陶宛期間,演練了用自由落體式核彈打擊俄羅斯。很明顯,這兩架轟炸機醉翁之意不在酒,訓練是假,實際目的是想要威懾俄羅斯。而且雖然這兩架軍機是從英國空軍基地起飛,但立陶宛無疑是幫兇,是以莫斯科肯定會在小本本上記他們一筆。
其實也不難了解為什麼近段時間立陶宛會如此“活躍”,他們自恃已經抱住美國大腿,是以即便得罪中俄也無妨。但是,對于經曆過格裡包斯凱特總統執政的立陶宛群眾而言,現任總統的做法實在是令他們反感。
格裡包斯凱特曾在2009年到2019年擔任立陶宛總統一職,她在任期間積極推進中立關系,發展對華合作,尤其對“一帶一路”項目非常感興趣。而在她的努力下,兩國的貿易合作範圍越來越廣,但這一切随着新總統瑙塞達的上台戛然而止。
如今在立政府口中,中國不再是重要的貿易合作夥伴,甚至成為了所謂的國家安全威脅。并且在兩國關系惡化後,還把自己塑造出無辜的受害者形象,假惺惺地宣稱是中方未準備好恢複兩國關系的準備。
對于立陶宛的表現我國的态度非常明确,外交部發言人不止一次強調,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而這也是我國與其他國家發展雙邊關系的政治基礎,不可能在這個問題上做出任何妥協和讓步。是以,立陶宛不糾正錯誤的話,也不需要考慮恢複外交關系,至于他們同中俄兩個大國先後交惡,一切苦果都将由自己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