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作家阿爾貝托·莫拉維亞于22歲時,以歐陸首部存在主義小說《冷漠的人》一舉成名。

這部小說從作者自費出版,到一上市就售罄,幾經再版。被廣大讀者熱情追捧的同時,也被當局屢次列為禁書,可謂幾經坎坷。
小說描寫了一家三口:母親拉齊娅、女兒卡爾拉、兒子米凱萊,以及母親的情人萊奧、母親的閨蜜兼情敵麗莎,五個人既灰暗又混亂的生活。
母親拉齊娅既無能又愚蠢。這個沒落的貴族女人,把金錢和别墅都交給情人萊奧打理,自己對經濟狀況一無所知。終日陷在自己的感情裡無法自拔。在吃醋、怨憤的情緒中呱噪不休,卻對情人侵占她的财産,抛棄她的事實渾然不覺。
女兒卡爾拉是一個24歲的漂亮姑娘,對這種糟糕透頂的生活厭倦至極又無力逃脫。她開始新生活的唯一方式,就是讓自己獻身給母親的情人萊奧。
兒子米凱萊是唯一清醒的那個人。他明白萊奧欺騙母親、意欲侵占财産,要把他們逼入絕境的企圖。心裡憤懑不堪,也屢次有所行動。但懦弱的本性最終還是戰勝了内心的反抗意識,與母親的情人握手言和。
萊奧,這個充當了母親和女兒雙重情人的卑鄙角色,設計了一個又一個陰謀,表面卻裝成彬彬有禮的紳士,慈祥和藹的“慈父”模樣,意欲人财兩得。
還有一個人物麗莎,也是一個荒唐的角色,她既是萊奧的前情人,又是母親拉齊娅的閨蜜,還在一心一意追求着拉齊娅的兒子米凱萊,想讓這個年輕的小夥子成為她的情人。
每個人都過着自己不想要的生活,卻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對看到的事實内心厭惡,卻表面冷漠。
1.主人公的内心獨白,往往與真正的實際行動完全相反,這是經典的存在主義。
存在主義小說是西方現代派小說的一種, 起源于丹麥,盛行于法國。小說大多描繪一個令人生厭的荒誕世界,生活在其中的,都是些憂郁的,彷徨無助的多餘人物。
《冷漠的人》中,有大段人物的内心獨白和極其細緻的人物心理描寫。這些描寫,甚至讓人覺得就是發生在真實世界的場景,是人物已經曆的過程。
然而真實的情況是,人物說出來的話,做出來的事,往往與他腦中所思所想完全相反,甚至背道而馳。
比如米凱萊從萊奧的财産管理人那兒得知,他們的别墅即将被交給萊奧,用來償還典當的欠款,他們一家人不得不離開居所,到别處生活的消息,進而怒火中燒。
“他試圖裝出冷酷和憤怒的樣子,然而他隻感到冷漠。”
他心中想着馬上要和萊奧談一談,或者争論一番,或者破口大罵。但是,當萊奧打斷他的話,要求以後再說的時候,最終他說出口的隻是一句“随你的便。”
女兒對母親的所作所為厭惡又無可奈何,看到母親苦苦央求萊奧,以她要嫁人的名義拖延還錢的期限,他内心充滿了憤怒。想對母親嚷:“有這個家夥老在我們家待着,而你又是這麼個德行,我還能嫁給誰呢?”然而她說出口的卻是:“别把我扯進去,媽媽,這一切與我無關,我不想介入。”
人性的冷漠在小說中表現得淋漓盡緻。
2.荒唐的生活起源于冷漠的人性,表面的祥和,掩蓋不了内心的龌龊。
母親拉齊娅為了自己的私欲,年輕的時候,從閨蜜麗莎手裡搶走了她的情人萊奧。并把自己的金錢、财産全部交給萊奧處理。
而與她做了十幾年情人的萊奧,卻對她處處算計。替她支付别墅典當款的目的,就是要把這套價值不菲的别墅搞到自己手裡。
當拉齊娅被情感沖昏了頭腦,宣稱要拍賣别墅籌款的時候,萊奧害怕拉齊娅一家知道别墅的真正價值,進而極力阻撓。
母親拉齊娅過慣了貴族生活,對即将要面對的窮困生活惶恐不安。她既羨慕那些坐在豪華汽車裡富豪,又鄙視依靠雙手掙生活的普通人。
她甯願相信情人萊奧的一切謊話,也不願親自打理自己的财産。甚至對說出真話的兒子橫加阻攔,逼着兒子對情人道歉。這是個被所謂的愛情沖昏頭腦的愚蠢婦女。
而母親和情人所做的一切,兒子和女兒都看在眼裡,卻從來不說。他們憤恨這種龌龊的感情,卻對母親的行為無可奈何。他們晦暗、腐朽的生活中随波逐流,一邊想着逃脫,一邊又安于現狀。
兒子最大的反抗莫過于向萊奧投出了一個煙灰缸,卻砸中了母親;得知姐姐被萊奧侮辱,在麗莎的刺激下,一心想開槍殺了萊奧。槍也買了,卻沒裝子彈。就像大幕拉開,鑼鼓敲響,出場的演員姗姗來遲,最後鞠了一躬草草了事。
一邊想殺了萊奧,一邊卻幻着如果姐姐成為萊奧的情婦,自己或許能得到萊奧的幫助,畢業後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或者成就一番事業。
年輕漂亮的卡爾拉,一邊幻想着有一個各方面都很優秀,而且深愛自己的男人可以嫁;一邊又想着成為萊奧的情婦,或許可以開始一種新的生活,可以改變目前窘迫的經濟現狀。
每個人都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盤,每個人對别人的遭遇都冷漠無視。即使是親如母女、姐弟。
這是人性的悲涼!
3.資産階級貴族生活表面的繁華與内裡的晦暗、雜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莫拉維亞的這部小說和其他作品,無情地扯下了蒙在現代資産階級臉上的美麗面紗,揭示出他們的醜陋實質:他們并非情操高尚、朝氣蓬勃、充滿愛國熱忱,而是精神空虛,冷漠、自私、虛僞、庸俗。
這一切與法西斯的宣傳背道而馳,被法西斯當局視為洪水猛獸。在頗長一段時間中遭到過當局抵制,也被羅馬教廷列為禁書目錄。
正如書中描寫,他們坐在傭人為他們精心準備的餐桌前,優雅地品着食物,啜着紅酒,而内心卻翻湧着無比醜惡的念頭。人人都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抛卻廉恥,對醜惡的行為視而不見。他們在這種令人厭惡的生活中越陷越深,無法自拔。
這本書讀來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仿佛一個人的身體裡,住着兩個截然相反的人。 一個要向左,一個要向右。
其實仔細思考,平時生活中的我們,是不是有時也會分裂成兩個人。對一種讨厭的行為,心裡想着要憤恨,要制止。到頭來隻會淡淡地一句無關痛癢的話帶悄然過。
這難道不是人性的冷漠嗎?
讀書,是為明理明智,一點也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