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喜劇女王變身超模,不是不自律而是精緻的面容下住着一個“胖子”

喜劇女王變身超模,不是不自律而是精緻的面容下住着一個“胖子”

1

電影《我的我的父輩》的上映馬麗又上了熱搜。

影片中的馬黛玉是個奇女子,在那場歡樂的健身戲背後,其實忽略了一個細節,她是在應酬完為了醒酒在樓下健身,從她和鄰居對話當中可以得知,這種“别樣醒酒”是她這樣的職場媽媽的生活常态。

作為職場媽媽,你是否一邊推杯換盞,一邊提心吊膽?又或者一邊談天說地,一邊牽腸挂肚?

在職場,你似乎是那個不知疲憊的“女強人”,卸下僞裝,還來不及退去疲憊,就要立馬變身為那個孩子心中無所不能的媽媽。

就像電影中,馬黛玉藏起一身的疲倦,總以诙諧的面貌出現,将樂觀的精神傳遞給孩子。

影片中馬黛玉的自律,其實也是馬麗本人在生活中的真實寫照。

2020年3月27日,馬麗“更新”做了媽媽,最胖的時候體重一下飙升到了190斤,面對工作和外界的壓力,她一度患上了“焦慮症”。

媒體似乎也不太善良,關于馬麗的負面消息鋪天蓋地。

此時的馬麗的内心還是很強大的,她認為:每個人對美醜有不一樣的了解,孕期肥胖是很正常的。

出人意料的是,生完孩子的馬麗不久後變成這樣了……

喜劇女王變身超模,不是不自律而是精緻的面容下住着一個“胖子”

她穿着厚厚的羽絨服,雙手拿着兩個蕃茄放在臉邊對着鏡頭甜甜的笑,還配上小花和仙女翅膀,讓她看起來更加漂亮可愛。

細心地網友發現,此時的馬麗臉很小,比懷孕前還要瘦。

可能大家都忘了,現在的馬麗已經39歲了,身體的新陳代謝都明顯減緩,加之懷孕生娃,體内更容易堆積脂肪。

拼的時候,她曾經為了一部影片,用“土”辦法減肥,不吃肉和油,一個月突然瘦下來15斤,把自己都吓了一跳,餓的受不了就在床頭抱頭痛哭。

喜劇女王變身超模,不是不自律而是精緻的面容下住着一個“胖子”

2

在馬麗感到絕望的時候,她請教了專家後才知道,原來以前的方法都是錯的,

不僅減肥之後容易反彈,而且對身體傷害很大。

她調整了自己的飲食習慣和增加了運動量。開始效果比較明顯,但在堅持了一段時間後,體重還是反彈了。

她徹底崩潰了!

有人說,世界上最沒出息的句式,就是“要是……就好了”“要是我能少吃兩口就好了”“要是我能堅持運動就好了”……無數的懊惱,都源于缺乏自律。

但自律和他律并不一樣,此自律和彼自律也不一樣。

馬麗第一次減肥成功純屬于“他律”,經紀人逼着,導演逼着,雖然減肥成功了,但減肥的出發點不同,這樣一旦缺失了他人的管控,體重就立馬反彈了。

對于那些沒有把自律養成習慣的人來說,想要變得自律,就不能把自律當成願意,而是把它當成結果。

和馬麗第一次減肥一樣,很多人遇到問題,并不是缺乏自制力,而是内心深處缺乏動力。

我們真正要做的,是把重點放在“強化改變自己的欲望”和“找到内在驅動力”上。

當然了,我們在減肥時,會遭遇重重的挫敗感,很少有人考慮自己的挫敗感,到底是來自自己,還是你口中的那個别人?

減肥這件事,一般人的執行順序是這樣的:

1.我要減肥。

2.因為我想要美好的身材。

3.最終,我想成為一個健康自信有魅力的人。

于是,他們在健身房自拍,天天在鏡子裡觀察自己身體變化,還會幻想自己也能把衣服穿出模特的效果,計算瘦下來之後會有多少回頭率,然而,這種對于目标的美好幻想雖然很激勵人,但同時也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沮喪感。

減肥之是以很難達到,不是因為它很難達到标準,而是因為難以堅持。

你在健身房折騰的死去活來,奄奄一息,上秤一看,該多胖還是多胖。

這時,你的心态變化遵循着這樣一個順序:

1.等我瘦下來,嘿嘿嘿嘿嘿……?(流口水)

2.我要努力減肥!(流汗)

3.唉,還是沒有變化……(流淚)

是以,夢想越美好,中途的努力反而越渺小,就會越難堅持。因為你整個過程的思維順序颠倒或者間隙太大。

你總是在想,等我瘦下來如何如何,然後怎麼樣怎麼樣。而不去想我先要變成什麼樣人。

馬麗在産後的減肥就很成功,而且一點不覺得困難。

喜劇女王變身超模,不是不自律而是精緻的面容下住着一個“胖子”

3

馬麗的前2次減肥,雖然也很快瘦了下來,但整個過程極其痛苦,最最最重要的是不可持續。

她通過反思知道,以前居然對美麗是有誤會的:我以前不是個瘦而美麗的人,充其量是個“瘦下來的胖子”。

經過她學習後,調整了的減肥的順序是:

我要做一個有自信,有魅力的人。

這樣一個人,會做些什麼事呢?

做了這些事之後,我會擁有什麼呢?

你看,人改變了,行為模式改變了,你所追求的外在結果也就水到渠成,反而不需要那麼放在心上了。這才是達到目标的正确途徑。

美國著名投資家查理芒格說:“想得到一樣東西,最可靠的方法,是先使自己配得上他。”

我們要得到幸福,想當将軍,升職加薪等,都需要“有為而有位”,而不是“有位才有為”。

我們的在改變和建立習慣之前,主要經曆了5個階段:

1.前意識階段(precontemplation):沒有感到問題的存在,或拒絕承認問題的嚴重性

2.意識階段(contemplation):意識到改變的必要性

3.準備階段(preparation):了解相關步驟,做事前準備

4.行動階段(action):開始執行計劃

5.保持階段(maintenance):根據新情況進行調整,并繼續執行計劃

在每個階段,你說需要應對的政策是不一樣的。

喜劇女王變身超模,不是不自律而是精緻的面容下住着一個“胖子”

一般人最常犯的錯誤,就是還處在第二階段,也就是“意識階段”時,就直接去行動。然而這個時候,恰恰是你最熱情,但決心也最脆弱的節骨眼,一旦遇到阻力,一瞬間,你那點兒決心就承受不了負荷了。

我們在改變行為的過程中,你更應該重視的,是每個改變的“成功率”,而不是幅度。

在現實中,失敗給我們帶來的挫折感對于一個想要改變的人,打擊實在太大了。

我們失敗都是因為對自己預期太高了。隻盼望自己能減多少斤,而不重視降低期望後減掉每一斤的“成功率”。

為什麼“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是個大謊言?

健身房的鏡子是幹什麼的?有人說,為了讓人自拍呗。錯了,事實上,健身房的鏡子,就是為了讓你用别人的眼光看自己。

他人的評價和目光,可以起到很重要的暗示作用。它可以讓你在不知不覺中越來越優秀,這種現象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也就是“關鍵他人”。

對于自律來說,我們應該找到建立自信和要嚴格管理自己的“關鍵他人”。

喜劇女王變身超模,不是不自律而是精緻的面容下住着一個“胖子”

馬麗雖然是公衆人物,但她的經紀人和健身教練才是他的“關鍵他人”。

其實,馬麗以前很自卑,覺得自己不漂亮,很擔心自己的形象。

但是,學習讓她獲得了改變,明白了并不是節食讓她變美了,而是深刻的問自己:為什麼你不敢做個優秀的人?

後來她發現,原來一直在給“自己設限”,認為自己不夠優秀,不夠漂亮,無形之中自己給自己制造了很多的障礙,給自己退縮找到了很多理由。

她明白了,一個人的改變源頭是“自驅動”原理,是先改變行為,比如減肥,把自己當成一個瘦子對待,在瘦子的生活軌迹裡生活,做瘦子每天做的自律的事,才有了後來穩定的身體改變。

否則身體住着的永遠是那個“瘦下來的胖子”,遲早又會被打回原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