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喜剧女王变身超模,不是不自律而是精致的面容下住着一个“胖子”

喜剧女王变身超模,不是不自律而是精致的面容下住着一个“胖子”

1

电影《我的我的父辈》的上映马丽又上了热搜。

影片中的马黛玉是个奇女子,在那场欢乐的健身戏背后,其实忽略了一个细节,她是在应酬完为了醒酒在楼下健身,从她和邻居对话当中可以得知,这种“别样醒酒”是她这样的职场妈妈的生活常态。

作为职场妈妈,你是否一边推杯换盏,一边提心吊胆?又或者一边谈天说地,一边牵肠挂肚?

在职场,你似乎是那个不知疲惫的“女强人”,卸下伪装,还来不及退去疲惫,就要立马变身为那个孩子心中无所不能的妈妈。

就像电影中,马黛玉藏起一身的疲倦,总以诙谐的面貌出现,将乐观的精神传递给孩子。

影片中马黛玉的自律,其实也是马丽本人在生活中的真实写照。

2020年3月27日,马丽“升级”做了妈妈,最胖的时候体重一下飙升到了190斤,面对工作和外界的压力,她一度患上了“焦虑症”。

媒体似乎也不太善良,关于马丽的负面消息铺天盖地。

此时的马丽的内心还是很强大的,她认为:每个人对美丑有不一样的理解,孕期肥胖是很正常的。

出人意料的是,生完孩子的马丽不久后变成这样了……

喜剧女王变身超模,不是不自律而是精致的面容下住着一个“胖子”

她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双手拿着两个西红柿放在脸边对着镜头甜甜的笑,还配上小花和仙女翅膀,让她看起来更加漂亮可爱。

细心地网友发现,此时的马丽脸很小,比怀孕前还要瘦。

可能大家都忘了,现在的马丽已经39岁了,身体的新陈代谢都明显减缓,加之怀孕生娃,体内更容易堆积脂肪。

拼的时候,她曾经为了一部影片,用“土”办法减肥,不吃肉和油,一个月突然瘦下来15斤,把自己都吓了一跳,饿的受不了就在床头抱头痛哭。

喜剧女王变身超模,不是不自律而是精致的面容下住着一个“胖子”

2

在马丽感到绝望的时候,她请教了专家后才知道,原来以前的方法都是错的,

不仅减肥之后容易反弹,而且对身体伤害很大。

她调整了自己的饮食习惯和增加了运动量。开始效果比较明显,但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体重还是反弹了。

她彻底崩溃了!

有人说,世界上最没出息的句式,就是“要是……就好了”“要是我能少吃两口就好了”“要是我能坚持运动就好了”……无数的懊恼,都源于缺乏自律。

但自律和他律并不一样,此自律和彼自律也不一样。

马丽第一次减肥成功纯属于“他律”,经纪人逼着,导演逼着,虽然减肥成功了,但减肥的出发点不同,这样一旦缺失了他人的管控,体重就立马反弹了。

对于那些没有把自律养成习惯的人来说,想要变得自律,就不能把自律当成愿意,而是把它当成结果。

和马丽第一次减肥一样,很多人遇到问题,并不是缺乏自制力,而是内心深处缺乏动力。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把重点放在“强化改变自己的欲望”和“找到内在驱动力”上。

当然了,我们在减肥时,会遭遇重重的挫败感,很少有人考虑自己的挫败感,到底是来自自己,还是你口中的那个别人?

减肥这件事,一般人的执行顺序是这样的:

1.我要减肥。

2.因为我想要美好的身材。

3.最终,我想成为一个健康自信有魅力的人。

于是,他们在健身房自拍,天天在镜子里观察自己身体变化,还会幻想自己也能把衣服穿出模特的效果,计算瘦下来之后会有多少回头率,然而,这种对于目标的美好幻想虽然很激励人,但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沮丧感。

减肥之所以很难达到,不是因为它很难达到标准,而是因为难以坚持。

你在健身房折腾的死去活来,奄奄一息,上秤一看,该多胖还是多胖。

这时,你的心态变化遵循着这样一个顺序:

1.等我瘦下来,嘿嘿嘿嘿嘿……?(流口水)

2.我要努力减肥!(流汗)

3.唉,还是没有变化……(流泪)

所以,梦想越美好,中途的努力反而越渺小,就会越难坚持。因为你整个过程的思维顺序颠倒或者间隙太大。

你总是在想,等我瘦下来如何如何,然后怎么样怎么样。而不去想我先要变成什么样人。

马丽在产后的减肥就很成功,而且一点不觉得困难。

喜剧女王变身超模,不是不自律而是精致的面容下住着一个“胖子”

3

马丽的前2次减肥,虽然也很快瘦了下来,但整个过程极其痛苦,最最最重要的是不可持续。

她通过反思知道,以前居然对美丽是有误会的:我以前不是个瘦而美丽的人,充其量是个“瘦下来的胖子”。

经过她学习后,调整了的减肥的顺序是:

我要做一个有自信,有魅力的人。

这样一个人,会做些什么事呢?

做了这些事之后,我会拥有什么呢?

你看,人改变了,行为模式改变了,你所追求的外在结果也就水到渠成,反而不需要那么放在心上了。这才是达到目标的正确途径。

美国著名投资家查理芒格说:“想得到一样东西,最可靠的方法,是先使自己配得上他。”

我们要得到幸福,想当将军,升职加薪等,都需要“有为而有位”,而不是“有位才有为”。

我们的在改变和建立习惯之前,主要经历了5个阶段:

1.前意识阶段(precontemplation):没有感到问题的存在,或拒绝承认问题的严重性

2.意识阶段(contemplation):意识到改变的必要性

3.准备阶段(preparation):了解相关步骤,做事前准备

4.行动阶段(action):开始执行计划

5.保持阶段(maintenance):根据新情况进行调整,并继续执行计划

在每个阶段,你说需要应对的策略是不一样的。

喜剧女王变身超模,不是不自律而是精致的面容下住着一个“胖子”

一般人最常犯的错误,就是还处在第二阶段,也就是“意识阶段”时,就直接去行动。然而这个时候,恰恰是你最热情,但决心也最脆弱的节骨眼,一旦遇到阻力,一瞬间,你那点儿决心就承受不了负荷了。

我们在改变行为的过程中,你更应该重视的,是每个改变的“成功率”,而不是幅度。

在现实中,失败给我们带来的挫折感对于一个想要改变的人,打击实在太大了。

我们失败都是因为对自己预期太高了。只盼望自己能减多少斤,而不重视降低期望后减掉每一斤的“成功率”。

为什么“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是个大谎言?

健身房的镜子是干什么的?有人说,为了让人自拍呗。错了,事实上,健身房的镜子,就是为了让你用别人的眼光看自己。

他人的评价和目光,可以起到很重要的暗示作用。它可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优秀,这种现象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也就是“关键他人”。

对于自律来说,我们应该找到建立自信和要严格管理自己的“关键他人”。

喜剧女王变身超模,不是不自律而是精致的面容下住着一个“胖子”

马丽虽然是公众人物,但她的经纪人和健身教练才是他的“关键他人”。

其实,马丽以前很自卑,觉得自己不漂亮,很担心自己的形象。

但是,学习让她获得了改变,明白了并不是节食让她变美了,而是深刻的问自己:为什么你不敢做个优秀的人?

后来她发现,原来一直在给“自己设限”,认为自己不够优秀,不够漂亮,无形之中自己给自己制造了很多的障碍,给自己退缩找到了很多理由。

她明白了,一个人的改变源头是“自驱动”原理,是先改变行为,比如减肥,把自己当成一个瘦子对待,在瘦子的生活轨迹里生活,做瘦子每天做的自律的事,才有了后来稳定的身体改变。

否则身体住着的永远是那个“瘦下来的胖子”,迟早又会被打回原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