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空島 “the skye”
“The Skye Boat Song”,又叫《斯凱島船歌》,是一首非常古老的蘇格蘭民歌,它的旋律早在斯凱島起源時就存在了。
在蘇格蘭”詹姆斯黨起義”後,人們又根據查爾斯王子與弗洛拉·麥克唐納的傳奇愛情,将歌曲重新填詞改編,創造了“The Skye Boat Song”的最初版本。
相傳,1745年詹姆斯黨人的行動失敗後,王子查爾斯·愛德華·斯圖亞特曾在弗洛拉·麥克唐納的幫助下,假扮成侍女乘小船逃往海外。在流亡的這段時間,查爾斯王子與弗洛拉産生了情感,但為了斯圖亞特王朝,為了父輩的理想,查爾斯不得不選擇與弗洛拉分開,獨自踏上了“救國”的征程。而弗洛拉則因為藏匿罪犯被英國當局逮捕,期間,因為她的剛正不屈,英政府拿她毫無辦法,隻得在一年之後釋放了她,但獲釋後的弗洛拉從此再也沒有機會與查爾斯重逢。
查爾斯·愛德華·斯圖亞特
是以說,《斯凱島船歌》之歌既暗含了一種家國之恨,又飽含着對戀人的不舍,是英國光榮革命之後最悲壯的曲目。
下面我們将通過歌詞,逐詞逐句地對它們背後隐藏的曆史文化進行解讀。
"Speed, bonnie boat, like a bird on the wing, Onward! the sailors cry; Carry the lad that's born to be King Over the sea to Skye. Loud the winds howl, loud the waves roar, Thunderclouds rend the air;"
“趕快,漂亮小船,像鳥兒展翅飛翔,加把勁,船夫們的号子多麼洪亮,載着少年,未來的國王,跨越大海,航向斯凱,狂風在咆哮,惡浪在疾嘯,幽暗籠罩天空,驚雷響徹雲霄”
就像歌曲中所塑造的場景一樣,此時,英國的斯圖亞特王朝正經曆着“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凝重時刻。
因為1745年的詹姆斯黨人叛亂是英國曆史的重要轉折點之一。
人物貼士:查爾斯·愛德華·斯圖亞特,又名“邦妮·查理王子”,作為長子的他相信自己擁有繼承英國王位的權利,是以他計劃和自己的詹姆斯黨成員在光榮革命之後重新奪回王位,并将漢諾威王朝的“篡位者”喬治二世趕下台。
1743年12月,查爾斯的父親任命他為攝政王,并授予他以自己名義行事的權力。十八個月後,查爾斯王子就上司了一場法國支援的叛亂,試圖讓他的父親重新登上英格蘭和蘇格蘭的王座。
為了進攻英格蘭,查爾斯先後籌集了大量資金來組建自己的艦隊。其中一艘名叫伊麗莎白号,是一艘裝有66門大炮的老戰船,另外一艘叫杜泰萊号(Du Teillay ),是一艘裝有16門火炮的私掠船。
1745年7月23日,詹姆斯的海上部隊成功地将他和7名同伴運送到蘇格蘭的埃裡斯凱島。
此前,查爾斯還曾寄希望于法國艦隊的幫助,但無奈天公不作美,法國人的船支在進入英吉利海峽之前就被暴風雨摧毀了,是以查爾斯隻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在蘇格蘭組織軍隊。
然而,借助着詹姆斯黨人在高地宗族之間巨大的勢力,查爾斯很快就擁有了一支屬于自己的部隊。随後他帶領詹姆斯黨人和蘇格蘭高地部隊,成功進軍愛丁堡。而這座城市在主教阿奇博爾德·斯圖爾特(Lord Provost)的軟弱控制下,很快就投降了。
值得一提的是,當查爾斯占領愛丁堡時,藝術家艾倫·拉姆齊(Allan Ramsay)還為專門為他畫了一幅肖像畫,這幅畫目前儲存在戈斯福德宮韋姆斯伯爵的收藏室裡,它是查爾斯王子唯一副年輕時的肖像。
查爾斯王子
随後,在1745年9月21日,查爾斯王子于普雷斯頓戰役中( Battle of Prestonpans)再次擊敗了蘇格蘭唯一的政府軍。(這支政府軍由約翰·科普将軍率領,他們對詹姆斯黨人的防禦非常松懈)
一直到同年11月,查爾斯集結了大約6000名士兵繼續南下,并在沒有犧牲一名士兵的情況下順利奪下了卡萊爾,此時離倫敦隻剩下不到120英裡。
此後,他的軍隊一直前進到德比郡的斯沃克斯通大橋。
但在這裡,眼看着就要重新奪回英格蘭的時候,查爾斯王子的部隊内部卻爆發出了謠言——有人放風說法國人叛變,轉而支援了英國當局,而英國政府軍也正在集結大批兵力來對抗查爾斯。
是以,查爾斯部隊的軍心一下就被動搖了。他的将軍很快就決定棄他而去,傳回蘇格蘭,查爾斯失去了高地部隊的重要支援。
但叛亂還遠沒有結束。
1746年1月至3月,随着查爾斯的軍隊規模幾乎翻了一番,他和部下亨利·霍利将軍在福爾柯克再次戰勝了英國軍隊,取得了一次非常傲人的戰績。
但3月24日發生的一件事卻幾乎摧毀了斯圖亞特王朝複辟的夢——英國皇家海軍在當天俘獲了一艘來自法國的船隻,船上滿載着詹姆斯黨人的金币和物資。
是以,在失去了财政資金後,詹姆斯黨人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危機,許多士兵放下了手中的武器準備離開查爾斯王子。
然而禍不單行,此時喬治二世最傑出的一位兒子,坎伯蘭公爵威廉·奧古斯都(William Augustus)将軍開始指揮英政府軍作戰。
Culloden戰役
是以,1746年4月16日,在力量和戰術素養都相差懸殊的庫洛登戰役(Culloden)中,詹姆斯黨人大敗,這場戰役徹底粉碎了斯圖亞特王朝意圖複辟的美夢,讓查爾斯王子真正離開了權力中心。
這也導緻英國政府推出了一項新政策:他們試圖系統地瓦解英國古代社會和軍事的結構,消滅蘇格蘭高地部落對斯圖亞特的支助以及高地部落的文化。
不管高地人是否加入了叛亂,高地服飾,特别是格子花呢,在當時都被指令禁止穿戴,而蘇格蘭半封建的兵役關系,以及首領對他們宗族的權力,在這一時期也都被解除了。
“our foes stand by the shore, Follow they will not dare. [Chorus] Though the waves leap, so soft shall ye sleep, Ocean's a royal bed. Rocked in the deep, Flora will keep Watch by your weary head. ”
”我們的敵人在岸上垂頭沮喪 因為他們再也不能如願以償 [合唱] 風浪未曾停息,輕柔卻入夢鄉,無盡的波濤化作皇家的溫床,船兒猛烈晃蕩,弗洛拉不住凝望你那疲倦的額頭,困乏的臂膀 。”
通過”弗洛拉不住凝望你那疲倦的額頭,困乏的臂膀 ”這句歌詞,我們不難看出查爾斯王子和弗洛拉之間的患難真情。
然而曆史上确實存在弗洛拉這個人,她的原型叫做弗洛拉·麥克唐納。
Flora MacDonald
弗洛拉·麥克唐納(Flora MacDonald)是斯萊特的麥克唐納德家族成員,1746年4月庫洛登戰役後,他幫助查爾斯·愛德華·斯圖爾特躲避了政府軍的追查。
盡管她的家族在1745年的詹姆斯黨起義中站在了政府軍的一邊,但弗洛拉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支援她的夫妻查爾斯王子。後來,她被政府密探逮捕并被送往倫敦的監獄,在那裡人們為她記錄了這樣一句話:“所有人都欽佩她所做的無畏之舉,連威爾士親王弗雷德裡克都對她贊賞有加。”
當然,關于他們的故事還有一些細節需要說說。
1746年6月庫洛登戰役後,弗洛拉正在外赫布裡底群島通路,而此時的查爾斯王子正好和一小群士兵在那裡避難。
查爾斯王子的一個同伴,來自安特裡姆郡的康恩·奧尼爾上尉,與弗洛拉有着遠親關系,是以他們試圖向她尋求幫助。
當時高地的麥克唐納家族并沒有加入叛亂,外赫布裡底群島由弗洛拉的繼父休·麥克唐納上司的親政府民兵控制。
是以在這種微妙的關系下,弗洛拉确實猶豫過,她擔心如果包庇這些逃犯會對自己的家族産生可怕的後果。
但她最後還是決定放走了這些可憐的士兵,并為他們簽了通行證。
在接下來的5個月裡,查爾斯王子在弗洛拉的細心照顧下,逐漸從戰敗的陰影中走出來,恢複了以往的神氣,而他也與年輕貌美的弗洛拉之間産生了情愫。
但是,随着英政府不斷擴大搜素的範圍和力度,外赫布裡底群島也不再安全。于是,查爾斯決定铤而走險,逃出英國,去法國搬救兵。
是以,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弗洛拉和查爾斯在六名船員的幫助下駛離海島,為了掩人耳目,查爾斯假扮成了愛爾蘭裔女仆貝蒂·伯克(BettyBurke)。
6月27日,他們在斯凱島的基爾布萊德停靠,第二天,卸下僞裝的查爾斯又被帶到了拉薩島;而弗洛拉則留在了斯凱島,從此他們再也沒有相見過。
查爾斯王子向芙洛拉告别
然而,這次事件發生的兩周後,當事的船夫即被拘留并認罪;弗洛拉也被逮捕到了倫敦塔。
在瑪格麗特夫人代表她與蘇格蘭首席法律官鄧肯福布斯(Duncan Forbes of Culloden)求情後,她被允許在“國王的使者”的監督下住在塔外,并在1747年6月的賠償法案後獲釋。
1750年11月6日,28歲的弗洛拉與英國陸軍上尉艾倫·麥克唐納(Allan Macdonald)結婚。
1773年,作家塞缪爾·約翰遜在斯凱島上通路時遇到了弗洛拉,他把她描述為“一個容貌柔美、舉止文雅、心地善良和儀态優雅的女人”。
後來,作家塞缪爾·約翰遜在基爾穆爾紀念館的銘文中再次對弗洛拉進行評價:“一個将在曆史上被反複提及的名字,她兼具勇氣和忠誠的美德,她的光榮會永存。”
”Many's the lad fought on that day, Well the Claymore could wield, When the night came, silently lay Dead on Culloden's field. [Chorus] Burned are their homes, exile and death Scatter the loyal men; Yet ere the sword cool in the sheath Charlie will come again.”
“往昔許多人為王子而戰,閃亮的刀劍在空中揮砍,當冷清沉寂的夜晚來臨 死神在卡洛登荒原遊蕩 [合唱] 家園灰飛煙滅,隻餘死亡和流浪,王族貴胄也隻能四處奔逃和躲藏,寶刀尚餘溫熱,長劍也未入鞘,有朝一日王者查理将再度歸來”
就像歌詞裡所說的“有朝一日王者查理将再度歸來”那樣,其實查爾斯王子在逃離英國的流亡生活中,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
他相信自己在傳回法國後會迅速恢複自己的影響力。然而,也有些人認為,他是為了拯救自己的生命,才放棄了軍隊,甚至放棄了斯圖亞特的事業。
盡管在餘生裡,查爾斯反複試圖重新登上英國的大陸,但是事與願違,割裂的歐洲勢力此時已經不需要一個落魄的王了,法國人的态度也來了個180度大轉彎,是以查爾斯并沒有像歌詞那樣“有朝一日王者再度歸來”。
最終在1788年,查爾斯在羅馬含恨去世了,相傳是因為他郁郁不得志後開始酗酒,最後喝了一種奇怪的液體導緻死亡。
不過,盡管查爾斯沒有完成自己的夢想,但他傳奇中的另一個自我,“高地男孩”,卻永遠活在了蘇格蘭人民的心中,甚至在現在的“蘇格蘭獨立運動”中還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關于這首歌曲,還有流傳着另一種說法,即它的起源實際上是一種傳統的蓋爾賽艇歌,是人們在劃船的時候唱的調子。
一個名叫哈羅德·埃德溫·博爾頓爵士(1859-1935年)的英國人将這首歌的曲調附加到了查爾斯和弗洛拉的愛情故事中,創造了《斯凱島船歌》,并于1884年首次出版。
哈羅德爵士是一位熱衷于收集和出版傳統英國歌曲的人,他還為一首著名的威爾士傳統搖籃曲《通宵》譜寫了英文版本。
不過,無論如何,查爾斯和弗洛拉的這段愛情故事确實是流傳下來了,這也為後人對這段曆史的窺探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是以,趕快去下載下傳《斯凱島船歌》來聽聽吧!别忘了點關注和好評喲!
本文文獻
1.Michael Hook and Walter Ross, The 'Forty-Five. The Last Jacobite Rebellion (Edinburgh: HMSO,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Scotland, 1995), p27
2.《The Bonnie Prince and Flora MacDonald》
3.Andrew Kuntz, The Fiddler's Companion: A Descriptive Index of North American and British Isles Music for the Folk Violin and Other Instruments: authentic origins of the "Skye Boat Song"
4. Conrad, Erin. Outlander: Opening Title Sequence – Wait, Is That It?. ThreeIfBySpace.net. July 2014 [September 1, 2014].
5.Comic Con 2014 Highlights. BearMcCreary.com. July 29, 2014 [September 1,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