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聖誕故事集”之《古教堂的鐘聲》

《古教堂的鐘聲》這部中篇小說所包含的内容相當豐富,我在閱讀它的時候想起了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回答如何推動中美關系重回正軌的問題時談道:“互相尊重,不幹涉彼此内政。這是國際交往的基本準則。一個有禮貌的紳士,絕不會把自己的刀叉伸到别人的盤子裡。”

“聖誕故事集”之《古教堂的鐘聲》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

這最後一句話頗有些西式風味,要我說,通常情況下國人回怼西方政客的話語既不深刻也沒水準,并且對他們的虛僞奸詐和僞善做作的本質沒有吃透,以至于每當聽到新聞裡出現了他們當中某些人的某些話都會驚訝不已,然後做出讓對方認為過激和莫名其妙的舉動。

政治僞裝是他們的傳統表演和拿手好戲,他們真實的演員身份早在幾百年前就被他們的人民看得一清二楚了。好,開始聊聊《古教堂的鐘聲》。

“聖誕故事集”之《古教堂的鐘聲》

歐洲教堂

先說背景:

1、狄更斯這部小說寫于1844年,此時第一次工業革命已經接近尾聲,很快就要迎來以“電氣”為标志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傳統的經濟模式仍在不斷瓦解和潰散,與之而來的則是無數流離失所的農民、破産的手工業者和沒有工作的勞工。而那些有工作的人也好不到哪裡去,他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幹着繁重的工作卻隻能得到微薄的收入。

“聖誕故事集”之《古教堂的鐘聲》

19世紀勞工在工廠幹活時的場景

2、英國“饑餓的四十年代”來臨,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包含天災和人禍,但最終結果是很多窮人被餓死。

3、勞工運動風起雲湧,最為有名的是“歐洲三大勞工運動”(法國裡昂絲織勞工兩次起義1831/1834、英國憲章運動1836-1848和德國西裡西亞紡織勞工起義1844)和1877年美國芝加哥勞工大罷工(1886年5月1日,美國與加拿大的八個國際性和全國性的勞工團體,舉行總罷工,要求實行八小時工作制,最終在一個月後迫使美國國會簽訂八小時工作制,而這一年的5月1日也被定為了五一國際勞動節。)

“聖誕故事集”之《古教堂的鐘聲》

1842 年憲章運動請願

其中英國“憲章運動”的本質是英國勞工試圖修改法律來保障自己的權益。當時的恩格斯談了資産階級的法律與他們的現實生活的關系:“對資産者來說,法律當然是神聖的,因為法律是資産者本身的創造物,是經過他的同意并且是為了保護他和他的利益而頒布的。資産者懂得,即使個别的法律對他特别不利,但是整個立法畢竟是保護他的利益的,而最重要的是,法律的神聖性,由社會上一部分人積極地按自己的意志規定下來并由另一部分人消極地接受下來的秩序的不可侵犯性,是資産者的社會地位的最強有力的支柱。英國資産者把法律看做自己的化身,正如他把自己的上帝看做自己的化身一樣,是以他認為法律是神聖的,是以警察手中的棍子(其實就是他自己手中的棍子)對于他具有極大的安撫力。而在勞工看來當然就不是這樣。勞工有足夠的體驗,并且十厘清楚地知道,法律對他來說是資産者給他準備的鞭子,是以,不是萬不得已勞工是不會訴諸法律的。”

“聖誕故事集”之《古教堂的鐘聲》

空想社會主義者、企業家、慈善家——羅伯特·歐文,他曾提出口号 “8小時勞動, 8小時休閑, 8個小時休息”

馬克思主義認為:國家是統治階級統治人民的工具,法律則是統治階級意志的展現。人類世界在社會關系中能成為真理的東西寥寥無幾,平等就是其中之一。(這不是西方的歪理邪說,這是普世價值,不信請背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再說内容:

1、人物

托貝·維克:一個腳夫(搬運勞工,也接攬傳遞信件、口信等的活),外号“小步跑”

梅格:托貝的女兒

理查德:托貝未來的女婿,愛慕梅格

丘特參事:一種官職

約瑟夫·鮑萊爵士議員

費恩:一個無家可歸,來倫敦投靠親戚的人

莉蓮:費恩的侄女,他們倆相依為命,莉蓮早年就失去雙親

奇肯斯托克太太:一個好心的旅店老闆娘

2、内容

腳夫托貝冒着嚴寒在外面找事做,過了中午,他的女兒梅格給他送來一頓飯——油焖牛肚。這頓飯有特殊的意義,因為馬上就是聖誕節了,而她也打算和心愛的理查德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結為伉俪。

托貝在一個叫丘特參事的門口進食午餐,不幸被即将出門的官員們撞見。他們指責托貝吃得太好,搶了其他窮人的食物(“誰在吃牛肚?”費勒先生(丘特手下的當差)激動地問道。“誰在吃牛肚?”“小步跑”可憐地鞠了一躬。“你嗎,唔?”費勒先生問道。“那好,我就說給你聽聽。你呀,朋友,你從孤兒寡婦的嘴巴裡搶走了牛肚。”“怎麼會呢,先生,”“小步跑”低聲道。“我甯可自己餓死的!”“剛才說的那個數目的牛肚,參事先生,”費勒先生說,“如果按現在的孤兒寡婦人數配置設定,那就是一人分得二十分之一盎司。這位老兄便一丁點兒也得不到了。是以,他是一個強盜啊。”)

得知梅格要和理查德結婚,參事又惡毒地給他們描繪了一幅慘兮兮的未來圖景,直言窮人不配結婚和生子,這不是一項權利,而是一宗罪惡。卑劣的話刺痛了托貝父女和理查德的心,讓他們對未來剛點起希望的那顆心很快蒙上了陰影。

“……他們沒有生存的權利、沒有出生的權利,同樣,也休想叫他們相信,他們沒有結婚的權利。你說你要結婚,”參事先生說。“這事兒對你們姑娘家來說是非常不妥當,非常不慎重的!不過這且不說。你結婚之後就會同你丈夫吵吵鬧鬧的,結果成了一個愁眉苦臉的妻子。你會說這是不可能的,但是你肯定會的,因為我是這樣說的。我預先給你一個應有的警告,我決定要取締愁眉苦臉的妻子。是以,今後你有了事可别來找我。你還會有孩子——男孩子。當然,這些男孩子長大以後會變成壞孩子,他們在大街小巷到處亂竄,光着雙腳,沒有鞋襪。注意,我的年輕朋友!抓到他們我就立即判他們的罪,一個也不饒,因為我決定取締光着雙腳的男孩子。也許你會中年喪夫(這是很可能的),他丢下你和一個嬰兒。那時候你會被迫離家,流落街頭。呃,親愛的,别流浪到我家附近來,因為流落街頭的母親我也決定要取締。所有年輕的母親,不管什麼樣兒的,我都要取締。不要拿疾病做借口來求我,也不要拿嬰兒做借口,因為所有的病人與嬰孩(我希望你懂得做禮拜,不過恐怕你不懂),我也決定要取締。

參事走之前,交給托貝一個差事——送封信件給約瑟夫·鮑萊爵士議員。信中表達了他對費恩這類人的處置辦法,深得議員的贊賞。

費恩為何許人也?原來,費恩隻是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他來到倫敦是為了投靠親朋,當然更多是為了找工作活命,這種人在參事眼裡是應該被取締的,顯然他們不應該有存活的權利和找工作的權利。看看費恩的自述:我想到别處謀生去,于是就成了個流浪漢。把他關起來!我回到了這裡。在你們的樹林子裡拾堅果吃,攀斷了一兩根細樹枝——誰還會不攀斷的?把他關起來!你們有一個看林子的,在大白天看見我拿着槍在我自家那塊園地附近。把他關起來!我放出來以後,自然免不了罵那人一句。把他關起來!我砍了一根棍子。把他關起來!我吃了一個爛蘋果,或是一個蘿蔔什麼的。把他關起來!我跑了二十裡地,回家路上我向人要了一口吃的。把他關起來!(像極了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這種做法)

送完信後的托貝遇上了準備去參事府為自己申辯的費恩(此時他還帶着一個可憐的侄女莉蓮),托貝告誡他參事已經下令拘捕他,再去已毫無意義。看到這對叔侄無家可歸,好心的托貝又把他們帶回自己的家裡,熱心招待他們。當夜,托貝做了一個夢,夢裡古教堂的“鐘鬼”讓他看到了如果聽從參事“建議”後他可憐女兒悲慘的一生。夢醒後,他毅然決然地祝福女兒,讓這對愛侶完滿結合。狄更斯的小說重在警醒,一般不會把人寫入絕望,但現實中卻是另一番光景了。

看完這部小說,我又多想了一些。戰國時期,中國出了一個叫衛鞅的人,他積極推動秦國變法,使秦國在衆多強國中脫穎而出,最終統一六國(商鞅是在秦孝公時期變法,統一六國的則是嬴政)。但商鞅最後逃難時百姓無一幫助,被車裂之後關中人士無不拍手稱快,這和他的治國思想有很大的關系。

“聖誕故事集”之《古教堂的鐘聲》

影視劇中的商鞅

《商君書》記載了馭民五術,它們是:

一、愚民:統一思想

二、弱民:國強民弱,治國之道,務在弱民;

三、疲民:為民尋事,疲于奔命,使民無暇顧及他事;

四、辱民:一是無自尊自信,二是唆之互相檢舉揭發,終日生活于恐懼氛圍中;

五、貧民:除了生活必需,剝奪餘銀餘财,人窮志短

第四、五條的辱民、貧民就是狄更斯筆下丘特參事的做法,看來今人古人,外人華人都是相通的,至少在統治百姓的方法上有異曲同工之妙。聯系下當時英國的實力,再看第二條的弱民,也是有迹可循的,但他們的愚民之術做得不太好,這一方面由于歐洲土地上國家衆多,沒有統一;另一方面則是歐洲有太多“家”,他們想法多,批評更多。

我想到哪就說到哪,畢竟這文章是我的私産,不是上司布置的任務。諸葛亮《前出師表》上說道“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谏之路也。”我也希望看到這裡的讀者朋友們,不管你現在什麼處境、何種地位、财富多少、學曆高低,請你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低聲下氣。我倒沒慫恿你們做出雞蛋碰石頭的事情,而是想說的是,作為一個人,你擁有和其他人平等相處的權利。至于現在沒有達成沒關系,你隻要知道事情本該這樣就行了。

這差不多就是我看完這部小說後的所有疑惑(是以去查資料)和感想(有感而發)。

名句:

你往那裡去,我便不能去;你在那裡住宿,我便不能住;你的國不是我的國;你的上帝也不是我的上帝。

鬈曲:quán qū,指毛(頭)發彎曲,容易讀錯成juǎn qǔ ,曲做彎折意思是第一聲。

鬼影憧憧: guǐ yǐng chōng chōng ,鬼影幢幢:guǐ yǐng chuáng chuáng,形容極為恐怖的環境或景象

富埒王侯:fù liè wáng hóu,意思是富有的程度與國王諸侯相當,形容非常富有。出自《史記·平淮書》。

“聖誕故事集”之《古教堂的鐘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