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航海時代拉開了近代的序幕,随着哥倫布發現美洲,躁動不安的歐洲冒險家獲得了人生目标,紛紛前往新世界冒險。在這場有史以來最大的集體探險活動中,有三種精神動力支援冒險家深入未知大陸以身犯險,分别是:宗教信仰、黃金國和不老泉。
<h1>信仰的原始動力</h1>
哥倫布是個理想主義的人,這很好了解,如果沒有強大的精神動力支援,沒人會駕船駛往無人去過的海域。具體來說,哥倫布的理想表現為虔誠的天主教信仰,他彷彿是中世紀的騎士,以發現新世界為己任。哥倫布在加勒比海登陸後,喜不自勝,立刻給他的資助人西班牙女王寫信,信中說:“女王陛下,臣剛剛抵達一處人間仙境。”字裡行間透露出一股狂喜的味道,在哥倫布心中,加勒比海俨然是《聖經》中所說的“應許之地”。
哥倫布到達美洲
哥倫布的發現掀起了歐洲對美洲的探索熱潮,這股浪潮猶如一場海上十字軍“西征”。哥倫布作為先驅,率先以騎士精神實作了對信仰的尊重,這引起了其他冒險家的興趣,紛紛效仿他的所作所為。
由于信仰的原因,以哥倫布為首的冒險家每登陸一個島嶼,就會賜予其一個極富宗教色彩的新名,例如:“聖薩爾瓦多”是救世主之意;“多米尼克”是安息日之意;“聖克羅伊”(Saint Croix)是聖十字架之意。
在命名活動中,一些教會敕封的聖徒雖然沒有獲得小島名字的榮耀,但他們的名字也都成了新城鎮的稱呼,如“聖地亞哥”(Santiago)、“聖胡安”(San Juan)等。此外,冒險家也用《聖經》中的動植物命名新島嶼,以此緻敬伊甸園的傳說。例如“托爾蒂島”(Tortuga)表示烏龜之意;“開曼群島”(Cayman)表示鳄魚之意;“庫萊布拉島”(Culebra)表示蛇。将信仰外化,具象化,用命名的方式緻敬信仰,讓無數冒險家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是以,他們有了下一步探索美洲的巨大動力。
<h1>信仰的野心</h1>
有了冒險家充當理想主義的馬前卒,西班牙帝國的任務則是把理想變為現實行動。為了避免歐洲其他國家染指美洲,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西班牙立即于1493年3月向教會申請負責新大陸的教化工作,得到允許後,西班牙人前赴後繼地搭上了前往美洲的船。
西班牙冒險家也叫征服者
經過中世紀黑暗時代的壓抑,悶悶不樂的西班牙人找到了一個洩壓口——美洲,冒險家們迫不及待地離開舊大陸,心甘情願地紛紛前往危險與機遇并存的新世界。自1492年哥倫布抵達加勒比海開始,至1567年西班牙征服委内瑞拉為止,西班牙用了75年時間獲得了廣袤的美洲殖民地,跻身歐洲強權之列。
冒險家首次達到美國亞利桑那州
西班牙對美洲的征服大緻可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海洋探索時期(公元1492-1519年),第二階段為大陸征服時期(公元1519-1567年)。這兩個時期的開拓活動,雖然看上去是為了黃金、白銀和土地,但其實西班牙還有一種信仰上的野心,他們将整個加勒比海當成了第二個地中海,希望借着傳播信仰的活動,重制當年基督教成為地中海霸主羅馬國教的過程。
冒險家帶去了美洲沒有的馬
具體來說,在海洋探索時期,西班牙人以海地為基地,先後征服波多黎各(1508年)、牙買加(1509年)和古巴(1511年)等地,并以西班牙的社會制度為藍本,在加勒比海地區建立了一個集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為一體的殖民地。這裡就像基督教化的新羅馬,也像是十字軍東征後建立的新聖地,不僅有了小麥、拉丁文、葡萄酒,還接受了天主教、《聖經》,以及象征歐洲信仰的一切符号和儀式。加勒比海變成了“精神地中海”,成為了新大陸文明的搖籃。
<h1>黃金國傳說</h1>
在信仰得到巨大滿足的同時,冒險家也積極地考慮稻粱謀,他們想要找到黃金和其他有意思的東西。
冒險家繪制的下加利福尼亞地圖
在建立了穩固的前進基地後,西班牙人開始探索佛羅裡達、尤卡坦半島、中美洲海岸,以及巴拿馬地峽。1513年,一支探險隊跨越巴拿馬地峽來到太平洋,不僅大概猜出了美洲大陸的輪廓,同時也為下一步南美洲的探險鋪好了路。在海洋探索方興未艾之時,西班牙征服者以古巴為基地,向西前往墨西哥,向北進入佛羅裡達,展開了美洲大陸征服行動,并陸續建立墨西哥、瓜地馬拉等殖民地。
冒險家們都是浪漫的人,真相和事實對他們毫無意義,他們會誇大自己的所見所聞。經過添油加醋的渲染,加勒比海地區越來越神秘,各種謠傳不斷,例如,哥倫布曾經虛構過遇見“怪獸”;傳教士加斯帕·德·卡瓦哈爾(Gaspar de Carvajal)則創作了亞馬遜女戰士傳奇。在衆多傳說中,以黃金國(El Dorado)的故事最具吸引力,除了西班牙人對黃金國感興趣之外,英、德等國的探險隊也前赴後繼的出現在新大陸,想要發現到處是黃金的國家。不過,這些人最終都迷失于叢林裡,大部分全軍覆沒,運氣好一點的則無功而返。
傳說中黃金國位于帕裡瑪湖
在将近三個世紀的時間裡,冒險家們锲而不舍地在南美洲叢林中,反複尋找這個神秘的國度。直到19世紀初,還有探險隊仍舊不相信黃金國是虛構的,試圖在叢林中找到其确切位址。傳說中的黃金國位于委内瑞拉奧利諾科河流域的叢林裡,境内遍地是黃金。酋長梅達(Meta)因懷疑妻子不貞而殺死了她,但事後卻後悔不已,于是每年會到湖畔舉行忏悔儀式:用金粉塗抹全身,然後獨自泛舟湖上,将無數珍寶投入湖心,期望得到妻子的原諒。
冒險家對巴西内陸的探索
這個塗抹金粉的儀式,被西班牙冒險家穿鑿附會成了黃金國傳奇。就這樣,通過道聽途說的消息,每一個想發大财的冒險者走進了叢林,他們渴望财富,渴望跻身上流社會,但是另有一群冒險家對神話中的東西更感興趣,那就是不老泉(fountain of young)。
<h1>不老泉傳說</h1>
除了黃金城外,尋找不老泉是冒險家活動的另一個強大驅動力。有關不老泉的傳說,最早來自古希臘的希羅多德,他說在埃塞俄比亞有一座神奇的噴泉,誰喝了泉水中的“生命之水”,就能長生不老。不老泉類似《西遊記》中的唐僧肉,每一個向往不朽的人都想分一杯羹。本來不老泉的故事在數千年的時間中趨于沉寂,但借着新世界的神秘感,最終在加勒比海和南美地區又死灰複燃了。
14世紀法國的不老泉雕塑
1513年,西班牙冒險家彭賽·德·萊昂(Ponce de León)在波多黎各聽說了不老泉的傳說,立刻就确定了人生目标。為了找到這個神話中的不老泉,他由古巴起程往北航行,無意中發現了佛羅裡達半島。西班牙語中“Florida”的意思是“花團錦簇之地”,象征青春年華。彭賽花了25年時間,流連于佛羅裡達和加勒比海的島嶼,走遍了大河大川,小溪灘塗,試飲各處泉水,最終還是沒有找到不老泉,而後在尋找不老泉的過程中跟印地安人起了沖突,他被弓箭射傷腿部,凄慘地傷重身亡。
西班牙冒險家彭賽·德·萊昂(Ponce de León)
彭賽的故事,基本上是由一名叫埃爾南多·豐塔納的冒險家宣傳出來的。豐塔納還是個男孩時,在佛羅裡達遭遇了船難,他被印第安人救了,然後當了17年的俘虜,在他1575年出版的《回憶錄》中,豐塔納講述了自己在原始世界的所見所聞,他提到一條失落的河流中流淌着能治病的水,他将這條河稱為“約旦河”。他在書中提到了彭賽·萊昂,說後者當時就是在尋找這條河。彭賽隻是千千萬萬個尋找不老泉的冒險家之一,我們不用取笑這些把傳說當真的癡人,尤其是在當時的環境中,連新大陸都發現了,還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呢?
<h1>三大精神動力</h1>
十六世紀,是西班牙帝國的黃金世紀。黃金世紀象征的不僅是西班牙的強大國勢,也象征人們内心不可抑制的精神沖動。黃金世紀是西班牙王室縱橫捭阖的年代,也是塞萬提斯和《唐吉诃德》出現的年代,更是冒險家傳播信仰、尋找黃金國和不老泉的年代。
在開拓美洲的過程中,冒險家們奮不顧身地投入探險行列,他們有的尋找信仰,有的尋找黃金國,有的尋找不老泉,在此過程中,不少冒險家魂斷異鄉,不管成功與否,他們都算得償所願了。
在哥德名著《浮士德》中,浮士德人物原型具有“欲望”“叛逆”“行動”“征服”等象征意義。十六世紀的西班牙冒險家就具有浮士德精神,以征服行動創造了一個新美洲。在冒險家的理想主義作祟下,加勒比海地區的圖騰文化變成了歐洲神學文化,每個島嶼不僅換了新名,也改變了身份,最終登上了世界曆史的大舞台。在尋找黃金國和不老泉的過程中,冒險家踏遍了美洲的名山大川,摸清了各地的地理情況和資源禀賦,雖然他們沒有實作自己最初的目标,但他們的所見所聞,為美洲的大開發奠定了資訊基礎。
綜上所述,就是在信仰、黃金國和不老泉三大精神動力的驅動下,冒險家将此前人們一無所知的新大陸,變成了待開發的殖民地。在教會看來,他們是聖徒;在王室看來,他們是勇士;在土著人看來,他們是強盜和不速之客,站在不同的角度,冒險家會得到不同的評價,但不管怎麼說,我們無法否認一點:被精神動力驅動的冒險家,将新舊世界連接配接了起來。
參考資料:
《沖突的征服:1517年至1570年在尤卡坦的瑪雅人和西班牙人》英加·科蘭迪恩
《帕萊姆湖和黃金城》 道森·艾利昂
《與青春之泉和胡安·蓬塞·德·萊昂1513年的探險航行相關的誤解與虛構觀點》道格拉斯·佩克
《印第安人通史》弗朗西斯科·洛佩斯·德·戈馬拉
《神奇的佛羅裡達》查理·卡爾森
《生于血與火:拉丁美洲簡明史》約翰·查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