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在什麼時候,覺得自己是時候要長大了?
是十八歲成年之後?還是出來社會工作之後呢?
你是否也曾在小時候期盼長大,可等真正長大後又覺得時間流逝地太快?
經過社會的毒打,我們才發現成人的世界裡,從來沒有“容易”二字!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學會接受、學會妥協。

成長,有時候真的就是在那一刹那間。
在社會的摸爬滾打中,我們學會明白,飯要自己吃,路要自己走,成長路上,總有一些壓力是要自己扛。
在廣州的茫茫人海裡,有這樣的一個攝影愛好者,他曾是網瘾少年,卻因一次偶然的機會,觸發到他内心的靈魂。在那一刹那間,他覺得,是時候要長大了。
本期《有為青年說》,我們邀請到郭梓鴻同學作為采訪嘉賓。他目前就讀于廣州大學,主修工商管理專業。現在工作于廣州,從事保險理賠行業。他出生在北京的廣州人,國小畢業後便回到了廣州。
遊戲是他融入集體的方式
在大多數人眼裡,作為廣州本地人的他,本是可以跟大家印象中的廣州本地人一樣,收租、躺平,随便打份工體驗生活。
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在讀國小時,郭梓鴻為了能更快融入集體,認識更多的小夥伴,便開始了遊戲冒險之旅。
據梓鴻同學回憶道,遊戲是當時最快融入集體的方式,也是自己與小夥伴之間共同的話題。一旦開啟了這個話題,便一發不可收拾。
他也曾跟所有少年一樣,沉迷于網絡遊戲,荒廢學業,不可自拔。在他遊戲生涯的巅峰時刻,曾經自己組織帶領一個遊戲戰隊,稱霸全服,占據榜一位置兩個月之久。
正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正當他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戰績時,卻遭遇了遊戲生涯的第一次挫敗。
當時的他“雄心勃勃”,和自己的同學組建一了支隊伍,參加了全國性的遊戲比賽。他們一路過關斬将,沖進了決賽。
正當他們以為可以憑借互相的默契度與熟練的操作技巧拿下第一的時候,卻因為戰術政策決策的錯誤,止步前三,僅僅拿下了第四名的成績。
攝影把他從網絡的虛拟世界
拉回到現實生活
在這場與冠軍失之交臂的比賽,令這位少年陷入了沉思:為何要玩遊戲,玩遊戲是為了什麼?如果不玩遊戲,還能做什麼呢?
因為沉迷遊戲,郭梓鴻中考落榜了,就随便讀了一家技校,流水式地上學、畢業,然後進入工作。每天都是宿舍、課室和飯堂三點一線,日複一日地重複,讓他感覺到生活的枯燥無味。
為了調劑自己枯燥的生活,他開始去尋找自己的新興趣。幸運的是,他身邊有一個樂觀開朗的朋友,願意拉他一把,帶他學會用相機的鏡頭去看這個世界,從不一樣的角度發現生活的色彩。
初入攝影世界的他,在懵懂無知的新世界中摸索,而他的入門師傅正是他的父親。是父親教會他用鏡頭發現生活的光,發現世間的美。也是以,郭梓鴻也漸漸學會敞開心扉,去接觸這個世界,了解這個世界,融入這個世界。
據他回憶自己的攝影經曆說,他曾嘗試獨自外出取景一天。為了拍到一個滿意的日出鏡頭,他從白天走到黑夜,又從黑夜走到淩晨天亮,邊走邊取景。
在淩晨等待日出來臨的時候,他還偶遇到一位同行的前輩,還沒等他開口,前輩就主動分享自己的經驗,熱心地與他交流心得。
這一次的讨教也給郭梓鴻同學消除社交恐懼症找到了突破口,原來跟陌生人打交道,也沒有想象中那麼艱難。
可能外行的我們無法了解,為什麼拍個照還要如此費盡心思。
但用他的偶像——羅伯特·卡帕的名言說: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靠的不夠近。
這也讓他深信,好的照片是值得等待的,等待的過程才是攝影中擷取的快樂。
提升學曆
是擺脫壓力困境的方式
采訪過程中,郭梓鴻呈現出來的一直都是開朗活潑的形象。但是和大多數都市人一樣,他也有身處于大城市的壓力。
買房、買車、工作就業、成家立業……生活和工作的壓力也曾壓得他喘不過氣。
他說:現在的招聘平台對學曆的需求基本都是大專以上,但再過幾年,可能對學曆的要求就是大學以上。是以人不能永遠停留在一個水準上面,一定要不斷往上爬。
而學曆提升就是我們往上爬的途徑。現在我提升到大學,隻是保持競争力的方式之一,若我需要做得比别人更優秀,則需要我跑得比别人更快。是以,有能力的話我大學畢業以後也會繼續提升讀研。
郭梓鴻同學的故事告訴我們,絕大多數普通而又平凡的日子裡,我們要靠自己發現生活中的光。
他在愛好中懂得了,在那些求而不得的日子裡該如何面對失敗、度過空虛,如何在生活中獲得意義感,能夠找到那個“自己”,擁有滿滿的幸福感。
我們或都面臨着壓力,隻是每個壓力或大或小,迥然不同。生活卻在繼續,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它配置設定給每一個人的時間都是一天24小時,不偏不倚。
壓力也不曾遠離任何一個人,如若想改變現狀,行動起來!任何時候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