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豆瓣8.6《芬妮的旅程》,從三個角度探析芬妮逃離成功的客觀條件因素一:面對困難,芬妮機智勇敢且内心始終充滿希望因素二、戰争時期存在的一些些善良,終将凝聚成巨大的力量因素三、同伴之間的信任及他們始終保持的童真

如果這樣不好的話,我們就不當猶太人了。——《芬妮的旅程》

有關二戰時期從來不缺少好電影,尤其是關于納粹集中殺害猶太人這類題材,說起此類型的佳作,很多人會想起由著名猶太人導演史蒂夫斯皮爾伯格執導的電影《辛德勒的名單》。

電影有句台詞我到現在依然記得: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還有羅伯特·貝尼尼執導,并與妻子攜手演繹的電影《美麗人生》,一場關于父愛與謊言的故事,電影結束後,我久久沉浸其中,為如此幽默風趣而又偉大的父親的慘死,為戰争時期無數家庭面臨的災難。

其實在那個充滿血腥的戰争年代,還有千千萬萬的猶太人經曆着各種苦難。

有一部同樣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作品《芬妮的旅程》,就是講述在二戰期間,許多在法國的猶太父母,為了讓孩子免受威脅,把孩子們托付給各種組織,一群勇敢的孩子曆經千辛萬苦,最終逃離納粹魔爪的故事。

豆瓣8.6《芬妮的旅程》,從三個角度探析芬妮逃離成功的客觀條件因素一:面對困難,芬妮機智勇敢且内心始終充滿希望因素二、戰争時期存在的一些些善良,終将凝聚成巨大的力量因素三、同伴之間的信任及他們始終保持的童真

故事開始,一位母親把幾個女兒都送到收容機構,并答應大女兒芬妮,很快他們一家人就會團聚。少女天真爛漫,不懂戰争的殘忍,可母親轉身便流下淚水,她知道這一分離就是永别。

收容機構裡有着許多被猶太人送來的小孩,這是猶太人父母為孩子選擇的避難所,大人知道納粹的恐怖,可小孩不懂,她們在這裡過了兩年世外桃源般的日子。

可是好景不長,校長得到消息,收容機構被暴露,德軍很快就到。孩子們被緊急轉移到了意大利的一所房子裡,在這裡她們認識了嘴硬心善的費曼太太和青年伊力。

随着德國占領意大利,芬妮他們再次陷入險境,為了把孩子們送到更安全的中立國瑞士去,費曼太太拼命掩護他們離開,伊力也為了幫助他們,以身犯險引開德軍而被抓。

一群孩子頓時失去了主心骨,生死存亡面前,芬妮雖然也害怕,但還是接受了費曼太太的安排,作為新的領隊帶着其他孩子躲避德軍的搜捕,前往充滿希望的瑞士。

這是一場以命相搏的逃亡之旅,芬妮用她的堅強和勇敢,為自己和妹妹們博得了生存的機會。在這趟特殊的旅程裡,除了芬妮和夥伴們的機智,幫他們躲過一次次危險,還有一路上遇見的善良陌生人,給予了他們希望的光芒。

本文将從三個角度探析芬妮能夠成功從德軍手中逃離,最終安全到達瑞士的幾個重要因素。

<h1 class="pgc-h-arrow-right">因素一:面對困難,芬妮機智勇敢且内心始終充滿希望</h1>

1、堅強面對

伊力被德軍抓走後,費曼太太因為要避開德軍,無法與一群孩子同行,她把芬妮叫到一邊,對她說:“現在起一切由你負責,别顯出你的害怕來,一點也别。” 費曼太太選擇才十三歲的芬妮,理由卻是,她很堅定。

豆瓣8.6《芬妮的旅程》,從三個角度探析芬妮逃離成功的客觀條件因素一:面對困難,芬妮機智勇敢且内心始終充滿希望因素二、戰争時期存在的一些些善良,終将凝聚成巨大的力量因素三、同伴之間的信任及他們始終保持的童真
豆瓣8.6《芬妮的旅程》,從三個角度探析芬妮逃離成功的客觀條件因素一:面對困難,芬妮機智勇敢且内心始終充滿希望因素二、戰争時期存在的一些些善良,終将凝聚成巨大的力量因素三、同伴之間的信任及他們始終保持的童真

火車漸漸開動,芬妮問費曼太太:你從沒害怕過嗎?費曼太太堅定地告誡她:如果怕,就裝不怕,懂了嗎,裝,為了他們!

這句話給了芬妮鼓舞,她收起自己的擔憂,打起全部精神,帶領這些比她還要小的孩子們繼續前行。

當夥伴黛安驚慌地告訴芬妮,她的妹妹不見了後,芬妮也沒有多做考慮,冒着危險去尋找夥伴。

這樣的時刻,芬妮難道就不怕嗎?她隻是一個13歲的小孩,她還承諾過母親要照顧好妹妹們。

可在這樣的時刻,她沒有選擇,在害怕與堅強之間,她選擇了堅強。去承擔本不該她承受的壓力。

記得前段時間看電視劇《安家》,有一段讓我印象極其深刻。

那集講述的是,房地産中介小樓,在客戶來看房之前,因為鬧肚子,在樣闆房上了個大号,卻忘記了樣闆房沒有通水電,而造成客戶甩手而去的後果。

可是他的同僚王子健,卻在得知這樣的事情後,脫下西服,親手将馬桶洗刷幹淨,之後帶人看房順利開單,拿到了傭金。

每一個行業背後,都有一群看不見的人在默默努力,每個人内心,都有不能與人言道的痛苦。但人與人的選擇不同,卻會帶來不一樣的結果。

羅曼羅蘭說過:世上隻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是以不論過去發生過什麼,不管這世界有多麼殘酷,也要堅信前行道路。

2、心懷希望

可不管她表現的多麼穩當,多像一個真正的上司者,她也隻是一個孩子,她也想靠在父母的懷裡,訴說小女孩的委屈。

在費曼太太房子裡的時候,每天晚上臨睡前,芬妮都會在其他夥伴睡着後,偷偷地拿出相機,一遍遍回訪一家人在一起時拍下的視訊,那時候是多麼幸福、快樂。

此刻的她,不确定父母是否還在,不确定自己和妹妹們是否會安全,不确定未來會發生怎樣的事情,但這一刻,她的内心有希望,隻有活着,才能有未來。

包括伊力被抓後,交給她的一封信,他告訴她這是要送去給費曼太太的,但是必須要到了才能打開。因為這封信,芬妮才更加堅定心中那抹希望。

直到後來在農場,她看到這封承載她希望的信隻是一張白紙,她才明白伊力的用心。當夥伴們用殷切的眼神望着她,詢問她信封内容時,她編織了一個善意的謊言,鼓舞了所有孩子。

她說:“他寫信的時候,一直想着我們,我們要把這封信帶離邊境,他說你們都很勇敢,我們可以成功的,會自由的,會找到爸爸媽媽的。”

她把希望的種子也播撒給了所有的孩子,讓他們與她一樣。

豆瓣8.6《芬妮的旅程》,從三個角度探析芬妮逃離成功的客觀條件因素一:面對困難,芬妮機智勇敢且内心始終充滿希望因素二、戰争時期存在的一些些善良,終将凝聚成巨大的力量因素三、同伴之間的信任及他們始終保持的童真

就像電影《美麗人生》中, 圭多和兒子被納粹抓進集中營後,作為父親的圭多為了讓兒子在陰暗的集中營活下去,編織的一個又一個謊言:

在前往集中營的車上,圭多說:“我們要去參加一個最棒的旅行,我們得快一點,不然就趕不上了!”

在集中營的牢房裡,圭多說:“我們在參加一場最刺激的遊戲,我們必須服從那些假裝很兇的人的指令,才能得到積分,第一名能得到一輛真正的大坦克!”

在這場善意的謊言遊戲裡,小男孩最終活下來了,但父親圭多卻犧牲在德軍槍下。

芬妮在逃亡的過程中,也不斷地鼓勵小夥伴:“我們會重獲自由,找到父母的。”描繪那一幕場景時,她露出難得的微笑,感染了身邊的每一個人。

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我們都不要放棄希望,隻要自己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會拔開雲霧。

普希金曾說過:“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即将來臨!”

<h1 class="pgc-h-arrow-right">因素二、戰争時期存在的一些些善良,終将凝聚成巨大的力量</h1>

1、費曼太太

在出發前往瑞士前,費曼太太給每個孩子用了化名,一遍又一遍地囑咐他們:不要稱呼自己的真實姓名,即使是彼此之間聊天也不行;遇到任何人,隻能說去山裡參加夏令營,永遠别提到瑞士;千萬要說法語。

他們即将登上火車時,費曼太太大喊失竊,以引開德軍的搜查,怕他們來不及上車就裝暈倒,以此掩護他們順利離開。

于她而言,這群孩子非親非故,盡管她第一次見他們,表現的很嫌棄,但是深知納粹人有多麼可怕的她,還是義無反顧的以身涉險助他們離開。

豆瓣8.6《芬妮的旅程》,從三個角度探析芬妮逃離成功的客觀條件因素一:面對困難,芬妮機智勇敢且内心始終充滿希望因素二、戰争時期存在的一些些善良,終将凝聚成巨大的力量因素三、同伴之間的信任及他們始終保持的童真

2、青年伊力

在火車上時看到德軍便拿起背包奔下火車的伊力,很多人說,這個比孩子們要大一些的青年,因為害怕是以扔下這群孩子獨自逃跑了。

可我不這麼認為,我更願意相信,有着這樣開朗性格的人,他是為了引開德軍的注意,而自投羅網,幫助孩子們安全離開。這點從他後面給芬妮那封空白信,說出那番鼓舞的話可以看出來。

豆瓣8.6《芬妮的旅程》,從三個角度探析芬妮逃離成功的客觀條件因素一:面對困難,芬妮機智勇敢且内心始終充滿希望因素二、戰争時期存在的一些些善良,終将凝聚成巨大的力量因素三、同伴之間的信任及他們始終保持的童真

3、車站勞工

當他們躲進一輛大貨車,被搜捕的車站勞工發現後,勞工猶豫片刻,并沒有舉報他們,大聲回複同伴沒事,并低聲囑咐他們:等十分鐘,就下車,好運。

可能對他來說,隻是舉手之勞,選擇不說而已,但也有可能,德軍發現芬妮他們後被牽連,是以喪命。但這樣一個陌生人,卻願意給他們一束光。

豆瓣8.6《芬妮的旅程》,從三個角度探析芬妮逃離成功的客觀條件因素一:面對困難,芬妮機智勇敢且内心始終充滿希望因素二、戰争時期存在的一些些善良,終将凝聚成巨大的力量因素三、同伴之間的信任及他們始終保持的童真

4、掃地大媽

孩子們被政府抓住,關在廢舊的教師裡時,打掃院子的大媽看到後,通知其他人救出了他們。大媽的結局我們無從知曉,惟能默默祈禱她能相安無事。

豆瓣8.6《芬妮的旅程》,從三個角度探析芬妮逃離成功的客觀條件因素一:面對困難,芬妮機智勇敢且内心始終充滿希望因素二、戰争時期存在的一些些善良,終将凝聚成巨大的力量因素三、同伴之間的信任及他們始終保持的童真

5、農場大叔

食物中毒後,他們冒着生命危險穿越森林,向農場主人求助,盡管這個大叔害怕引火燒身,卻仍不忍心見死不救,他一邊說着快點吃,吃完就走,一邊為他們提供住所、食物。

直到德軍搜捕到農場後,農場主人迫不得已要他們離開,芬妮說:我們給你錢,你找輛馬車送我們離開,不然我們被抓到了你也是躲不掉。

農場大叔被她說動,最終找了馬車送他們到瑞士邊境。

豆瓣8.6《芬妮的旅程》,從三個角度探析芬妮逃離成功的客觀條件因素一:面對困難,芬妮機智勇敢且内心始終充滿希望因素二、戰争時期存在的一些些善良,終将凝聚成巨大的力量因素三、同伴之間的信任及他們始終保持的童真

正是因為有這樣一群善良的陌生人,願意伸出善良之手,讓他們在這個血腥的戰争年代,在殘忍的納粹人手裡,一次次逃脫。

<h1 class="pgc-h-arrow-right">因素三、同伴之間的信任及他們始終保持的童真</h1>

被關在教室裡的時候,芬妮的妹妹曾用稚嫩的語言問同伴:

“為什麼他們要抓我們,是因為我們是猶太人嗎?如果我們不當猶太人,就能走了。”

這樣的話從一個6歲女孩嘴裡說出,真的讓人痛心不已,我們能改變的東西很多,卻唯獨無法改變血統。她們并沒有錯,一定要說的話,就是她們錯在生于戰争年代。

豆瓣8.6《芬妮的旅程》,從三個角度探析芬妮逃離成功的客觀條件因素一:面對困難,芬妮機智勇敢且内心始終充滿希望因素二、戰争時期存在的一些些善良,終将凝聚成巨大的力量因素三、同伴之間的信任及他們始終保持的童真

被警察抓到,一個個盤問,沒有一個小孩說漏嘴,哪怕被抱着孩子的女人舉報,他們也沒有心懷怨恨。

被關起來,不給飯吃,對于成人來說能熬過的或許也沒有幾個,可他們餓的不行,硬是沒有背叛同伴,哪怕再餓,芬妮也隻是在紙上寫出“我很餓!”來發洩。

在警察又一次來巡查時,金發男孩也變得勇敢,握着警察的槍支大喊:“你開槍啊,我們人不多,很快就可以解決!”他們這股氣勢或許真的震懾了警察,是以他們最終離開了。

逃跑的路上,小家夥們累的沒有力氣了,但在大哥哥的引導下,還是能開心地追着足球跑,瞬間把疲累抛在了腦後;

戴眼鏡男孩的背包破了,裡面父親留給他的錢全部飛散出來,他們嘻嘻哈哈去撿,玩數錢遊戲,嘻嘻哈哈,回到小孩該有的狀态。

豆瓣8.6《芬妮的旅程》,從三個角度探析芬妮逃離成功的客觀條件因素一:面對困難,芬妮機智勇敢且内心始終充滿希望因素二、戰争時期存在的一些些善良,終将凝聚成巨大的力量因素三、同伴之間的信任及他們始終保持的童真

來到溪水邊,他們在水中戲水玩耍,那一刻他們像遺落在人間的天使,死亡的氣息不複存在。身後的戰争放佛是一場夢。

或許在這樣的背景下,隻有孩子才能保持這樣的童真,不被戰争污染。

最後,他們終于來到了瑞士邊境,他們跨過鐵絲網,奔跑在草地上,不同于以往每次,這次的奔跑關乎生死,前面是希望,後面卻是德軍瞄準的槍支。

哪怕這樣的危險時刻,在即将成功逃離德軍的抓捕時,芬妮發現隊裡的小妹妹跌倒在路上,還是毫不猶豫回頭去找她。

當她背着小妹妹奔跑的時候,伊力給她的那張白紙,随風飄揚在前方,好像在指引着前進的方向。

正是因為他們始終保持着這份孩子特有的童真,沒有被戰争的灰霾所掩蓋,才使這次逃亡沒有那麼痛苦。

否則,我不敢想象這一次次的險境,會不會讓這些孩子崩潰,能不能堅持到終點?如果沒有孩子們的互相信任,始終咬緊牙關,不向敵人投降,他們還能順利到達這裡嗎?

豆瓣8.6《芬妮的旅程》,從三個角度探析芬妮逃離成功的客觀條件因素一:面對困難,芬妮機智勇敢且内心始終充滿希望因素二、戰争時期存在的一些些善良,終将凝聚成巨大的力量因素三、同伴之間的信任及他們始終保持的童真

結語:整部電影通過孩子的角度側面反映了戰争的殘酷,片中許多沒有交代的人物,留給了觀衆足夠的想象空間,是生是死,都可以預見。

至于片名《芬妮的旅程》,有人說芬妮與小夥伴們這是在逃亡,實在稱不上是一趟旅程。

可是我覺得他們這一路走來,驚心動魄的經曆和偶爾的玩笑和嬉鬧,不正是成長路上的一次旅程嗎?

最讓我們感動的其實不是他們躲過一次次危險,而是這個過程中的那些純真與歡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