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重返聯合國的偉大成就與經驗啟示

作者:戴維來(複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研究員、外交學博士)

1971年10月25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第26屆聯大,以壓倒性多數通過第2758号決議,決定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這是一次重大的曆史事件,标志着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從此重新走上聯合國舞台。重返聯合國50年來,中國陸續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等一系列國際組織,表明中國全面融入全球經濟主流。50年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産品的提供者,始終堅定支援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全球治理體系,有力促進多邊主義發展與進步,為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掀開了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新篇章。

一是全面融入國際社會。過去50年中國與聯合國的關系是不斷擴大和深入參與的過程,從參與經濟和社會事務擴大到參與安全和人權事務,從參與聯合國主要機構擴大到全面參與聯合國系統。1974年4月,鄧小平代表中國政府在聯合國大會召開的關于原料和發展問題的特别會議上,闡述了改革舊的不平等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必要性和支援建立新國際經濟秩序的主張。改革開放之後,中國開啟全面參與聯合國各機構的程序,加入聯合國各項公約,逐漸擴大對國際多邊機制的參與。

目前,中國已加入了幾乎所有政府間國際組織和600多項國際公約及修正案,參加了所有聯合國的專門機構,并在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電聯、工發組織、國際民航組織等聯合國機構中擔任主要負責人。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合作應對公共衛生危機、推動南南合作、制定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等方面提出的重大倡議和舉措,深度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中國方案”獲得廣泛支援,讓聯合國的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得到切實增強。

二是創造改革開放良好環境。中國重返聯合國,打破了美國對中國采取的封鎖,打開了中國發展的外部空間,創造了對外開放必不可少的條件,使中國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成為可能。發起“一帶一路”倡議,使之成為世界上跨度最長、最具潛力的合作帶,将極大改善全球70%人口的生活,并使幾乎所有行業産生新的機會。迄今為止,中國已經同140個國家和31個國際組織簽署205份共建合作協定,超過2600項計劃,總資金高達3.7萬億美元。在聯合國多邊貿易架構下,中國總體關稅水準已降至7.5%以下,低于絕大多數國家,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已經縮短至33項,營商環境日益改善,成為世界上開放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中國發起金磚國家組織、上海合作組織、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多邊機構,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等區域多邊貿易發展程序,有力地參與、引領國際貿易改革。

三是國際地位實作曆史性提升。作為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國極大地壯大了開發中國家在國際治理體系當中的影響力。中國發展成為世界經濟總量第二大的國家,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最主要引擎的角色,全球大國地位獲得普遍認可。近年來,中國開始通過主辦國際會議,開展主場多邊外交,提出國際合作倡議和建立國際機制,主動設定國際議程。從1995年北京聯合國世界婦女大會的舉辦開始,到成功舉辦APEC上司人非正式會議、G20峰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合組織青島峰會、金磚國家上司人廈門會晤等,中國理念、“中國方案”越來越深入人心。2017年1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内瓦總部發表主旨演講,系統闡述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理念,引起廣泛共鳴。2017年2月,“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會議上首次被寫入聯合國決議,日益成為國際共識。除此之外,我國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币基金組織投票權份額上升至第三位,創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國際話語權、規則制定權、議程設定權全面提升。

四是國際交往能力與責任意識顯著增強。重返聯合國後,中國與各國交往特别是開發中國家交往與合作提質更新,拓展全方位外交布局。中國已同180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建立了110對各種形式的夥伴關系,建構起遍布全球的夥伴關系網絡。同時,中國對外交往合作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為國際社會提供必要且緊缺的國際公共産品。幫助很多國家建設病毒檢測實驗室,已向1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近4000億元人民币發展援助,派遣60多萬援助人員,實施數千個成套物資援助項目,為開發中國家教育訓練各類人員40多萬人次。同時,中國對聯合國的财政貢獻和派遣的維和人員不斷上升,已累計派出了3萬餘人次維和人員,目前有3100多名中國軍人和警察在10個維和任務區為和平值守。

五是擁有廣泛堅定的友好力量。一直以來,開發中國家是我國外交的基礎,中國與廣大國際友好力量一起反對霸權、霸道、霸淩的行徑。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在國際多邊場合散播關于中國負面資訊的叙事,抹黑中國、打壓中國,企圖遏制中國。而在國際場合,一些友好夥伴積極為中國發聲。在2020年11月9日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審議會議上,110多個國家聯合上書批評了美國的人權狀況,并向美國提出建議。2021年7月12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7屆會議再次通過中國送出的“發展對享有所有人權的貢獻”決議,委内瑞拉、巴基斯坦、古巴、喀麥隆等國紛紛發言贊賞中國提議,強調發展對于各國尤其是開發中國家至關重要,沒有發展,就無法實作對人權的享有。

重返聯合國50年來的發展曆程,給我們帶來重要的曆史經驗。一是必須堅持黨對外交工作上司。黨的上司是中國外交的靈魂,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根本政治保障。在黨的上司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鍛造一支堅強能戰鬥的外交隊伍,擴大國際多邊外交,不斷開創對外工作新局面。二是必須堅持以聯合國為核心。面對過去幾年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霸淩主義行徑帶來的嚴峻挑戰,中國堅定支援多邊主義,支援聯合國發揮核心作用。三是必須奉行不幹涉内政原則。也就是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堅持每個國家身份都是平等的,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支援擴大開發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四是必須堅持互利共赢的理念。不斷擴大同世界各國的利益交彙點,不斷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倡導同舟共濟、合作共赢的新理念,是重返聯合國特别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

作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之一,中國今天也是身處堅定支援和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的第一梯隊。站在下一個50年的新起點上,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時代的中國将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堅定維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堅定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倡導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以“為世界謀、為天下計”的中國智慧推出中國方案,合作應對新冠疫情大流行、氣候變化等嚴峻全球挑戰,推動切實有效、公平公正的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引領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全面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來源: 光明網-理論頻道

繼續閱讀